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宋溪 選址960
全文1955字,約需3分鐘
近日,小米又在武漢拿了一塊地。
根據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顯示,小米全資子公司小米智慧電器(武漢)有限公司以2.03億元拿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處工業用地——工DK(2024-06)01號地塊。
該地塊位於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科技一路以北,王莊路以東,廖家灣街以南,占地面積約36.7萬平方米(約551畝),土地用途工業用地(行業類別:C3851家用制冷電器具制造),出讓年限50年。 地塊要求固定投資強度不低於300萬元/畝,年產出強度不低於1200萬元/畝,年畝均稅收強度不低於50萬元 ,競得人應於土地出讓合約簽訂之日起半年內開工,開工之日起兩年內竣工。
地塊詳情 圖源: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網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1988年啟動建設,是全國特批的三個國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同時,東湖高新區是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因光而興,聚光成谷,也被稱為「中國光谷」。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東湖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3.49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增長32.9%。
據悉,該地塊計劃用來建設小米智慧家電創新生產基地,實作年生產、加工空調約600萬套,峰值生產使用19條生產線, 年產值約110億元 。目前該地塊內無建築物,地塊權屬清晰,征收安置補償已落實到位,無土地權屬糾紛,無抵押、查封的土地權屬限制狀況。
圖源: 天眼查
天眼查資訊顯示,拿地公司小米智慧電器(武漢)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武漢小米智慧電器公司今年8月份成立,註冊資本4.5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家用電器制造;家用電器研發;家用電器銷售;制冷、空調裝置制造;制冷、空調裝置銷售等。
這意味著,繼斥巨資投資布局小米武漢總部、小米武漢科技園、金山集團武漢總部後,小米電器百億級別武漢工廠要來了。
小米重倉布局武漢從2017年的武漢總部揭牌開始。
2017年6月,小米武漢總部正式揭牌。隨後,2017年11月18日,小米、金山、順為在光谷金融港B24棟舉辦入駐辦公儀式。至此,小米、金山、順為武漢總部正式落戶光谷。2018年7月份,小米上市後,雷軍回到家鄉武漢答謝,宣布小米人工智慧總部落戶武漢光谷,將在武漢打造小米全國第二總部。
2018年8月30日,武漢土拍結果公示,小米競得光谷中心城地塊,小米武漢總部正式開始建設。
小米武漢總部位於光谷中心城高新大道與花山大道交會處,與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鄰,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2層,總投資額達3.2億元,是小米集團布局武漢的第一個工程建設計畫,大樓總體建築設計風格簡潔明快,定位為「超大研發總部」,承擔小米、金山、順為三家公司的AIoT、大數據、雲服務、電商、新零售、辦公軟體、海外研發、遊戲、金融投資等核心業務。
小米武漢總部大樓 圖源: 湖北日報
2019年12月,小米武漢總部開園,首批入駐員工約200名,目前員工總數2200左右。當年10月,小米集團【搬遷員工相關福利政策】廣為人知,其中提到,對於在2019年3月底前從北京遷往武漢、南京的員工,將獲得包括3萬元搬遷費、當地購房資格等福利。
從落戶、開工到開門營業,小米在武漢的落子速度出奇得快。小米總部建設完成2年後,在直線距離4.2公裏外的武漢光谷生態大走廊的西側,小米武漢科技園正式開建。
小米武漢科技園
小米武漢科技園計畫分兩期建設,總投資16.2億元,2022年4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約36.9萬平方米,旨在打造一個以研發、產業園區和智慧制造為主的超大研發中心,其中計畫一期於2022年4月正式開工,總建築面積約14.2萬平方米,包含3棟17層的辦公樓、8棟廠房及配套用房等。據悉,小米汽車交付中心、空調實驗室及配套將在這裏布局,用於研發、生產、制造小米智慧硬體產品。
與小米科技園緊鄰的即是金山集團武漢總部。金山集團處在武漢光谷生態大走廊上,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為13.1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為15.4萬平方,總投資額40億元,用於承擔金山辦公國際總部、金山雲數位醫療雲總部、全球遊戲發行中心、金山世遊全國美術基地等功能,可容納近萬人辦公,目前該計畫投用在即。
為何小米持續重倉武漢?
很多人都知道,武漢大學是 小米集團 創始人雷軍的母校。2023年在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日上雷軍宣布,以個人身份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重新整理武大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
資料顯示,2017年4月,小米響應武漢「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號召,自此決定回家鄉建設小米、金山和順為武漢總部。
小米武漢總部負責人
劉國俊
曾對外表示,除了雷軍的家鄉情結以及集團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之外,重要的是湖北省和武漢市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根據最新業績報告,小米集團在2024年第二季度實作總收入人民幣889億元,同比增長32%,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手機與AIoT業務在本季度收入為人民幣825億元, 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部份收入為人民幣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