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財富管理踐行金融為民 銀行理財邁向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2024-10-15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堅持「金融為民」是金融工作的底色,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銀行理財行業誕生二十年來,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作出積極貢獻。

作為首批成立的理財公司之一,農銀理財於2019年8月開業。公司成立以來,農銀理財錨定理財業務公司化、凈值化、專業化、市場化等「四化」轉型任務,憑借著穩健經營理念,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著力提升投研能力,不斷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且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業務規模位居國有行理財公司第一梯隊,成立五年來累計為客戶創造投資收益近3000億元。

在農銀理財成立五周年之際,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行長林立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林立表示,理財公司作為銀行系資管機構,理應提高站位,積極成為資管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引領者、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踐行者,要將發展重心切實放在提升穩健投資能力上,圍繞「五篇大文章」這一未來金融工作主戰場做出亮點、做出特色。

實作高品質發展

銀行理財應做好「四個堅持」

證券時報記者:中央關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有關論述,對銀行理財有哪些啟示?下一步,理財行業該如何應對機遇和挑戰,實作高品質發展?

林立: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以來,其間由於金融市場的調整變化,理財產品一度經歷了「破凈潮」與規模的階段性下降,後來隨著產品凈值的回歸而逐步企穩回升。可見,雖然銀行理財的業務模式已經改變,百年變局之下金融市場定價範式也在改變,但客戶追求穩健投資報酬的需求沒有變,「合理預期,合格交付」仍是銀行理財不變的追求,這是理財永續發展的源動力。展望未來,銀行理財要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金融服務,就必須提高站位、堅守初心,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主線,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現代金融力量。為此,銀行理財需要做到「四個堅持」:

第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錨定高品質發展,更好統籌理財業務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金融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正確決策和周密部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服務。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和核心,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重要組成部份,必須堅持高品質發展這一根本導向。一方面,要註重「量」的合理增長。理財產品發行要結合市場形勢研判,合理安排發行節奏和發行型別,絕不能「唯規模論」;理財投資也絕不能為了追求短期業績吸引客戶沖規模,而不顧資產內在價值追漲殺跌。另一方面,要追求以「質」取勝。即使在全面凈值化的背景下,市場的波動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可以暴跌,特別是銀行理財客戶總體風險偏好較低,天然具有普惠金融內容,理財公司理應成為客戶與市場間的「防波堤」;同時,理財資產投向也要更多契合國家戰略導向,服務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第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努力實作居民財富長期穩健保值增值。銀行理財得以迅速發展壯大,根本上在於以穩健的投資報酬贏得了廣大居民的信任——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數據,2013年~2023年,銀行理財平均每年為客戶創造收益近9000億元,占同期年均新增居民存款的10%。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達1.13億個,占全國總人口的8%,是真正的普惠金融。雖然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投資者風險自擔」的資管業務本源,但這絕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可以就此當「甩手掌櫃」,而是必須為委托人利益忠實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尤其考慮到中國仍是開發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特別是收入中位數偏低,未來銀行理財必須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國家戰略為導向豐富鄉村全面振興、個人養老、科技創新、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特色主題產品供給,以數位化工具為抓手提升理財服務全流程體驗,切實守護好居民的「錢袋子」。

第三,要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充分發揮理財業務連線表記憶體款與金融市場的投融資橋梁作用。銀行理財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銀行表內信貸業務的有效補充,透過匯聚理財資金投資金融市場,滿足了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歷史數據表明,銀行理財投資債券資產的比例長期維持在50%甚至60%以上,支持了10萬億元~20萬億元的債券融資;同時透過與非銀金融同業合作,創新開展非標與資本市場業務,有效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制造業升級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產業、高科技企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資管新規實施後,銀行理財的可投資產範圍大為擴充套件,必須用好用足這一政策紅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的投融資服務支持:一方面加大重點品種投資,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債券、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永續發展掛鉤債、科技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主題投資;聚焦生物醫藥、保健康復、康養護理、智慧裝備等養老產業領域,開展債券、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多元化投資,探索養老金融服務新模式。另一方面深化數位金融套用,探索運用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賦能投資決策,提升優質資產挖掘與價格發現能力。

