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玩不動創新藥,結束吧

2024-10-20財經

來源:市場資訊

一家研發投入(2024上半年14億元)等同於信達生物的醫藥巨頭,在2005年之後已經沒有創新藥獲批上市了。

2005年太模糊,一代人都老去了。如果想起那年夏天萬人空巷看超級女聲決賽,記憶還會稍許啟用。

2024p,上海醫藥以1394億元營收登頂A股醫藥之巔,對其考古發現,在新藥研發上的失誤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5月以來,上海醫藥連續終止12個新藥研發計畫,創下中國藥企砍管線之最,近7億元研發投入打水漂。再往前回溯,上海醫藥迄今僅有安柯瑞(重組人5型腺病毒)、凱力康(尤瑞庫林)、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3款創新藥上市,上市時間分別為2005年、2005年、1995年。

近20年(2006年至2024年)累計研發投入超200億元,卻沒有一款創新藥獲批上市,這是何其嚴重的低效和浪費。

海正藥業、長春高新也有類似問題,醫藥國企是否有必要直接參與創新藥競爭市場?依靠現金流優勢和商業渠道優勢,透過產業基地、產業投資基金、外部合作參與研發資源配置,是否更有效率?

上海醫藥2020年財報披露的創新藥管線,最終獲批上市的有多少?

01

砍了又砍

上一篇文章【兩千億大廠大砍管線】(2024年6月),表達過對從俄羅斯BIOCAD公司引進的PD-1單抗命運的擔心,現在,大刀終於落下。

上海醫藥砍管線迄今共有3批。5月1日公告終止I010 (EGFR-TKI)、B002(HER2單抗)、B003(HER2 ADC)臨床開發;6月8日公告終止B001(CD20單抗)、B001-A(CD20單抗)、I022(CDK4/6抑制劑)乳癌一線、I022-K (CDK4/6抑制劑)臨床開發;10月1日公告終止5個新藥研發計畫。其中,最離譜的是B001-A(CD20單抗),2021年6月獲批開展臨床試驗,之後未開展臨床。

I020(MET抑制劑): 擬用於 NSCLC 治療,2018年5月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目前處於I期臨床試驗結束階段,累計研發投入4145.07萬元。

B006(CD30單抗): 擬用於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2018年7月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目前處於I期臨床試驗結束階段,累計研發投入4422.53 萬元。

B007 (CD20單抗): 擬用於 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 2021年1月 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目前處於I期臨床試驗結束階段,累計研發投入5040.03萬元。其他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及後續開發仍正常進行中。

I008: 由中藥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透過提純、加工、化學結構修飾改造而獲得的專利化合物,擬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2019年5月獲批開展進一步的探索性臨床試驗,目前處於II期臨床試驗結束階段,累計研發投入6218.75萬元。I008-A計畫艾滋慢性異常免疫啟用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及後續開發仍正常進行中。

BCD-100(PD-1單抗): 擬用於宮頸癌的治療,2021年2月獲批在國內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目前處於 III 期臨床試驗收尾階段,累計研發投入5900.80萬元。NSCLC臨床試驗及後續開發仍在正常進行中。

如果上海醫藥這位國企老大哥有感情,對I008(雷騰舒)類風濕關節炎適應癥開發終止,可能會滿懷傷感吧,畢竟有15年的牽絆。2009年,上海醫藥首次強調研發與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新品數量位居國內醫藥行業領先水平,全年研發投入2.6億元,把抗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創藥、國家1.1類化學藥I008(雷騰舒)作為首批重磅推出,進入I期臨床階段,然後每有臨床進展,都會在財報中披露,直到成為棄兒。

上海醫藥對CD20單抗有蜜汁執念,共開3條管線,自己把自己卷死。其中,B001、B007適應癥均為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於2016年8月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然後一直停止在I期臨床階段,估計失敗但不甘心,又於2021年1月啟動後者的臨床試驗,然後又失敗了。這個靶點成藥難度很大嗎?迄今已有4款國產CD20靶點藥物獲批上市。

