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分享,為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丨閑娛fashion
編輯丨閑娛fashion
【三國演義】中,英勇善戰的猛將和能士們本是一方文武之才, 本該揚名立萬,走向人生巔峰。
然而有些人因站錯隊伍, 跟錯主公,白白葬送了應有的榮光與地位, 最終落得淒涼收場。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本該大放異彩卻因命運弄人黯然退場的五大能人......
【▶>高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四面楚歌。
在這混戰中的一代梟雄呂布麾下,聚集了眾多猛將,其中就有一位 不甚出名卻實力超群的武將, 他就是 高順。
高順在呂布麾下任職中郎將,他統帥的 「陷陣營」是呂布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這支僅有800人的小部隊,全員裝備精良,作風極為嚴明,訓練有素,每一次出戰,他們都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高順曾親內建領陷陣營大破曹軍夏侯惇和關羽等猛將,可見高順的 用兵之巧,實力之強, 絕非等閑之輩。
當時呂布麾下共有8名猛將,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高順,第一位則是後來名動三國的張遼,但也足以見得高順的強悍。
不過高順為人剛正不阿,品性端方,嚴於律己, 從不沾染煙花之地, 他只知忠心職守,從不諂媚討好呂布。
也正因如此,呂布雖然看重他的才能,卻並不喜他的為人。
建安三年,呂布再次背叛曹操,終被生擒,曹操原本願意留用張遼等人才,唯獨對高順不屑一顧,直接將其處死。
其實 曹操也明白高順的忠誠和才能, 但他更擔心高順剛硬難駕,將來難以控制。
加之高順曾多次打敗曹軍,曹操怕留用他會引起麾下的不滿,於是果斷決定處死,不給他任何活路。
可以說,高順之所以被處決,實因為其過於剛正不阿,鯁性難移,不善討好權勢。
若是他能夠多變通些,遇事圓滑,定能博得曹操的歡心,只可惜,他一生正直,最終落得被殺的下場。
高順也因為 跟錯了主公呂布而無法施展抱負, 呂布輕視忌憚他的才能,導致高順一生難以飛黃騰達。
假如早些投靠曹操,高順定能一展抱負, 名聲和地位比張遼更甚, 但是命運的安排註定他最終只能黯然死去。
可見,人生最難捉摸的,就是緣分,才華再高,若無運氣,也難免雕零,高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卻由於性格和主公的選擇, 最終淪為曹刀下亡魂。
其命運之悲劇性,令後人不勝唏噓。
不過啊,即便是跟了曹操可能也沒什麽好下場, 畢竟在三國亂世下,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接下來這位就是跟了曹操,卻死的令人滿頭問號的一位大將……
【▶>典韋<◀】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著名猛將典韋,早年便以 武藝聞名於世, 曹操也十分賞識他的忠勇。
典韋是陳留人,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早年他的老鄉被睢陽人欺負,典韋便單槍匹馬殺入睢陽,除掉為害一方的惡豪。
此舉讓典韋聲名遠揚,被張邈賞識, 典韋便跟隨張邈起兵討伐董卓。
一次牙旗舉儀式上,軍中的大旗無人能舉,典韋輕而易舉地單手就將其高高扛起,震驚四座。
後張邈與曹操決裂, 典韋看準曹操有大誌向,便轉投曹操門下。
公元194年,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呂布,雙方隔河對峙,膠著多日,呂布親自殺入曹軍,曹軍見呂布勇猛,無不膽寒。
此時典韋挺身而出,手持十余支短戟,仗著自己驚人的臂力,將短戟擲向呂布軍,所向披靡,呂布見狀也不敢戀戰,只得撤退。
曹操十分嘉獎典韋的勇武,任命他為貼身護衛。
後來曹操攻占宛城,得勝沾沾自喜,要犒勞三軍,他聽說張繡的嬸嬸風韻猶存,便強行占為己有。
張繡忿忿受辱,在謀士諫言下發動夜襲,典韋警覺,立即組織防禦,身先士卒沖鋒,為曹操爭取時間脫險。
後敵眾我寡, 典韋負傷,仍奮勇廝殺,最終壯烈成仁。
曹操得知典韋死訊,悲痛欲絕,將典韋視為心腹,痛恨自己一時貪欲導致老將賠命。
典韋忠勇無畏,卻因曹操失德與戰亂喪命他鄉, 實屬三國最憾且最為惋惜的猛將。
他舍生忘死,堅守本分,以至死報效曹操,可謂忠義雙全,可惜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
【▶>張任<◀】
這第三人便是 以忠勇著稱的蜀中名將張任。
張任少年時期已經展露出過人的才華,文采傑出,對【春秋】及史學研究頗深。
同時他又勤於習武,尤其擅長騎射,這讓他在劉璋手下迅速晉升,成為重要將領。
公元212年,劉璋手下大臣張松意圖謀反的陰謀被發現,此後 劉璋與劉備之間開始產生間隙。
213年,雙方終於爆發公開沖突,劉備帶兵攻向益州,此時張任已經是劉璋麾下重要的防衛力量。
張任率軍屢次擊敗來犯的劉備軍隊, 讓劉備付出沈重代價, 在一次激戰中,張任設計引誘,劉備險些被生擒。
在張飛趕到支援之前,劉備只能倉皇撤退,這場勝利使張任聲名鵲起,士氣大振。
