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立陶宛批準向烏派兵,俄切斷所有關系,普亭下令,檢查核發射裝置

2024-05-10財經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向烏克蘭派兵,阻止俄羅斯獲勝」的建議後,北約內部雖然對此進行了討論,但並沒有做出最後決定。目前,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派出美軍,在俄烏沖突中一直扮演「突破者」角色的英國,則不排除派兵的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北約小國立陶宛第一個做出了明確回應。據參考訊息報道,5月8日,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對外表示,她已經獲得議會批準,允許向烏克蘭派遣部隊進行訓練。但是,基輔方面目前尚未要求立陶宛派兵。

對此,俄羅斯隨後做出了回應,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表示,由於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走「公開敵對路線」,三國同俄方「所有國家間、部門間、地區和行業關系均已被切斷」。莫斯科警告稱,接下來將在經濟和過境領域,將采取不對稱措施予以回應。

首先,立陶宛第一個跑出來確認向烏派兵,就不擔心俄羅斯報復?

觀察發現,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另外兩個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一直沖在「援烏抗俄」的最前列, 當初烏克蘭希望西方派出僱用兵時,立陶宛政府就第一個對自己的民眾高喊,「拿起你們的武器,到烏克蘭去」 ;愛沙尼亞則直接推倒了「蘇聯士兵紀念碑」;拉脫維亞則與烏克蘭簽署了一個為期10年的安全協定,每年向烏提供占其GDP的0.25%的軍事支持。

在抗俄方面,這三個國家動作非常一致,基本以立陶宛為牽頭者。 不得不說的是,在蘇聯時期,這三個國家還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是「兄弟盟友」。蘇聯解體後,三國重新獲得獨立,並逐步脫離華約,開始向西方靠攏,最後在「北約東擴」的感召下,加入了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徹徹底底由「兄弟」變成了「對手」,由於擔心俄羅斯施壓或報復,這三個國家在針對俄羅斯時,比西方國家下手還要狠。

俄烏沖突爆發後,西方對俄推出的一系列制裁舉措,波羅的海三國都是主要推動者,或帶頭同意者。 那麽,它們就不怕俄羅斯報復?當然也怕,但是它們如今有「北約身份」,北約有「共同防禦條約」,俄羅斯若打擊立陶宛,會引發北約國家的集體對抗

也正因為如此,立陶宛如今是有恃無恐,推動北約對抗俄羅斯,就是希望借北約之手,徹底削弱俄羅斯國力,令其再也無法對自己形成威脅。最近 正在舉行的北約「冷戰後規模最大」演習,就選址在波羅的海三國周邊,而它們也是離俄羅斯邊境最近的

此前,立陶宛還試圖封鎖俄本土與「飛地」蓋瑞寧格勒之間的蘇瓦烏基走廊,不允許其鐵路運輸過境立陶宛,企圖切斷俄方對蓋瑞寧格勒的補給,讓這個對北約有威脅的「飛地」失去作用,但俄方警告,莫斯科的報復可以讓立陶宛失去一半GDP後,立陶宛最終還是選擇了收手。

其次,立陶宛批準派兵,烏克蘭為什麽還不同意? 這至少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 立陶宛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即便派兵,又有多大的戰力,對烏克蘭能有多大幫助? 所以,基輔仍在考慮中。客觀講,如果不是立陶宛,而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這樣的北約軍事大國,表示要向烏克蘭派兵,基輔估計不會做任何考慮,馬上就會同意,因為在軍事上可以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助力,在政治也可以讓烏克蘭借機再拉一波「贊助」。

第二, 立陶宛雖然小,但若向烏克蘭派兵,也代表「北約直接參戰」,這樣一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打擊力度,可能就不是現在這種狀態了 ,高超音速武器或戰術核武,都有可能被用上,一來是發出戰事升級的訊號,讓北約或立陶宛自己看著辦;二來,就是拿出「速戰速決」的架勢,直接瓦解基輔政權。

正是因為如此, 基輔才不會要求立陶宛派兵,因為你對烏克蘭提供不了多大的軍事幫助,還坐實了「北約出兵」一事 ,讓俄羅斯有理由提升打擊力度,令基輔承受更大的壓力,甚至有可能崩潰。

關鍵是, 北約也不可能同意立陶宛擅自向烏克蘭派兵,因為北約是要為這一動作「擔責」的,一旦俄羅斯因此向立陶宛發起打擊,北約還出不出手?這可是個兩難的選擇 。不出手,「共同防禦條約」形同虛設;若出手,則有可能與俄羅斯發生核大戰,同回石器時代,北約大國們顯然不願意承擔這樣的後果。

最後,普亭下令檢查非戰略核武器發射裝置,等於是提前給北約「打了招呼」。

所謂「非戰略核武器」,指的基本上是戰術核武,像俄羅斯在蓋瑞寧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爾」飛彈,就屬於這種,核彈頭的當量介於戰略核武和大型常規武器彈藥之間,殺傷力更強,也不像動用戰略核武那麽打眼。但是,不管怎麽說,這也是核武器,如果俄方使用它,也就意味著俄烏沖突已經走向了另一極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爭。

從蓋瑞寧格勒的位置來看,它周邊的北約國家包括波蘭、德國、丹麥、瑞典、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距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首都華沙,都在400公裏之內,距德國、丹麥、瑞典等國首都,也就700公裏 ,普亭下令檢查「非戰略核武器」部隊的戰備能力,說白了,就是要看一看俄戰術核武的發射裝置是否都正常,人員是否都在戰時狀態,是否隨時可以發起反擊。

收到這個訊號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會如何回應,是否還向烏克蘭派兵?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