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虧本也要接LNG訂單:靠中國發動機和外籍工、補貼維持!或不長久

2024-05-10財經

近日,卡達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百船計劃」的第二階段造船合約全部塵埃落定,中國獲得了18艘的建造合約,單價為3.1億美元,而南韓一共獲得了多達44艘的建造合約,單價為2.29億美元,合約總價值超過百億美元,為100.76億美元。

盡管南韓船廠在數量上看似收獲頗豐,共計44艘LNG船的訂單,總金額更是高達百億美元,但實際上這些訂單幾乎都是不掙錢的。原因在於,南韓所接手的17.4萬立方米LNG船建造合約,其價格與國際市場行情存在明顯差距。根據國際航運和船舶價格數據平台釋出的克拉克森航運指數顯示,每艘同類規模的LNG船的國際行情價為2.65億美元。

由於當前LNG船的建造技術和市場資訊已十分透明,市場對於這類船舶的毛利率預期也較為清晰。根據統計數據,建造一艘17.4萬立方米LNG船的毛利率大約為9.4%,這意味著即使是在最佳條件下,每艘船的毛利潤也只有2486萬美元。換言之,考慮到綜合因素,一艘17.4萬立方米LNG船的建造成本至少應在2.4億美元以上。

然而,南韓船廠卻以每艘船2.29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這些訂單,這個價格不僅低於市場行情,甚至比成本價還要低1100萬美元。這種情況下,盡管訂單數量龐大,總金額驚人,但在扣除成本後,南韓船廠在單個訂單上的利潤空間實際上非常有限,甚至可能出現虧損。

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想問:南韓造船企業為啥要接這種虧本的訂單呢?

很顯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南韓船廠在接攬LNG船訂單時所面臨的壓力,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並獲得更多的訂單,他們可能選擇降低價格,即便這意味著巨額虧損——預計44艘LNG船至少將虧損4.84億美元。

面對如此大的虧損,本已處於困境中的南韓造船業如何應對挑戰,確保行業的永續性?據了解,南韓造船廠為了應對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種策略:

聘用外籍勞工: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南韓造船廠大量引進外籍勞工,特別是在某些技術崗位上,透過引進海外技術工人來增加生產時間和降低成本。數據顯示,自2023年底以來,南韓造船業新聘員工近86%都是外籍人員,包括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斯裏蘭卡、菲律賓等,其中尤以越南籍勞工為主,超過一半以上。

據南韓海洋與造船協會統計數據,到2027年,該國造船和海洋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總數將達到13.5萬人。從領域細分來看,研究、設計領域需要1.4萬人,生產技術領域需要10.7萬人,其他領域需要1.4萬人。預計,這些人才中相當一部份將依賴外籍勞工和海外人才的引進。

采購中國零部件:在零部件采購方面,南韓造船廠尋求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利用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以降低整船建造的成本。目前,南韓造船業大量從中國山東的煙台、威海、青島、榮成等地的造船業引進船舶分段部件,再在南韓組裝、整合。

而南韓所接全部LNG船訂單的主機均從中國進口,這款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CPGC-WinGD 12X92DF船用發動機采用12缸,缸徑920公釐,重達2140噸,輸出功率達63840 kW,約86800馬力,長度為22.7公尺,高度超過5層樓,約15.2公尺。由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公司建造,是全球最大缸徑的雙燃料主機。每台價值高達2850萬美元,利潤十分可觀,是中國少有的高端出口發動機。

國家補貼:南韓對造船業提供了大量的國家補貼和政策支持,以幫助國內船廠度過行業低谷,保持國際競爭力。前不久,南韓就撥款9萬億韓元,約合70億美元,補貼國內三大造船企業,期望能保持對其他競爭國的領先優勢,並拉開「超級差距」。

這些補貼包括稅收減免、金融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支持,意在減輕船廠的經濟負擔,並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透過這些措施,南韓造船廠能夠緩解當前的財務壓力,同時也為行業的長期發展打下基礎。

雖然這些策略可能在短期內為南韓造船業帶來一定的改善,但長遠來看,南韓造船企業仍需積極探索新的有利競爭,以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並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畢竟,依賴低價競爭並非一個行業永續發展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