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金庸接班人,悄悄破產了

2024-05-31財經

3月末,曾被稱為「金庸繼承人」的商業大佬於品海,宣布破產。

因為極少接受采訪,於品海曾被稱為「最低調的大佬」,但在商界,他因早年間的幾次精準投資,被稱為「神奇小子」:

白手起家,在90年代初以零成本收購馬尼拉最大的酒店;打敗諸多競爭者,從金庸手中買下【明報】,構建起自己的傳媒帝國,被稱為「香港默多克」。

最風光之時,於品海卻因經營失敗輸光一億美金,幾近破產,短暫沈寂,他轉戰內地的文化與房地產行業,制作過【孔子】【歲月神偷】等電影。

其創立的大地影業,更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能夠與王健林創立的萬達影業相抗衡。

如此布局下,2007年左右,於品海身家就已超過百億。

然而,商場沈浮,成功與失敗總是周期性交替出現,66歲這年,於品海又一次跌入谷底,宣布破產。

「神奇小子」的劇本是否還能在他的人生中上演,似乎只能交給時間。

1958年,於品海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山東,父母都是目不識丁且沒有任何經商經驗的農民。

縱使如此,對於兒子,他們始終堅持學習才是出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於品海足夠的支持。

中學畢業後,於品海去往日本半工半讀,白天他在學校裏讀書,晚上在酒吧和餐廳做調酒師與服務生,偶爾還會開班,教日本人說英語。

於品海腦子聰明,很快便熟練掌握了英語、日語、廣東話以及普通話。有一次,他跟隨一個學生代表團回到大陸進行學術交流,因為普通話過於標準,還被認為是土生土長的大陸人:

「大家都看不出來我成長在香港,內地的朋友們還會當著我的面吐槽香港人。」

於品海

1976年,於品海被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電視新聞專業錄取,因為無法支付高昂的學費,最終選擇去加拿大沙省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

在當年的加拿大,雖然有唐人街,但中國人的影響力極低,在於品海居住的城市,甚至沒有一台中文打字機。

在學校,於品海常會幫校報寫文章,想要辦一張中文報紙的想法,也在此時出現在他腦海中。

那時於品海在一間印刷廠打工,店主同意他晚上下班後可以使用印刷機器,如此之下,19歲這年,於品海創辦了加拿大三省內唯一一份中文手抄報紙。

最初,這份報紙只在當地唐人街進行派送,因為是當地唯一一份中文報紙,許多餐館願意在報紙上投廣告,而這也成為了報紙最初的收入來源。

報紙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那兩年,於品海常開著一輛破舊的汽車,穿梭在六七個城市之間拉廣告、派送報紙。

於品海

大學畢業後,於品海回到香港,在一間報社做編輯與轉譯。4年後,憑借著積攢下的20萬,於品海下海創業。

他先是與朋友一起創辦了【時事評論】報,卻因無法盈利,在半年後停止發行,之後於品海又獨自創立了「智才管理顧問公司」,為房地產、金融行業提供咨詢服務。

這一年,於品海27歲。彼時,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他將目光投註在酒店領域,涉足旅遊行業,積攢了不少財富。

1988年,觀察到菲律賓時局變化,於品海收購了馬尼拉希爾頓酒店——菲律賓聯交所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

借助高額報酬率和匯率差,最終算下來,於品海以零成本將這家酒店買了下來,之後,僅僅兩年,於品海就將其改造成為菲律賓最贏利的酒店集團。

馬尼拉希爾頓酒店

之後,他又以資產置換的方式,收購南海發展有限公司,重整為房地產開發公司,開啟房地產投資。

在當年,許多香港商人會使用這種「以小搏大」的方式進行投資並購,但這種方式風險極大,一旦失敗,就會滿盤皆輸。也正因此,連續成功的於品海,獲得了「神奇小子」這一稱號。

同時,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他被詬病的原因,許多商界人士認為於品海的成功只不過是憑借「小聰明」,而非真本事。

對於這些評價,於品海並不在意,畢竟那幾年,錢實實在在地落入了他的囊中。

在於品海的商業故事中,雖然兩次連環收購讓他在商界嶄露頭角,但真正讓他名聲大躁的,還是「爆冷」收購金庸創辦的【明報】。

1989年,金庸在【明報】創刊30周年茶話會上,公開表示自己決定退休,結束報紙管理工作。

這也意味著,【明報】即將迎來第二代業主。

最初,金庸考慮過將傾註大量心血的【明報】交給自家人,但奈何雖然育有四個孩子,但他們卻都對報業沒有太大興趣:

在性格和工作能力上,長子査傳俠與金庸最為相似——同樣熱愛文學,且11歲起就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但遺憾的是,19歲那年,査傳俠因情傷在異國自殺。