然而與張任對戰最多的還是劉備手下名將張飛,兩人不分上下,長時間未能分出勝負,可見張任的實力。
在一次遭遇戰中, 張任設計反敗為勝,險些擒住張飛, 如果不是趙雲及時出現,張飛極可能喪生。
面對強大的張任,劉備決定由謀臣諸葛亮出馬,諸葛亮透過設下天羅地網的埋伏,終於擒獲張任。
之後 劉備多次勸降, 希望張任為自己效力,但都被張任拒絕,張任表示忠貞不二,決不背叛主公劉璋,最終他 選擇了死而不屈。
張任原本可以投靠才德兼備的劉備,在三國鼎立的歷史浪潮中有更大作為,但是他選擇了堅守,追隨自己內心的正義,不為權勢所動。
張任的一生是功敗垂成的悲劇, 他忠於自己的初心,卻不幸追隨的主公劉璋才疏力弱。
在最後的選擇上,他踏定了自己的人生座標,哪怕前方是絕路。
【▶>沮授<◀】
最後這位雖然不是帶兵打仗的猛將,但也是個奇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並起,群雄爭霸。
在北方, 袁紹依靠手下謀士沮授的出謀劃策, 迅速占領冀州、並州等地,一躍成為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
沮授是一個遠見卓識的人才,他早就看出來天下大勢,建議袁紹迎漢獻帝到河北,以皇帝的名義統一北方。
這一策略和曹操的想法非常相似,可見 沮授的眼光和頭腦是何等卓絕。
然而,袁紹是一個 狂妄自大、暴虐無道 的君主,他根本不聽從沮授的建議,只想自己稱帝獨霸天下。
在官渡之戰前後,沮授繼續提供許多正確的軍事策略,比如采取積極防禦,消耗敵軍的方式應戰,加強烏巢糧倉的防衛,確保軍糧持續供給等。
但是袁紹完全不聽從建議,執意要在官渡一戰分出勝負,結果大敗而回,一蹶不振。
曹操見識到沮授的才能後,多次勸降,但是沮授誌在報效國家,絕不投降敵人,被曹操囚禁期間,沮授設法逃跑,後被追兵殺害。
沮授為人忠誠正直, 遺憾的是投靠了昏庸無道、不懂用人的袁紹, 導致他一生的抱負和才華都被埋沒。
沮授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謀士,也是一位極富軍事才能的統帥,如果遇到一個明君,定能發揮他的才華,在軍事和政治上建立巨大功勛,甚至覆寫三國乃至中國歷史的行程。
但是他的命運註定要被袁紹這類昏君浪費和摧毀,這無疑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大遺憾。
在軍事上,沮授 善於運用兵法,指揮如流, 他深諳兵馬性情,能準確判斷形勢,這在官渡之戰前的種種建議中已可見一斑。
如果袁紹聽從他的建議采取消耗戰術,就不會落得敗北的下場。
在政治上,沮授也頗有遠見, 他主張迎漢帝以統一天下, 這一著棋看似簡單,實則妙計無窮。
曹操日後就是采用此計,使自己名正言順地掌控朝政,稱雄北方。
沮授集謀士、軍師與政治家之大成, 可惜投靠了白目昏庸的袁紹, 導致他的才華遭到浪費和摧殘。
【▶>魏延<◀】
魏延,本是劉璋屬下的一個將領, 公元214年,劉備進攻益州,魏延見劉璋束手無策,為保全自己而投降了劉備。
劉備任命他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這一重要的戰略位置。
在劉備時期,魏延與謀士諸葛亮關系並不融洽, 諸葛亮曾懷疑魏延的忠心, 但劉備信任魏延,允許他統領漢中之地。
魏延並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與蜀國大軍配合,使諸葛亮能夠南征夷族,鞏固西南邊境。
223年,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為武鄉侯,主持蜀漢軍政大權,雖然諸葛亮早有排除魏延之意,但魏延在軍事上頗有才幹,諸葛亮還是讓魏延參與了北伐戰爭。
魏延的軍事才能在北伐中得到充分展現, 他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又在鹵城擊敗司馬懿, 立下赫赫戰功。
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根據其遺命,北伐軍隊應該南返成都,由楊儀和姜維斷後。
但這時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早已如火如荼, 楊儀是一個文官,魏延看不起他, 而楊儀也早就想除去魏延這個心腹大患。
魏延主張繼續北伐,不同意撤軍,他采取極端手段,燒毀了大軍南撤的棧道,與楊儀的主力對峙。
楊儀隨即向在成都的主公劉禪告發魏延謀反,魏延也出兵攻打楊儀,反 被楊儀手下的馬岱斬殺。
對魏延謀反的指控似乎過於主觀和武斷,根據【三國誌】的記載,魏延的本意並不是真的反叛蜀漢,他只是想奪取兵權,繼續北伐事業。
可見這主要還是由於諸葛亮去世後,各方勢力之間的權力鬥爭所導致的結果。
在劉備時期,魏延深受劉備的信任和器重, 是重要部屬,即使在諸葛亮掌權時期,魏延也一直是北伐軍中的猛將。
諸葛亮死後,魏延想要取代楊儀,爭取指揮北伐大軍的權力,與楊儀產生了激烈的權力鬥爭。
最後魏延敗北,被殺害, 可謂在這場權力遊戲中失敗。
盡管魏延有其缺點和過錯,但他終究是忠心劉備的一員猛將,他的死對蜀漢軍事力量造成了重大的削弱。
簡單以「謀反」來概括魏延的行為,似乎過於片面和主觀。
如果我們客觀來看, 魏延更像是權力鬥爭中的失敗者, 被既定的權力格局所淘汰,其結局令人唏噓。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