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拼技術的時候到了,雷軍亮出殺手鐧

2024-07-08數位

拼技術的時候到了,雷軍亮出殺手鐧

小米北京昌平智慧工廠全面量產

從投產到量產,不到五個月時間,小米手機智慧工廠實作了新的跨越。

今天一早, 雷軍宣布,位於北京昌平的新一代小米手機智慧工廠,已正式全面啟動量產。

這座工廠投資24億元,建築面積81000平米,年產能1000萬台旗艦手機。同時該工廠還獲得了「國家級智慧制造標桿企業」認證。

圖源:雷軍微博

即將本月釋出的Xiaomi MIX Fold 4 / Filp折疊屏手機就在這座工廠生產。

雷軍還興奮地表示,「今年我們落成兩座智慧工廠:昌平手機工廠和亦莊汽車工廠。 大家以後叫我‘雷廠長’。

據了解,此次全面投入量產的昌平小米手機智慧工廠是 小米有史以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工廠 ,也是 小米第一個以生產高端旗艦手機為主、大規模量產交付的自建自營工廠。

2021年7月,昌平小米手機工廠計畫開始動工。

2024年1月,小米智慧工廠完成首條產線的安裝偵錯,計劃2024年底前所有產線投產。

2月18日,小米北京昌平智慧工廠正式落成投產,旗艦手機制造產能超過千萬台。

小米集團為這座新智慧工廠賦予了很多「第一個」的意義,但實際上這座工廠是二期計畫。

一期小米手機智慧工廠位於北京亦莊,早於2019年底落成投產,具有強研發內容,是一座大型實驗室級別工廠。

而二期昌平小米手機智慧工廠立足於規模化部署、構建高度智慧化的生產體系,並註重核心技術自研。新工廠投產後絕大部份工作由智慧機器人自主完成,實作24小時不停運轉,日均產量可達3萬台智慧型手機。

相比之下,一期工廠年產百萬,而二期昌平工廠年產能達到了上千萬,已經有了量的飛躍。

小米智慧工廠二期外景圖

圖源:北京昌平公眾號

二期工廠投產之際,小米相關負責人就表示,未來,位於亦莊、昌平的兩座小米工廠將一起形成 「研發+量產」的產業協同效應 ,全面展開其智慧制造布局。

今天,雷軍更是連發兩條微博,為小米手機新工廠打Call,「這個工廠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最大亮點絕大部份裝置自研 !」

值得註意的是,雷軍還透露,「 工廠有11條手機產線,也有汽車電子零部件產線。」

要知道,今年3月,位於北京亦莊的 小米汽車超級工廠 也已順利揭幕;6月小米汽車工廠更是開啟了雙班交付模式,單月交付已突破1萬輛。

據悉, 小米汽車工廠也有兩期建設計劃,目前一期已投入生產。

5月份有報道稱,小米汽車二期工廠也已經按部就班地推進,相關區域進入拆遷階段,計劃今年動工,2025年完工。二期和一期的年規劃產能都為15萬輛,兩期建設累計目標年產量30萬輛。

從小米手機工廠,到小米汽車工廠,小米集團兩條生產線並駕齊驅。顯然,雷軍在下一盤大棋。

網紅是副業,廠長才是主業

自從今年3月小米汽車爆火出圈,雷軍本人也得到了巨大的流量曝光,成為了最熱的「網紅企業家」,甚至還帶動了一波企業家做網紅的潮流。

截至目前,雷軍抖音平台粉絲量超2500萬,微博粉絲量超2300萬。

雷軍成為了小米集團的最佳代言人。他不僅活躍在網路一線,配合網友玩梗,也積極響應各種產品問題, 行銷公關兩手抓。

從小米汽車開售之後,雷軍個人微博就一直在更新「小米SU7答網友問」專欄內容,親自跟網友互動交流。可以說,在流量行銷上,雷軍為小米汽車賺足了話題度。

圖源:雷軍抖音

就連360創始人周鴻祎都表示,「小米汽車取得這樣的成功,大家都很佩服雷總,不僅產品做得好, 行銷更是大師級的,但我覺得是不止是大師級的,而是神一樣的存在。

目前在企業家競逐流量的賽道上,雷軍絕對是最大的贏家。

在享受流量紅利的同時,雷軍也深知,真正的戰場在於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一個企業最終還是要靠產品說話。

