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英媒:全球金融體系正發生劃時代轉變

2024-05-08財經

參考訊息網5月7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3日文章發表題為【全球金融體系面臨分裂危險】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十年前某一天,筆者坐在俄羅斯外貿銀行資本公司的一間會議室裏,忐忑不安。這是俄羅斯第二大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與英國央行只有一路之隔。當時,這家公司正在進行畢業生招聘。一個令人擔憂的變故恰於此時發生:一枚俄羅斯飛彈擊落一架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MH-17客機,當時這架客機正飛越烏克蘭上空。由於俄羅斯在那一年早些時候吞並凱瑞米亞,許多俄羅斯公司已經受到西方制裁。此事將導致制裁力度加大,俄羅斯外貿銀行資本公司的母公司正是頭號被制裁物件。因此,才有了會議室裏的忐忑不安:應該怎麽問桌子對面那個略顯警覺的人,幾個月後俄羅斯外貿銀行是否還會存在?

從單一體系到多樣化

它確實生存下來了。在此後的很多年裏,俄羅斯外貿銀行在倫敦金融城的辦事處一直業務繁忙(筆者曾被短暫雇用過)。直到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由此導致的嚴厲制裁終於讓這家辦事處關門大吉,但它的業務仍在繼續。俄羅斯外貿銀行仍在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東歐和亞洲輸出資本,完全繞過西方的金融節點。這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都不可想象,當時的金融秩序類似於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軸輻式體系。對莫斯科銀行家來說,全球化並沒有消亡,它只是不再與美國及其盟友相幹。

俄羅斯外貿銀行的案例表明,全球金融體系正在發生劃時代的轉變。一系列力量(有些醞釀已久,有些則是新生力量)已經聯合起來,減少全球金融體系對西方資本、西方機構和西方支付網路的依賴,尤其是對美國的依賴。

鑒於過去幾十年來世界經濟地理分布的巨大變化,這種趨勢或許不可避免。其中最明顯的是,中國快速崛起導致其在全球經濟產出中所占份額急劇上升。其他許多國家的占比也在同步增加。如今十大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產出在20世紀90年代初僅占全球份額的12%,現在則占到大約三分之一。

更加穩定且更具韌性

這種轉變將造成巨大影響。全球金融體系曾是長期由美國主導的單一體系,如今它已經如此多樣化,以至於其中很大一部份可以掙脫這一體系,走自己的路。像新加坡、香港和東京這樣的亞洲傳統金融中心,以及作為後起之秀的上海、北京和杜拜,正在追趕紐約和倫敦。

許多國家的資本市場也已發展壯大。股市一度是發達經濟體的專利,其他地區的企業不得不向海外尋求上市募資,而現在很多新興市場擁有自己妍妍向榮的股市。曾經只能以美元發行政府債券的國家,如今大部份可以用本幣發行債券。

這會帶來很多好處。在軸輻式全球金融體系的時代,美國的貨幣政策、反復無常的投資者和普遍的銀行管理不善,會向全世界輸出危機——在歐洲的部份助力下。與此相比,目前更加分散的金融體系似乎是穩定之源。各國面對金融體系的反復波動和崩潰變得更具韌性。過去兩年的情況顯示了這一點:在美聯準執行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迅猛的一輪加息之際,並沒有新興市場陷入崩潰。貧窮國家也開始建設自己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新的國家支付系統紛紛上線。迫於這些新系統帶來的競爭威脅,現有金融機構正在升級其老式的數位架構,並競相降低成本。

遭受地緣政治沖擊

但危險也在暗中逼近。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全面爆發的戰爭,可能撕裂全球金融體系。假設一個國家、投資者和企業必須選擇加入哪個金融集團,且永遠不能向這個集團之外投資,那麽世界將變得更貧窮、更不穩定——或許更容易發生沖突。金融制裁、保護主義和根據地緣政治改變資本流向,都令這種四分五裂的前景離我們更近。

對那些渴望不再圍著美國轉的國家來說,令人沮喪的是,這些力量並沒有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地位:相對於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美元的霸權地位一直在增強。結果是,在這個體系的其他部份支離破碎的同時,全球仍然令人不安地依賴於美國的金融渠道系統。

現在,處於不穩定狀態的是這個體系本身的形態。隨著非西方的金融支點的發展,加上它們之間地緣政治距離的不斷演變,不難想象這個體系會發生形態突變,並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編譯 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