金庸與子女,左一為査傳俠

二子查傳倜雖曾幫父親打理過書籍出版工作,卻誌不在此,他更喜歡做菜,曾拜蔡瀾為師,開了一間酒樓。

長女查傳詩因為年幼生病,導致耳聾,後來嫁給一位新聞記者,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小女查傳訥則選擇成為一名畫家。

無奈之下,金庸只好在外在尋找「繼承人」。

訊息一經爆出,立刻引來數十個財團,表示願意收購,畢竟,作為香港大型報業集團,彼時的【明報】不僅聲量大,且市值已高達10億。

其中就包括傳媒大佬默多克與李嘉誠,身處其中,彼時剛賺到第一桶金的於品海,並沒有太多勝率。

多年後,在接受采訪時,於品海曾說:「我當時想著一定要拿下【明報】,甚至做好堅持8年的打算。」

於品海

為了達成目標,於品海花費大量時間陪伴金庸,與他一起讀書看報、聊新聞理想、吃大閘蟹、還帶著妻子與金庸夫婦一起同遊日本。

同時,他還向金庸承諾:收購【明報】之後,他不會辭退報社老員工,會繼續將【明報】的精神延續且發揚光大,且無論【明報】的股票市價如何增長,他都不會賣出明報。

對於品海,金庸十分滿意:

「過去大約10年中,我熱衷尋求一個聰明能幹、熱心新聞事業、誠懇努力的年輕人,可以將【明報】交托給他。如果不是我運氣好,不會遇到於品海先生這樣似乎度身訂做的、比我所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

金庸

關於金庸最終將【明報】賣給於品海的另一個說法,是於品海的長相極其像金庸早年間去世的長子査傳俠。

對於這一傳聞,於品海與金庸並未回應。

但這也側面證明,在外界看來,金庸最終選擇於品海作為繼承人,極為不合理:畢竟從個人經驗上看,在此之前,於品海沒有營運過大型報業的經驗。

從財力水平上看,於品海手中的財富不僅無法與其他財團抗衡,就連購買【明報】的錢,還是金庸借給他的。

之後的故事也證明了,大眾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

1992年,於品海正式從金庸手中接過【明報】,頂著「金庸接班人」的稱號,他飛速名滿香江,個人身價更是水漲船高,達到13億港元。

之後,他加速擴大自己的傳媒事業,試圖搭建起一座傳媒帝國,收購【明報】的第二年,於品海收購美國時代華納的【亞洲周刊】,並在香港創辦【現代日報】。

1994年,他將觸角伸向網路,申請了香港第一塊互聯網接入商牌照,同時斥資8億港元,在香港柴灣創辦了全球第一個24小時華語衛星電視——傳訊電視。

為了提高傳訊電視播出新聞的時新性,於品海在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都設定了記者站,一舉打破了過去重大新聞都由西方媒體壟斷的局面。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哮喘發作,在泰國經搶救無效逝世,先發該條新聞的,便是傳訊電視。

那幾年,於品海手握【明報】與傳訊電視,成為了香港舉重若輕的傳媒大佬,有媒體甚至稱其為「香港默多克」。

彼時風光無限的於品海未曾想到,很快,自己將迎來事業中第一次重擊。

1994年底,【香港經濟日報】爆出了一則於品海的醜聞:多年前在加拿大讀書時,於品海曾因盜用他人信用卡、冒簽支票等罪名被判刑4個月。

一時之間,於品海陷入信任危機,被推上風口浪尖,人們開始質疑,一個在誠信上有過汙點的人,如何能夠在以「真實」為核心的新聞界,擁有一席之地。

迫於壓力,於品海不得不辭去香港報業工會主席和【明報】企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兩個職務。