成立之初,小米集團的產品生產主要依賴和代工廠合作。第一個合作的代工廠英華達還專門成立了小米專線,雷軍曾在一本書中描述這次合作,「英華達是小米唯一的希望。」

與代工廠合作,確實可以方便小米利用代工廠成熟的生產能力和供應鏈資源,還有利於減少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風險。

不過這種模式也增加了小米集團的供應鏈風險,一旦代工廠出現問題,如產能不足、品質事故等,都可能對小米的生產和銷售造成沖擊。

同時, 代工廠往往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大規模生產,很難聚焦足夠多的先進技術資源來提升產線數位化及智慧化。 這也就意味著小米很難在生產端獲得足夠的技術支持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如果市場需求突然轉向對某種新技術的強烈需求,而代工廠的生產線還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那麽小米就可能面臨生產瓶頸,無法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舉個例子,2015年小米Note上市,該款產品采用雙曲面玻璃,把厚度降到了6.9公釐。但彼時行業開始流行指紋辨識,小米Note缺少這一關鍵要素,最終以降價清倉收場。

據悉, 在2015年之前,小米還沒有自己的制造工廠。為了真正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此後小米集團決定親自下場。

時至今日,不管是手機,還是汽車,小米集團都有了自己的工廠。小米自有工廠的建設正在打破此前依賴代工的發展模式。

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針對汽車工廠的落成,雷軍曾表示:「工廠落成的時候我特別激動, 以前有一些人經常詆毀我們是組裝廠,因為我們一個工廠也沒有。但今天我很自豪,終於可以被叫成雷廠長。

行銷能力再強,都不如產品技術來得更有說服力。掌握核心技術,實作生產鏈的自主可控,才是市場競爭中的真功夫、硬實力。

雙廠在手,雷軍無憂?

一邊是小米手機智慧工廠,一邊是小米汽車智慧工廠,「自研」「100%自動化」「黑燈生產」是小米集團對外行銷宣傳必不可少的字眼。

從研發到量產,小米在產品上的布局正在逐步加深。與此同時,小米要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根據小米集團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集團在智慧型手機上業務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32.9%,同時出貨量也有所增長。

值得註意的是, 小米智慧型手機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6.4%降至14.8% ,這主要是由於核心零部件成本上升以及存貨減值撥備增加所致。

此外, 小米手機在追求高端化發展道路上,面臨著日益增大的外部競爭壓力。

尤其是去年 華為的強勢回歸 ,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在IDC統計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情況中,華為以13.9%的份額重回中國市場前五,而小米則跌出前五。智慧型手機高端市場競爭正變得更加激烈。

小米汽車今年剛剛上市就迎來了爆火,首月鎖單量就已超過8.8萬輛。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交付成了頭等大事。

產能跟不上容易影響銷量。

6月上旬,# 小米汽車銷量連續下跌 #一度登上熱搜,引起關註。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回應稱,鎖單數量每天都有穩定新增。

「作為一個汽車新品牌來說,目前 僅有單款車型,而且目前全國交付中心數量十分有限 ,每周還能上交付量排行榜, 交付壓力當然是極大的。

據最新訊息,小米汽車6月交付小米SU7超1萬台,官方表示,預計7月交付量依然將超1萬台。

除了交付,小米汽車也面臨著成本壓力。

今年5月,一次小米SU7 Pro車型直播上,雷軍在談到智駕方案時透露,「由 小米自己研發智駕,每年的成本就超過20億元 ,投入是巨高無比的,在國內很少有從頭到尾全部自研的廠商。」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毛利率下滑與高端競爭加劇,以及汽車交付的產能挑戰與高昂自研成本等,均是對小米集團綜合實力的考驗。

如今雷軍雖手握兩大智慧工廠,但未來的發展仍需繼續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