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新中式服裝火爆「出圈」,企業搶抓發展機遇

2024-06-03財經
原標題:傳統元素與現代服飾結合,吸引喜愛國潮的人群「種草」,市場前景廣闊(引題)
新中式服裝火爆「出圈」,企業搶抓發展機遇(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葛慧君
閱讀提示
近年來,註重現代審美與傳統文化元素融合的新中式服裝火爆「出圈」,吸引喜愛國潮的人群「種草」,帶動了文旅新風尚,相關企業紛紛入局。專家表示,搶抓新中式服裝發展機遇,要堅持本質為中,形式為新,讓古典與現代保持深度連結,贏得更大市場。
穿著馬面裙去參加畢業典禮,一身漢服遊走在櫻花林中,刺繡馬褂休閑中透出一絲貴氣……近年來,新中式服裝火爆「出圈」。立領、方襟、盤扣、刺繡、織錦,種種傳統中式元素走進日常生活,和襯衫、西裝、一步裙等現代服飾相結合,吸引喜愛國潮的人群「種草」。
「種草」熱潮蘊含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新中式服裝市場規模已達10億元級別。
搶抓新中式服裝發展機遇,專家認為,要從產品內核入手,推進傳統服飾研究,同時根據市場需求,提高服裝的時尚感和實用性。
新中式服裝帶動文旅新風尚
「洛陽讓我人生第一次穿上了漢服,很有沈浸感,一下子就放松下來。」近日,珠海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身著淺藍色立領對襟明制襖裙夜遊洛陽,引發網友關註。
董明珠體驗的洛邑之戀漢服館坐落在洛邑古城南門附近,周邊是漢服館一條街,店內服裝不僅有唐制漢服,還有明制、宋制、異域風情等多種品類。
時下,來洛陽體驗漢服、感受古都「穿越」成為一種潮流。洛邑古城內,裙裾飄飄的遊客,置身唐代酒樓、宋代商鋪,不辨古今;社交媒體上,「穿新中式賞花」成為洛陽旅遊的獨特開啟方式。除了「漢服+造型+拍攝+寫真」一條龍服務,「漢服+演藝」「漢服+劇本殺」「漢服+研學」等全新業態組合更從多維度豐富了遊客在洛陽的旅遊體驗。
談及新中式服裝火爆的原因,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副教授孫有霞表示,在設計理念上,新中式服裝更註重現代審美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借鑒了漢服中的某些元素,如立領、寬袖、對襟等,並進行現代化的改良和創新。「本質為中,形式為新,新中式的新,正體現在更加追求日常穿搭的簡約與實用感,透過對傳統和現代的融合,完成對服飾的多元化探索。」孫有霞說。
「新中式服裝火爆的背後,折射出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鄧兆萍認為,新中式服裝是傳統文化在當下的鮮活表達,根植於國人極高的文化認同感。
企業搶搭發展快車
馬面裙也是時下的潮流服飾,由此帶動企業產銷兩旺。據了解,作為馬面裙粘膠長絲面料龍頭企業,新鄉化纖年產能高達9萬噸。由於新中式潮流帶動人造絲需求增長,該企業粘膠長絲各品種價格上調1000元/噸。
走進鄭州大觀國貿服裝批發市場,女裝店鋪內模特所穿、「C位」所掛,目之所及,皆是新中式服飾。二樓的一家女裝店鋪內,負責人石千齡來回穿梭,為前來拿貨的顧客打包。
記者在店內觀察到,一單450元的交易在10分鐘內達成。石千齡表示,店內日均營業額為7000元至8000元,有的顧客一次性提走近4000元的貨物,足見新中式服裝受到熱捧。
據了解,3年前,該批發市場內經營新中式服裝的商戶數量寥寥無幾,如今這一數位已經攀升至幾十家。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女裝品牌企業也在悄然入局,搭上這趟新中式服裝發展的快車。
新中式服裝品牌萱妃雅營運經理武磊表示,為了迎合消費潮流,公司在被人們譽為「漢服之都」的山東曹縣成立了馬面裙加工廠;為了解決面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又在浙江成立了面料廠。春節過後,趕上馬面裙銷售熱潮,訂單源源不斷,兩個工廠加足馬力,晝夜生產不停。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近3年來,新中式服裝相關產品商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5月以來,以漢服寫真、新中式寫真等為代表的國潮服飾寫真搜尋量同比增長超50%,相關評論量增長超320%,漢服旅拍新玩法受到眾多年輕人追捧。
透過產業鏈協同找到更大舞台
被流行趨勢眷顧的同時,新中式服裝也面臨著更具挑戰的供應鏈和技術瓶頸。業內人士稱,一方面,國風面料供不應求,市面上也存在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另一方面,新中式服裝通常具有復雜的設計和獨特的工藝,需要高水平的工藝技術和精細的生產管理。
「一個行業共識是,新中式服裝商家應有自己的工廠,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產品和技術。」武磊說,因為新中式服裝的加工環節相比其他服裝要多一些,做到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出紕漏,品控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強化產業鏈協同。
紡織服裝一直是河南傳統優勢產業。2023年6月,河南將紡織服裝作為千億級產業鏈重點培育壯大;隨後印發【河南省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加強供需對接,加大資源、技術、裝備支撐保障力度,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品質發展。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表示,河南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為新中式服裝產業提供豐富的文化支撐和設計靈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服裝品牌。
如何讓新中式服裝找到更大的舞台?李剛建議,一方面,要從產品的內核入手,推進傳統服飾研究,培育植根傳統、設計線上、品質優良的品牌;另一方面,要根據市場需求,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新機遇,選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藝、運用新技術、制定新標準,不斷提高服裝的時尚感和實用性,讓古典與現代保持深度連結,贏得更大市場。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