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又一家銀行官宣!上調整黃金積存業務起買點,究竟釋放什麽訊號?

2024-04-29財經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 近半年來金價持續上漲的行情,吸引了大量投資者關註。實物黃金投資門檻高,不少消費者將目光轉向銀行的黃金積存金業務上。不過,近一段時間,多家銀行宣布調整黃金積存金業務。這究竟釋放了什麽訊號?
黃金積存金業務調整
4月25日,郵儲銀行釋出公告稱,根據黃金積存業務相關監管規定,為適應市場變化,該行對黃金積存業務的購買起點規則調整如下:自台北時間2024年5月1日起,將根據黃金市場情況動態調整黃金積存業務的購買起點,調整後該起點金額高於前一自然月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合約的收盤價均價,且為10元的整數倍。購買起點調整之前已生效的積存計劃不受影響。
郵儲銀行釋出關於調整黃金積存業務購買起點規則的公告。(圖片截自郵儲銀行官網)
除郵儲銀行外,近期已有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官宣」上調黃金積存金起購金額,上調振幅大致在100元至120元的範圍。
農業銀行日前宣布,3月29日交易閉市後,農業銀行推出的黃金積存業務——農業銀行存金通2號按金額定投的購買起點將調整為550元,交易遞增單位維持不變(10元)。此次調整後,該行存金通2號定投交易起點金額上調了50元。
根據央行釋出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積存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與客戶的約定,為客戶開立黃金帳戶,記錄客戶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入一定重量黃金的負債類業務。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為1克。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對黃金積存產品進行定價時,可參考上海黃金交易所價格或市場上其他公允價格確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多家銀行上調黃金積存金起購金額的原因可能有多個:一方面,隨著市場波動加大,銀行可能出於風險管理的要求調整業務模式和產品起點;另一方面,可能是銀行想要保持穩定的業務增長,而上調起購金額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業務量;同時,也可能是一種競爭策略,在市場中創造差異化優勢。
銀行黃金業務更規範
業內人士認為,郵儲銀行此次調高黃金積存業務的購買起點,對於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者對風險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資者應細致考量相關政策變動在黃金投資決策上的影響,並謹慎評估自身的投資承受力。
4月26日,郵儲銀行再次釋出公告稱,自5月16日起,該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將停止「易金通」App與「貴金屬獨立交易端(個人版)」交易渠道服務,個人持倉客戶可透過該行手機銀行、個人區域網絡銀渠道辦理相關合約的賣出或平倉、出入金以及歷史交易明細查詢等交易。
去年12月,工商銀行釋出通知稱,該行代理個人客戶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交易業務在「易金通」App、「高級交易終端(個人版)」的交易渠道調整結束。持倉個人客戶可透過該行網上銀行、「中國工商銀行」App辦理歷史交易記錄查詢、出入金以及相關合約的賣出或平倉交易。
柏文喜認為,郵儲銀行的這一措施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提升服務品質。黃金市場可能會受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而出現波動,為降低市場風險,郵儲銀行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此外,對於郵儲銀行來說,提高服務品質、增強使用者體驗也是其不斷追求的目標。
投資者應審慎參與
據了解,商業銀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主要包括現貨實盤合約和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其中,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屬於類期貨業務,存在杠桿,伴隨著保證金制度和做空機制。目前,對於帶有杠桿的黃金衍生品業務正在逐步出清。
2021年12月3日,央行會同原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共同釋出的【關於促進衍生品業務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各參與主體在特定交易場所交易具有未來交割實物特征的延期交收合約,以及金融機構發行的不涉及標的物實際交割的記賬式貴金屬、大宗商品、外匯類等帳戶類產品參照該意見管理。
意見強調,金融機構應當堅持主要面向非個人投資者開展衍生品業務的原則,嚴格實施合格投資者標準審查。銀行保險機構不得透過櫃台與個人客戶直接開展衍生品交易,不得為企業提供以非套期保值為目的的交易服務。其他金融機構確需為個人客戶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務的,應當對個人客戶制定更為審慎的參與要求。
柏文喜表示,在投資黃金時,投資者近期需要註意市場風險。目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很多因素都可能對黃金價格產生影響。此外,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變化也可能對黃金價格產生影響。投資者需要關註市場動態,並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資。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