第四,要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守住風險底線。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中國金融市場與中國經濟發展休戚與共,金融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份。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世紀疫情之後,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依然較多。理財投資橫跨股、債、匯等多個市場,單只理財產品規模往往以數百億元甚至千億元計,必須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傳染性、隱蔽性和破壞性,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讓理財投資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而非「減速帶」。

穩健經營合理投資

堅定為民理財

證券時報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再提「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該如何更好地為民理財,夯實中國財富管理基本盤?

林立: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堅定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在當前的環境下,為民理好財,需要做到三點:

一是堅持穩健經營理念。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利率階段性走低、資本市場波動加大是中國在邁向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經濟新舊動能穩步轉換的正常現象,同時也有全球通脹中樞擡升、宏觀流動性收縮的共振影響。對此,銀行理財必須堅守穩健經營的初心,審慎研判形勢,加強風險監測,做好應對預案,防範金融市場超調風險,確保理財凈值波動可控。農銀理財成立以來,始終保持與農行一致的審慎風險偏好,在過去幾年市場大幅波動的行情中,凈值回撤振幅、破凈產品占比始終保持業內最低水平。

二是拓寬資產配置選擇。參考海外經驗並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堅持長期投資、耐心投資、多元投資,具體來看有三種較為可行的投資途徑:第一,最佳化固收類資產結構。一方面可以透過投資期限較長的債券、拉長投資組合久期來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優選符合國家戰略導向、擁有政策支持、基本面預期向好的融資主體,透過合理下沈信用來提升收益。第二,合理配置權益類資產。要立足高品質發展導向,重點圍繞新質生產力、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挖掘優質標的,同時積極開展指數化投資,努力把握住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時代Beta。第三,適當配置跨境資產。百年變局擡升了全球通脹中樞和利率中樞,海外經濟體具有良好現金流的高票息資產,以及具有比較優勢的成長性資產均是配置機會。

三是以客戶為中心創新產品。財富管理服務的本質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客戶需求。近年來,由於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居民儲蓄傾向擡升,對財富穩健保值增值的訴求日益凸顯。回顧理財凈值化轉型這五年,規模爆發式增長的理財產品都是抓住了客戶財富管理痛點的產品,從一開始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最短持有期開放式產品,到後來的同業存單產品,再到基於混合估值和多資產配置的低波策略產品,無不如此。未來,銀行理財應結合市場研判與客戶需求,繼續推出更多收益穩健的新產品,在具體產品運作策略上,譬如指數增強、「債券+非標」、量化對沖等都是潛在選擇。

依托9億零售客戶

以財富管理促進共同富裕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理解財富管理發展也要遵循政治性和人民性?在這方面,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肩負著哪些職責和使命?農業銀行有何具體實踐?

林立:財富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幫人打理財富,本質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這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理應遵循政治性和人民性。

所謂遵循政治性,就是要胸懷「國之大者」,牢固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平衡好功能性與營利性的關系,堅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尤其國有金融機構要扛起社會責任,帶頭樹立財富管理行業良好生態。所謂遵循人民性,就是要堅持「財富為民」,助力公平分配,透過客觀公正的產品篩選機制,精準科學的客群需求畫像,以及恒久穩定的客戶陪伴,讓全體人民分享中國高品質發展的時代紅利,提升全民整體財產性收入,以財富管理促進共同富裕。

農行有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在農行近9億零售客戶中,既有包含縣域客戶在內的大眾客戶,也有包含私行客戶在內的高凈值客戶,要做好如此包羅永珍客戶的財富管理服務,必須堅持整合資源、創新手段、專業引領和數位賦能。在「金融為民」「高品質服務千家萬戶」發展理念的引導下,2021年以來,農業銀行圍繞「一體兩翼」戰略,以客戶為中心,突出資產配置理念,不斷豐富產品貨架,最佳化服務流程,構建了完整的「大財富管理」體系。