02

錯了又錯

上藥老大哥竟然是國內BD鼻祖,早已開啟Bigpharma與Biotech合作的先河。2011年2月,上海醫藥與復旦張江簽訂重大新藥創制研發的戰略合作協定,在未來6年內出資1.8億元與復旦張江共同進行4個藥物品種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全面合作,包括多替泊芬、重組高親和力TNF受體、硫酸長春新堿脂質體(LVCR)和重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當時的自我評價「此次合作是上藥研發轉型的標誌性舉措,從原先以內部為主的研發組織轉向開放的多渠道合作的研發模式」,放在現在也不過時。

但是這卻翻出上海醫藥砍管線的舊賬。2019年2月,上海醫藥終止與復旦張江合作研發的多替泊芬(累計投入5760.36萬元)、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突變體-Fc融合蛋白註射液(累計投入6973.55萬元)的臨床試驗。

輕車熟路。

上海醫藥自研的I001片(SPp127,化學藥品1類)是新一代口服非肽類小分子腎素抑制劑,針對高血壓適應癥的NDA上市申請根據CDE的要求於2024年4月重新送出資料後收到CDE受理通知並恢復審評,有望打破長期沒有創新藥上市的僵局。

但走通自研邏輯還有漫漫長路。

存量管線仍有被砍的可能。從俄羅斯引進3個生物類似藥和3個創新生物藥,其中創新生物藥包括PD-1單抗已被砍掉,IL-17抗體產品、GITR抗體產品進度不明。

上海醫藥對細胞療法也饒有興趣,2020年已有3個計畫處於臨床前階段,直到203年底僅有B019(靶向CD19和CD22的自體CAR-T)正式啟動I期臨床試驗,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5905.17萬元。前景如何,拭目以待。

2016年,47歲周軍出任上海醫藥董事長,感嘆「歲月靜好的小時代結束了,滄海橫流的大時代開始了」。研發投入從2015年6.18億元,增至2020年19.72億元,5年翻了三倍多。周軍在2020年董事長致辭中充滿激情:「創新,既是穿越時代的主旋律,也是引領每行樂句的最強音……預計到2021年底,我們的管線數量將進入3字頭時代,並有多個計畫進入臨床III期。」

拼數量從來沒有輸過,在周軍落馬後,上海醫藥最新管線數量已進入5字頭時代,2024p研發投入14.04億元,同比增長15.26%,占工業銷售比重11.03%,臨床申請獲得受理及進入後續臨床研究階段的創新藥管線50項(含美國臨床II期3項)。

但周軍拼數量的政績觀早已過時,我們都知道創新藥應該立足於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差異化+國際化成為主流邏輯。

大面積砍管線,研發效率極低,這是浪費國有資源,也是對政府補貼的辜負。2011年上海醫藥承擔的10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第一、二批計畫已完成技術驗收,獲得的國家新藥創制專項產學研聯盟基金、上藥專項等市級科研基金到帳超過5500萬元。

我們以前分析過,迄今沒有任何一家國企搞創新藥是成功的,國資藥企的優勢在於資源稟賦,包括商業流通、品牌中藥,卻不能很好解決創新藥研發的效率、風險和激勵問題。

上海醫藥作為醫藥基礎設施營運商,掌控國家醫藥供應鏈的血脈,2017年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藥品代理商,2018年拿下15個新藥(包括K藥、O藥)進口總代資格,2023年引入進口總代品種29個,2024p引入進口總代品種8個。上海醫藥擁有9個中藥核心品牌中藥板塊,2023年收入98.17億元,同比增長10.30%,生脈飲、胃復春、六神丸等品種銷售收入平均增速超40%,2024p收入51.92億元,同比增長1.41%,而同期整個醫藥工業端都是下滑的。

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作為上海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在9月正式開業營運,成功吸引國家級生命健康研究院、國投產業投資母基金、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等機構以及德國拜耳、循曜生物等十多家創新企業入駐。

做自己擅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