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歐貿易關系緊張,歐盟在兩個領域對華發難,卻遊說中國不要報復

2024-05-07財經

隨著美歐產業競爭力下滑,其開始轉變過去推崇的自由市場理念,更多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中美貿易戰正使全球經濟體系分裂,美國帶動下,中歐經濟聯系面臨挑戰。歐盟目前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兩個領域對華發難,以反補貼調查名義,試圖對中國產品加征額外關稅。如果相關程式透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稅率或達到15%-30%。

歐盟在前沿、尖端產品領域與美國步調一致,謀劃限制進口中國產品。背後是西方先發國家與中國間的利益之爭,美歐試圖保持其獲得產業鏈大部份利潤的地位,中國則有權利以自主奮鬥方式,實作本國產業鏈的升級和利潤鏈的上移。目前,中美在不發生全域性沖突上達成一致,在產業鏈相關的利益之爭上則難以調和。宏觀上管控風險、具體上延續交鋒賽局,是布林肯4月份訪華的兩大特征。相比於形成事實對峙的中美關系,中歐關系尚有較大的緩沖余地。中歐關系中,有三點基本的地緣現實。

一,歐洲地緣版圖支離破碎。歐盟作為國家聯合體而非統一的國家實體,其各類政策既面臨美國的侵蝕,也是歐盟各國進行利益賽局的結果。歐盟政治結構散漫,防務上除實作自主擁核的法國外,其余國家受美國鉗制滲透。又先後受到烏克蘭危機及紅海危機的沖擊,使得當下的歐盟是全球主要的震蕩區之一。中歐間存在不應忽視的矛盾,妥處對華關系也是歐盟國家主要的外部事項之一。

中國作為全球工業中心、最大的實體經濟體,保持對華關系的整體穩定,是多數歐洲國家穩固自身外部環境的必選項。二,中歐互利往來存在已有路徑。2023年雙方貿易額為7830億美元,雙邊貿易對彼此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烏克蘭危機截斷了歐盟獲取廉價能源的通道,紅海危機創傷了歐亞海上航運要道。這一背景下的中歐貨運班列,是歐盟維系與外部經濟聯系的生命線。確保與華關系的整體穩定,同歐盟保障自身政治合理性息息相關。

如果歐盟不能為歐洲國家探尋出路,歐洲各國顯然存在越過歐盟自尋出路的路徑。同時,中歐在電動汽車等前沿產業方面的矛盾並非不可調和。以在華德企為代表的中歐汽車合資計畫,為今後的中歐合資提供了方案經驗。中企提供技術,德企開辟歐洲市場的合作方案,已在中德企業間展開試點。朔爾茨4月率德企代表團的訪華行程,為中德及中歐產業合作增加確定性。三,中歐合作在建立起戰略性支點。

法國、匈牙利、塞爾維亞、德國與華建立起的戰略性合作關系,在構築中歐關系的整體穩定框架。馬克龍將與華合作作為歐洲戰略自主的支點,德國實體產業的興衰,同與華合作息息相關。匈牙利、塞爾維亞及匈塞鐵路的推進,為中企在歐產業建設穩固前沿基地。中歐關系不會缺少摩擦,也顯然有著系列正向預期。當下中歐產業摩擦持續,歐盟在這同時,試圖保證作為基礎產業的對華農業出口保持穩定。

歐盟委員會農業委員雅努什·沃伊切霍夫斯基上月21日到26日訪華,70名以上歐盟農企代表與其隨行。沃伊切霍夫斯基受訪時稱,他的工作是避免歐盟對華農業出口卷入雙方的貿易摩擦中,他試圖向中方表明這一點,農業領域需要被特殊保護。相關說法側面顯示了中方握有的籌碼,歐盟如果要避免中歐貿易摩擦升級,需要切實采取審慎的對華政策,否則難免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