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賺了指數賠了錢?劉紀鵬深剖A股三大隱患,牛市有多危險?

2024-10-05財經

在閱讀本文之前,建議您先點選「關註」,這樣以後就能持續接收到更多類似的精彩內容啦。

引言
股市行情一片火熱,人人高喊牛市來了,可劉紀鵬教授卻潑了一盆冷水。他指出A股三大制度性漏洞不除,股市再漲,最終還是股民被割。誰對誰錯?

事件概述
劉紀鵬教授在近期的發言中,對當下股市的「瘋牛」行情表示了擔憂。他提到,雖然在節前5個交易日,A股市場賺得滿堂彩,但背後的隱患不容忽視。與其盲目樂觀,不如回顧2015年的股災教訓——當年從3000多點一路漲到5178點,結果暴跌,股民們成了「韭菜」。

劉教授重點提出了A股的三大漏洞:首先,大股東和實控人隨時可以高位減持股票,尤其是那些原始股已經解禁的公司,這類股票的成本極低,一旦集體減持,將對股市產生極大的沖擊。其次,註冊制放松了上市門檻,某些不達標的「垃圾公司」也能透過包裝手段上市,股民成了接盤俠。最後,上市公司裏那些「獨立董事」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劉教授呼籲要改革這些漏洞,否則股市再牛,股民依然會是輸家。

正文


A股的瘋牛行情,股民們一邊歡呼一邊擔心。畢竟,大家還記得2015年那波「韭菜收割」的痛。彼時,股市一路沖高,股民賺得盆滿缽滿,可沒幾天股災來襲,滿倉入市的人,連本帶利賠光了。今天的劉紀鵬教授之所以敢在一片「牛市來了」的呼喊中潑冷水,顯然是有備而來。

他說得最有道理的就是第一個漏洞—— 大股東隨時可以高位減持 。別看股市表面上紅紅火火,很多原始股的大股東已經摩拳擦掌,準備高位套現了。特別是那些解禁的原始股,這些股票的成本低得可憐,一旦大股東決定拋售,後果可想而知。就像劉教授形容的,等了這麽多年,終於等到股市高位,大股東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這波減持潮一來,牛市很可能戛然而止,甚至轉熊。說白了,股市對散戶來說是春天,但對大股東來說,或許是收割季。

註冊制也好,註水製也罷 ,這些年來,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確實猛增,但品質呢?劉紀鵬教授提到,有不少「包裝出來」的公司,名義上符合條件,其實連基本的營運能力都沒有。最諷刺的是,監管機構每次去企業現場檢查,這些公司反而撤回上市申請。這不是「心虛」是什麽?這背後說明了什麽問題?顯然,註冊制的初衷是好的,讓更多優質企業透過公開市場融資,但問題是,這種放松門檻的制度也給了「垃圾公司」可乘之機,股民因此成了「接盤俠」。

更荒謬的是,這些公司的中介機構,比如券商,本該充當市場的「把關人」,卻為了賺取傭金,甘願充當幫兇。上市之後,這些公司原形畢露,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股民們辛辛苦苦投入的資金,只不過是為這些企業的漏洞買單。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讓人火大: 獨立董事的「獨立」只存在於名義上 。本來,這些獨立董事的職責是監督公司營運,保護股東權益,但現實中呢?這些人拿著公司給的高薪,早就站在大股東一邊了。獨立董事成了公司內部的「裝飾」,不僅沒能監督管理層,反而幫著他們隱瞞真相,忽悠散戶投資者。換句話說,原本應該保護股民的「保護傘」,成了割韭菜的幫兇。

這些漏洞,如果不被修補,A股再多的牛市也只不過是短期的狂歡,股民最終難逃被割的命運。

劉紀鵬的觀點是有歷史借鑒的。2008年的6124點,2015年的5178點,哪一輪牛市不是以股災收尾?每次牛市來臨時,股民都幻想著一夜暴富,結果呢?牛市過後,大家發現帳戶裏的錢不但沒賺,反而越套越多。這不就是因為A股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力,漏洞重重嗎?

這一次的牛市行情,也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政策市」、「貨幣市」**,換句話說,是國家為了提振經濟,借助股市的力量恢復市場信心。但問題在於,如果制度上的漏洞不被彌補,這種「人造牛市」最後很可能重蹈覆轍。就像劉紀鵬所說的,眼下股市看起來風光無限,但隱患重重,一旦這些漏洞爆發,散戶又會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其實,我們看到,劉紀鵬教授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就在他發表言論的幾天後,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釋出了大股東的減持公告。這不是劉教授提到的第一個漏洞的完美例證嗎?趁著股市大漲,大股東開始拋售手中的股票,賺得缽滿盆滿,留下來的,還是那群充滿希望的散戶。結果可想而知,牛市過後,迎來的可能是新一輪的「韭菜收割」。

結語
那麽最後小編想問:A股牛市的狂歡背後,股民到底能不能逃過韭菜命運?你覺得這些制度性漏洞會不會終結這輪行情?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