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技術宅死磕雲遊戲,米哈遊的 10 億玩家夢

2024-02-08遊戲

寬敞的車間內,一排排印有「mihoyo」標誌的零部件,被小心翼翼地搬運進流水線,整裝待發。

很快,它們將經歷一系列精細的工序:分料、走線和組裝,裝入遊戲,並在某個機房裏被點亮,成為米哈遊雲遊戲世界的一部份。

對於很多玩家而言,雲遊戲有種莫名的吸重力,這種重力並非來自遊戲,更多是這項技術本身,就帶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未來感。

畢竟,將渲染好的遊戲,即時透過高速網路,串流至本地裝置中,意味著我們將不再需要下載安裝,也不再需要考慮本地硬體的算力配置,只要擁有網路,就能暢玩一切。

而雲遊戲的分發內容,也幾乎完美符合所有遊戲廠商的期待——遊戲作品可以最大程度擺脫裝置、渠道的門檻,直接觸達最大數量的玩家。

但技術,從來都不是憑空拔地而起的。在【崩壞:星穹鐵道】的雲遊戲版本——【雲•星穹鐵道】正式上線之際,米哈遊也釋出了一則紀錄片,講述了這家公司在雲遊戲領域所經歷的漫長探索與實踐。

這也是一個關於技術與夢想的故事。

「負重前行」的雲遊戲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體驗雲遊戲是在 2017 年,由日本雲遊戲服務商「G-cluster」提供的【最終幻想 13】雲遊戲版。

只不過,彼時嚴重的網路延遲帶來的馬賽克畫面與卡頓掉幀,實在沒有給我留下什麽好印象,雲遊戲更像是個看起來很美的概念,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七年後的今天,你隨手找來一台市面上的千元級安卓機,開啟內建的瀏覽器,登陸【雲•星穹鐵道】,便能享受到完全不亞於 PC 端的高畫質建模和光影特效,人物的一顰一笑纖毫畢現,背景宏大打鬥流暢過場絲滑。

這直接打破了「遊戲體驗好不好全看硬體配置高不高」的觀念桎梏,一把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理想情況下,雲遊戲意味著任何人都能更快速、更便捷地在所有裝置上暢玩遊戲,這和我們平時玩遊戲的流程完全不同。

無需下載、不占用儲存空間、解放硬體算力,讓玩家低負擔體驗到高品質遊戲,這便是雲遊戲的最直接的吸重力。

對米哈遊而言,幫助玩家「突破本地硬體的算力限制」,是雲遊戲存在的重要價值之一。

每個正在遊玩的玩家背後,都相當於有一台伺服器電腦在負重前行,而我們就像是開了一家 24 小時營業的網咖。

米哈遊最初的計劃,是直接采用市面上專門提供給第三方機構、企業使用的公有雲伺服器,從而解決龐大的算力需求,這也是目前行業內普遍會傾向采取的方案。

但隨著計畫的推進,一些痛點問題也凸顯出來。

首先,當時市面上可供米哈遊選擇的伺服器不算多,能滿足標準的高效能公有雲伺服器更多服務於 AI 需求。

這也倒逼米哈遊的雲遊戲團隊,對遊戲底層程式碼進行最佳化,使其能執行在大部份公有雲伺服器上。

但第二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高昂的伺服器租賃成本。

在米哈遊看來,公有雲的伺服器在功能上追求大而全,不僅很難與遊戲做到完全適配,反而會帶來算力的浪費。

這些多余的東西,讓伺服器成本變得很高,也會導致玩家要面對高昂的費用支出,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基本上,公有雲的營運、租賃成本,也是所有采買這類業務的企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如果無法做到算力的合理排程、分配,那麽這些原本替使用者承擔的成本,最終也會成為拖垮自己的根源。

總結下來,對於想要在雲遊戲體驗更上一層樓的米哈遊來說,公有雲僅僅只是可用,但並不好用。

這就好比是選購西服,成衣作為一種「通用方案」,只要你對尺碼細節要求不多,的確可以買一套現成的帶回家。

但相比下,量體裁衣的客製款,在版型、面料等選定上都是為了買家服務,能更貼合解決個人化需求。

權衡再三,自己下場,走向自研,成了米哈遊唯一的選擇。

從零到一,押寶自研

米哈遊雲遊戲團隊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打造一套滿足算力需求、穩定可靠、可大規模部署,且能盈利的雲伺服器硬體方案。

雖然我們不一定是最懂伺服器的,但毫無疑問,我們是最懂我們遊戲的。

對米哈遊來說,這是一次走出舒適區的大冒險。

過去,亞馬遜、臉書、微軟和其他科技巨頭,都曾試圖利用自身龐大的數據處理中心優勢,來建立雲遊戲系統。

但包括谷歌 Stadia 在內的諸多失敗案例,都反映了雲遊戲平台絕不是看上去想當然那麽簡單。有的阻礙來自於技術,有的則歸咎於「缺乏足夠多的使用者數」,最終商業模式沈沙折戟難以為繼。

業內曾有個比喻,說雲遊戲就像是「資源與金錢的絞肉機」。除了技術問題,更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在「優質遊戲體驗」與「硬體營運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才是可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米哈遊也不例外,一方面,自建伺服器意味著在硬體上有更多選擇,但另一方面,由於缺少通用解法,就勢必會面對「廠商制造延期、冷門配件供貨不足」等實體產業裏普遍存在的供應鏈難題。