其中,農銀理財持續完善凈值型產品線,不斷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且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公司成立五年來累計為客戶創造投資收益近3000億元。一是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從成立初期的單一固定收益類產品,拓展至現金管理類、非現管固收類、混合類三大支柱產品線。二是產品策略日益豐富。以絕對收益為導向,重點打造存單存款、低波悅享等穩健低波策略產品,創新推出全球輪動、鄉村振興指數套用等特定策略產品,滿足客戶多元化投資需求。持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透過減費讓利、投資符合標準的融資主體等方式,持續發行鄉村振興惠農、共同富裕、ESG、科技創新等主題理財產品,合計存續規模超過1200億元;積極支持個人養老第三支柱建設,「農銀順心」系列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今年上半年年化收益率超過9%,投資業績包攬養老金理財產品前三名。三是期限布局持續完善。農銀理財產品已支持每日開放、定期開放、最短持有期、封閉式等多種運作模式,並且實作了從1天到5年的短中長期限全覆蓋。其中2021年推出的「靈動」系列產品,客戶滿足最短持有期限後即可隨時贖回,流動性與收益性兼具,受到廣大客戶的歡迎。四是人才隊伍日益壯大。經過五年的建設,公司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財富管理人才隊伍,主要包括行銷經理、投資經理、研究員三大角色,透過定期或非週期性組織面向渠道一線乃至直面客戶的理財產品路演和市場觀點分享,傳導農銀理財穩健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邏輯,讓客戶對農銀理財產品買得放心,拿得安心。

找準理財定位

構建差異化有利競爭

證券時報記者:誕生於凈值化時代,銀行理財公司面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多方面的競爭,如何破解產品同質化等問題,找準理財發展定位,構建差異化有利競爭?

林立:首先,與非銀資管機構相比,理財公司作為銀行系資管機構,穩健的投資風格和追求投資絕對報酬是其鮮明標簽,依托母行的廣闊渠道與客群覆蓋彰顯了普惠金融底色,依托集團綜合化經營的財富管理能力是其未來方向,以上三個方面是理財公司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最大的差異化有利競爭。其次,理財公司作為銀行系資管機構,理應提高站位,積極成為資管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引領者、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踐行者,要將發展重心切實放在提升穩健投資能力上,圍繞「五篇大文章」這一未來金融工作主戰場做出亮點、做出特色,而非過度追求規模,理財公司也應該是百花齊放,不僅要有「大而全」,也應該有「小而美」,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實作與自身管理能力相匹配的管理規模,這也是理財公司分級分類監管政策的題中之義。具體來講,理財公司重點要從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堅持「固收+」資管機構基本定位。這就是說,理財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要把固收類資產放在首要位置,充分發揮銀行系資管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比較優勢,專註固收投資主業;在此前提下,再透過權益投資以及其他多元化資產投資,包括依托母行海外分支機構的跨境投資,增厚收益或降低波動,提升客戶持有體驗。從全球來看,也不乏主打固收類投資成為行業巨頭的資管機構。這裏要特別提一下權益投資,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的政策導向,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區域協調發展等各項深化改革的實施落地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支持。銀行理財作為穩健的機構投資者,要建立符合理財投資特點的權益投資管理體系,加強與母行的協同聯動,積極支持優質上市公司融資、回購和增持需求,穩健發掘資本市場價值投資機會。