1995年,於品海將【明報】出售給在馬來西亞從事木材生意的華人張曉卿,此時,距離他接手【明報】剛過去三年。

數年後再聊起於品海,金庸的話語只剩下抱怨:「答應我的他都沒有做到,但我不能說他,因為他還在世。」

金庸聊於品海

金庸的好友陸鏗也曾聊起,後來金庸對於將【明報】交給於品海的懊惱:「他曾以為於品海會將【明報】精神發揚光大,沒想到卻陰溝裏翻了船。」

另一方面,於品海斥巨資打造的「傳訊電視」與【現代日報】,也因經營不善導致連連虧損,最終讓於品海背上1億美元的債務,身家幾近輸光。

無奈之下,於品海只好將「傳訊電視」賣給台灣商人辜啟允,至此,於品海的傳媒帝國瓦解,這一年,他39歲。

站在40歲邊緣,過往的輝煌在一夜間化為灰燼,「神奇小子」的金色光環,開始從於品海的頭頂漸漸消散。

在商場沈浮幾十年,於品海極少聊起家人。在為數不多的講述中,人們只知道他經歷了一段幸福的婚姻,兒子畢業於清華大學。

談及原因,於品海稱:「我認為家庭與生意沒有關系,沒必要拿出來講述。」

於品海

朋友曾如此評價於品海:「是個十足的工作狂,眼光毒辣,似乎天生就以獵殺者的姿態出現在商場。」

但另一方面,於品海又有著極強的個人魅力,如同當年打動金庸一般,在職場中,他常能勸說對方改變心意:「可能是我的肢體語言過於豐富,大家最終總會透過我的提議。」

他身邊許多員工,更是從【明報】時期就跟隨他左右。

時間回到90年代末期,經歷過巨大的失敗後,於品海並沒有沈寂太久,他飛快轉移陣地,改攻內地IT行業。

1999年,卷土重來的於品海拿著還完賬剩下的資金,收購了中國企業網,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租下一棟大樓,在極短時間,成為彼時中國最大的企業IT服務的服務商。

之後,他又重組資產,成立中國數位、南海控股兩家上市公司,前者主營傳媒與文化產業,後者涉足房地產行業。

2004年,於品海嘗試投資電影,成立大地電影集團,先後發行制作了【孔子】【童年往事】,以及拿下多項國際大獎的【歲月神偷】等電影。

電影【孔子】海報

彼時,國內的電影制作是一個風險與不確定性極大的產業,因為電影院少,常常一年到頭,只有四分之一的電影可以進入大熒幕。

如此之下,於品海很快意識到,如同搭建一棟大樓,在影視行業中,「拍電影」更像是室內裝修,真正能賺錢且取得穩定地位的,應當是「搭建大樓」。

2006年,於品海開始在全國鋪設「大地影院」,打出「讓電影成為人人都能夠消費的起的文化方式」這一口號,將大部份影院建立在二三線城市,且票價相對低廉。

短短4年內,大地影業晉升至全國十大院線,2011年,更是完成全國100家門店的目標。

也是在這一年,萬達老總王健林開始將商業觸角伸向文娛產業,他斥資196億人民幣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營運商,也成為於品海電影事業的最大競爭者。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萬達影業都坐穩國內院線影院龍頭的位置,大地影業只能屈居第二。

為了與王健林抗衡,大地影院收購了橙天嘉禾電影集團的影城業務,同時,與華誼、阿裏達成合作,如此布局下,巔峰時期,於品海在全國擁有影院466家、銀幕2950塊,覆蓋181個城市。

大地影院

同時,於品海還在內地開發房地產計畫,2007年左右,於品海身家一度超過百億元。

於品海的事業似乎又重回巔峰,實際上,風光背後,隱患早已被埋下。

進軍內地的這20年來,在投資上於品海頻頻暴雷:

2010年,大地傳媒曾投入1.45億打造電影【孔子】,請來周潤發主演,並在宣發階段稱其「發行規模將達到史無前例新高」。

遺憾的是,在當年,這部電影受到電影【阿凡達】的沖擊,最終僅收獲1億票房,不僅沒有賺錢,甚至成本都沒能收回。

2015年,大地影院爆出偷票房醜聞,短短半個月內,虧損上億港元,2017年,在收購橙天嘉禾時,大地影業又以高於其兩倍市值的價格購入,進行了一筆價效比極低交易。

2020年之後,電影行業與房地產寒冬的接連到來,更是將於品海推入絕境,再次跌入低谷。

66歲這年,於品海迎來第二次失敗。

2021年,由於影院與房地產業務受到重挫,其旗下公司南海控股賬面顯示已負債超過140億,凈資產僅有23.8億港元。

2022年6月,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將於品海告上法庭,要求其連本帶利償還4.16億港元。

在長達近兩年的官司後,2024年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頒下於品海破產令。

這也標誌著,於品海正式破產。

縱觀於品海的商業經歷,短短幾十年間,他經歷過高光、也跌入過低谷。

作為商人,於品海白手起價,多次準確抓住時代的風向,頂著「香港默多克」的頭銜,享受著一夜成名,收獲巨大名利,構建起龐大的商業帝國。

同時,或許是因為時運,也或許是因為能力,在其漫長的經商經歷中,於品海多次做出錯誤決策,導致其帝國漸漸坍塌,失去一切。

縱使如此,在過去的時光裏,每一次面對失敗,他都能夠重振旗鼓,卷土再來。

聊起事業上的摔倒,於品海曾如此講述:

「不斷往前走,你伸出一步,永遠不知道那一步會怎麽樣,永遠是挑戰,那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站在原地上,一動也不動,地一定不會塌下去嘛,但那也是最糟糕的,簡直是死亡的同義詞了。」

再次失敗後,66歲的於品海是否還能重新出發,答案並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會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