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990億巨頭,或從地方國企升級央企

2024-05-07財經

一個新的變化是,鹽湖股份(000792.SZ )可能由地方國企升級央企。

繼今年4月鹽湖股份公告,其控股股東青海國投與中國五礦集團將共建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後,該公司5月6日晚間再次釋出提示性公告。

在這份最新的公告中,除了提及共建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外,上述雙方還將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集團,並由中國五礦控股,同時此次合作涉及鹽湖股份,並可能導致其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實際上,外界對計劃組建的中國鹽湖集團早有預料。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2年釋出的相關措施指出,「細化中國鹽湖集團籌建方案,在市場需求、資源落實、技術成熟、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引進大型央企,整合相關企業組建中國鹽湖集團……」

彼時,確定的責任單位為青海省國資委、工信廳,完成時限為2023年12月。

需要指出的是,類似上述地方國企與央企之間的整合,在國內有色行業已有先例,比如被納入中國銅業旗下的雲南銅業、馳宏鋅鍺兩家上市公司。

為此,中國銅業還將其註冊地址由北京遷入雲南,成為首家總部落戶雲南的「中字頭」央企。

那麽,計劃組建的中國鹽湖集團總部是否會落在青海,後續雙方會展開何種資產整合;新組建的中國鹽湖集團又能否獲取更多鹽湖資源?後續,顯然還有諸多疑問尚待一一揭曉。

截至最新收盤,鹽湖股份市值989億元。

聯合

現階段所能獲知的資訊十分有限,而就潛在資產整合主體來看,除了鹽湖股份公告明確「本次合作涉及公司」以外,五礦集團旗下的鹽湖公司可能性也較大。

五礦集團成立於1950年,是以金屬礦產為核心主業、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公司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五礦資產總額超1.1萬億元,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實作9300億元,在世界500強排名第65位。

此外,五礦集團旗下還擁有中國中冶、五礦資本、中鎢高新和長遠鋰科等8家A股、H股和A+H股上市公司。

其中,位於湖南的長遠鋰科是國內最早從事三元材料生產的企業之一,產品包括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鈷酸鋰正極材料等,2023年營業收入達到107億元。

再往產業鏈上遊數,五礦集體還布局有鎳鈷、石墨等新能源材料礦產,比如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世界級大型紅土鎳鈷礦。

同樣地處青海的五礦鹽湖公司,是當地一裏坪鹽湖的開發主體,也是最被業內所熟知的鹽湖提鋰生產商之一。

該公司,目前由五礦集團旗下的五礦有色金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持股51%),另外49%的股份由贛鋒鋰業旗下子公司持有。

「目前,已建成投運1萬噸/年碳酸鋰計畫和30萬噸/年氯化鉀計畫,主要產品有電池級碳酸鋰、氯化鉀、磷酸鋰等。其中,碳酸鋰產量規模位列國內鹽湖第二,氯化鉀產量規模達到國內第二梯隊。」五礦集團去年9月訊息指出。

上述產品結構,與鹽湖股份及當地上市公司藏格礦業高度相似,但是鉀肥整體產能規模較小。

根據年報,鹽湖股份的氯化鉀、碳酸鋰的年產能分別為500萬噸和3萬噸,藏格礦業的氯化鉀和碳酸鋰年產能為200萬噸、1萬噸。

這一背景下,鹽湖股份顯然是組建中國鹽湖集團的主體,而後續規模尚小的五礦鹽湖是否也會納入後者體系內,同樣值得期待。

還需要指出的是,鉀、鋰只是當前國內鹽湖開發較為成熟的資源,鹽湖還有鎂、鈉、硼和銣等稀散元素資源。

鹽湖股份所確立的發展戰略,又可概括為「穩定鉀、擴大鋰、突破鎂、開發鈉、開發稀散元素」。

反觀五礦集團,除了上述新材料領域的布局外,其礦產業務以銅、鉛、鋅、鉬、鐵、錳等有色及黑色金屬為主,透過組建中國鹽湖集團、加大鹽湖資源開發力度,一定程度上也填補了公司業務布局上的空白。