二是踐行社會責任大力發展養老金融。養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組成部份。一方面,中國養老第三支柱總體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理財公司應加強監管溝通,持續規範健全養老理財產品運作管理,包括完善穩健投資策略與風險保障機制、特殊緊急條件下的提前贖回機制等;同時不斷豐富養老業務供給,推出長期限養老理財產品,結合差異化養老需求創新養老金融場景,探索提供養老財務規劃和顧問咨詢服務等。另一方面,銀行理財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要積極向主管部門申請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投資管理人資格,不斷拓展養老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三是行司協同共建大財富管理體系。理財子公司作為銀行系資管機構,依托母行集團,天然擁有廣闊的客群與渠道覆蓋,以及強大的資產挖掘與創設能力,在金融場景搭建、發展財富管理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以農銀理財為例,未來將立足「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專家」的定位,從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做好專業化產品研發供給、提升專業化客戶服務能力三個方面著力。

五年砥礪奮進

擦亮農銀理財品牌底色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首批開業的理財公司之一,農銀理財五年來在公司經營、客戶服務等方面有何建設成效,在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培育了哪些核心有利競爭?

林立:回顧農銀理財成立五年,是積極轉型、砥礪奮進的五年,錨定理財業務公司化、凈值化、專業化、市場化等「四化」轉型任務,農銀理財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穩健守護價值,專業驅動成長」的公司理念。

一是深化改革歷經三輪洗禮,錨定高品質發展始終如一。經歷農行理財業務完成公司化改革,成立農銀理財展業;開展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改革;聚焦核心競爭力提升、科技與數據賦能、人力資源等關鍵領域,開展新一輪深化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理財高品質發展。

二是投資管理打造三大支柱,鑄就穩健專業理財底色。第一大支柱是研究管理,我們建立了涵蓋「宏觀-策略-行業-標的」自上而下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體系,以及涵蓋投研、交易、產品、行銷「四位一體」的研報體系;第二大支柱是組合管理,我們建立了組合精細化管理機制、投資策略歸因回溯機制,並要求投資經理對每一只管理的產品都做好制定資產配置方案、制定操作計劃、建立目標偏離預案、分析產品運作情況「四門課」。第三大支柱是交易管理,嚴格實行集中交易制度,將投資管理職能與交易執行職能相分離,建立健全公平交易制度和異常交易管控機制。

三是品牌渠道經歷三大蛻變,以客戶為中心始終不變。用「心」打造產品新形象。農銀理財成立以來,圍繞「6+N」產品體系先後推出了多項明星產品,在此基礎上釋出了「六心」產品品牌,即安心(現金管理類及純固收)、匠心(固收增強)、同心(混合類)、恒心(權益類)、精心(商品外匯衍生及另類投資類)、順心(養老類),使不同型別的產品定位更加清晰,實作了客戶「聞名識產品」。挖掘行內渠道新潛力。成立專門的行銷渠道部門,對接母行創新開展了一系列理財專項行銷活動,目前農銀理財簽約客戶近4000萬戶,較公司成立時增長178%。開拓行外渠道新局面。農銀理財已與多家行外代銷機構達成合作,實作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直銷銀行等各類銀行渠道的全覆蓋,以及現金類、日開類、最短持有期類、定開類、封閉類等各類產品的全覆蓋,推動行外代銷規模穩步提升,使農行優質理財服務觸達更多客戶。

四是中後台管理構築三大基石,助力轉型蹄疾步穩。首先,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始終堅持穩健的風險偏好,在集團一體化風控基礎上,探索建立適應銀行理財凈值化管理需要的風險管控機制。其次,築牢內控合規防線。建立明確的前、中、後台的縱向分工和橫向制約機制,持續完善分層次、差異化授權體系。運用科技手段提高內控數智化水平,強化對各類風險尤其是新型風險的辨識、評估和應對能力等。最後,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農銀理財全新設計了對標一流資管機構、深度融合理財業務特點的科技體系架構。農銀理財新一代資管平台(A+),將金融場景、金融數據、金融工具、即時風控、AI賦能進行深度融合,研發了涵蓋產品、投研、投資、交易、風控、營運、組合分析等資管領域全棧式技術平台,已成為公司經營發展高效可靠的科技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