在研究了自家遊戲的效能消耗,明確了產品形態和功能後,米哈遊團隊找出了屬於自己的突破口。

跟手機和 PC 類似,伺服器也由多個關鍵元件構成,基本上,除了 CPU、GPU、硬碟、記憶體幾大件外,只要是「用得不順手」的部份,都被他們逐一列進自研清單。

比如為了解決遠端管理功能,米哈遊團隊自研了一塊名為「MiLO」的通用 BMC 板卡。它好比是伺服器的「大管家」,不僅讓運維人員實作了更高自由度的操作維護,並且也擴充套件了米哈遊對主機板的選型範圍,不必再依賴於單一供應商的昂貴部件,降低成本。

而在電源管理方面,此前米哈遊使用的電源不僅交期差且價格貴,方案還十分單一,為此他們也對供電方案進行了重新設計,自研了電源轉換板卡,並對機箱電源做了整機供電調整,在成本和可靠性上都得到了改善。

在硬體選型確定後,米哈遊的技術宅們甚至還量身客製了一個機箱,使自研的零部件能放進標準伺服器機櫃中,有效增加了伺服器的密度。

但設計好一整套方案並不夠,雲伺服器要想走向成熟,還要實作生產流程驗證,並最終走向量產,形成規模。

不同於實驗室裏拼裝出一台伺服器,工廠裏批次生產除成千上萬的機器,那就是另一個難度了。

為了解決量產,米哈遊專門打造了一條雲伺服器生產線,所有零部件都會運往這裏,並經歷分料、走線、組裝、點亮測試等數道工序。

裝好遊戲後,這些機器還會放入高溫老化實驗室,進行 48 小時的壓力測試,最終放入到印有米哈遊 logo 的包裝箱內,才算完成整一段的生產流程,等待出貨。

至此,硬體端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但體驗端呢?

對玩家而言,雲遊戲能否提供接近本地遊戲的體驗,是他們願意使用雲遊戲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網路延遲導致的卡頓和畫面撕裂,也是雲遊戲體驗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

以今天的技術來看,完全消除延遲幾乎不可能,為了最大程度將這種「不確定性」降低到使用者可接受範圍內,米哈遊只能選擇增加伺服器數量,來提升玩家的連線體驗。

這涉及到大規模鋪設機房,自然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

在中國,米哈遊已經在南北方多個城市,搭建了專用的雲伺服器機房,服務範圍足以覆蓋全國區域。

伺服器跟隨貨車來到此處,經過拆分後陸續上架到機櫃,再透過軟體跑測驗證後,最終將被點亮工作,並在未來幾年,持續向周邊地區提供穩定的雲遊戲服務。

目前,米哈遊團隊還在推進下一代硬體方案,比如像更高密度伺服器方案、多節點冗余電源方案,還有帶交換機、網卡功能的 BMC 板卡等……

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他們將一直持續進行下去,一幅龐大的雲遊戲版圖,正在徐徐展開。

讓十億人成為「頭號玩家」

這已經不是米哈遊第一次對前沿技術進行預判了。

在紀錄片【中國遊戲紀事】中,米哈遊總裁劉偉,也就是「大偉哥」便曾透露,在【原神】立項的 2017 年 1 月,哪怕是當時效能最好的 iPhone 7 手機,也很難達到執行一款開放世界手遊的標準。

簡單來說,當時的米哈遊,已經在為 2-3 年後的行動終端設計遊戲,底氣則來自於對算力發展的推演:

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講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賭註,但這是我們公司的一種選擇。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米哈遊的確賭贏了。【原神】被視作是米哈遊技術進步的關鍵節點,而之後的【崩壞: 星穹鐵道】,也在上線後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再次成為米哈遊工業化能力的一次集中體現。

如今布局雲遊戲,米哈遊重新站到了技術預判的前沿。也許在 3-5 年內,「雲遊戲成為玩遊戲的主要方式」目標還很難實作,但無論是客觀趨勢和主觀認知,都不得不承認雲技術會在今後占據一席之地。

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微軟、谷歌,沒有一家公司最開始的主業是雲服務,但這三家公司分走了這個 5000 億美元規模市場中 65% 的份額。這也意味著,雲遊戲是所有巨頭都虎視眈眈的龐大市場,潛藏著巨大的平台型機會。

而在服務型遊戲(GaaS)大行其道的當下,雲遊戲也是最契合其服務精神的形態——用最先進的技術,去服務最廣大的受眾。

但雲遊戲,是米哈遊的最終目標嗎?

回顧過去兩三年,你會發現米哈遊對於「硬科技」的關註,早已經超出一般遊戲公司的範疇——不管是投資參與腦機介面、融合能源的研究,還是對火箭公司的合作開發,都顯示了他們對於新技術、前沿科學的追求。

還有蘋果最新的 Vision Pro 頭顯,當大部份公司還在對空間計算時代徘徊觀望,米哈遊已經選擇擁抱新技術所帶來的機會——【崩壞:星穹鐵道】成為了首批官宣登陸 visionOS 的遊戲作品,頗有提前布局虛擬世界的意味。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突然聯想到,兩年前米哈遊曾提過的一項宏大、迷人願景:

2030 年,打造出全球十億人願意生活在其中的虛擬世界。

這可能是一場孤膽英雄的華麗演出,在外人看來,米哈遊的身份更多是一家遊戲公司,但對米哈遊自己而言,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數位世界,或許才符合這家公司最開始的創辦初心——「技術宅拯救世界」。

這也可能是一片燎原烈焰的星星之火,當我們若幹年後,掏出隨身裝置,點開瀏覽器,打上酣暢淋漓的一局之余,也會忍不住看看天上,記住一朵叫做米哈遊的雲。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