還需要指出的是,五礦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批準的3家以金融為主業的央企之一,業務涵蓋信托、金融租賃、證券、期貨、基金等多個領域。

其中,五礦期貨為國內實力較突出的大型期貨公司,最新分類評級達到「AA級」。而碳酸鋰期貨已於去年7月上市,並且經過近一年鋰價的劇烈波動,業內對其認知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斷增加。

透過五礦集團既有的業務平台、投研和期現團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中國鹽湖集團的經營帶來更多輔助和支撐。

潛能

秉承著「擴大鋰」的發展戰略,鹽湖股份近幾年鋰鹽名義產能、實際產量增長明顯。

按照原計劃,公司鋰鹽產能擴張計劃為「1+2+3」合計6萬噸產能,其中1+2產能部份已經落地,3萬噸是與比亞迪合建計畫。

按照鹽湖股份此前公開回復,3萬噸計畫「由比亞迪主導的中試還在進行中。」

此外,鹽湖股份還啟動了4萬噸鋰鹽一體化計畫的建設工作,並計劃於2024年年底建成,至此其投產、在建和規劃的鋰鹽產能合計已經達到10萬噸。

本報2021年報道曾指出,藍科鋰業(鹽湖股份控股子公司)一噸工業級碳酸鋰需消耗約2000左右立方富鹽水,而鹽湖股份鉀肥裝置生產中每年排放老鹵量約有2億立方米。

相當於,鹽湖股份鉀肥裝置排放的老鹵,理論上剛好可以滿足上述總計10萬噸碳酸鋰產能的原料供應。

那麽,如果後續以鹽湖股份為主體組建成中國鹽湖集團,其中長期的產能增量又會來自哪裏?

實際上,存在整合可能性的五礦鹽湖公司,雖然當前鋰鹽和鉀肥規模不大,但是其設立之初的規劃並不限於此。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官網上一則2012年的訊息顯示,五礦鹽湖公司開發的一裏坪鹽湖計畫總體建設規模為碳酸鋰3-5萬噸/年、氯化鉀50萬噸/年、鎂建材100萬噸/年,計畫總投資約46億元。

當前已建成的1萬噸碳酸鋰和30萬噸氯化鉀產能,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一期計畫」。

不過,由於距今時間較為久遠,後續上述總體規劃會否繼續推進,又或者更換新的開發主體尚難以確定。

至於青海當地的其他鹽湖資源,目前多數已經名花有主。

除了鹽湖股份、藏格礦業開發的察爾汗鹽湖和一裏坪鹽湖外,當地還有東台吉乃爾、西台吉乃爾、大柴旦鹽湖、巴倫馬鹽湖,分別隸屬於西部礦業(青海國資)、中信國安、億緯鋰能、錦泰鉀肥等公司旗下。

「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有序推進鹽湖礦區資源整合,支持重點企業透過收購、兼並等方式整合鹽湖資源,使優質重要鹽湖資源向骨幹龍頭企業聚集。」【青海省加快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鹽湖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幹措施】曾指出。

不過,與固體礦山開發不同,包括提鋰在內的鹽湖資源開發天生具備成本優勢,即便是今年一季度鋰價跌至9萬元/噸時,鹽湖企業毛利率依舊可以達到50%左右,這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增加骨幹企業收購和整合的難度。

接下來,若中國鹽湖集團組建,聯集合鹽湖股份、五礦集團雙方資源後,依舊需要新的找礦成果來支撐。

另據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訊息,馬海鉀鹽計畫組成功在德宗馬海湖附近首次發現伴生富鋰、硼富鹽水,為該區綜合評價富鹽水鋰礦提供了新線索。

作為央企的中國鹽湖集團,在新資源的獲取方面顯然具備一定優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