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大慶油田產油25億噸,功臣是誰?院士稱匈牙利人貢獻大

2024-10-03財經

1959年9月26日,松遼平原上空彌漫著刺鼻的油腥味。32118鉆井隊的工人們歡呼雀躍,他們在這片被稱為「龍虎鬥」的荒原上打出了一口油井。就是這口油井,竟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轉折點,揭開了大慶油田神秘的面紗。

大慶油田的發現,如同一部曲折而懸疑的偵探小說。這一切要從關鍵時刻說起。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噴出了黑色的「液體黃金」。這一刻,如同一聲驚雷,震醒了整個中國。一座世界級油田,就這樣在中國的東北平原上橫空出世。

然而,誰會想到,僅僅幾年前,這片土地還被視為「貧油」的代名詞?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53年。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卻面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缺油!工廠需要油,汽車需要油,甚至農村的拖拉機都需要油。沒有石油,國家的發展就像是一輛沒有燃料的汽車,寸步難行。

地質專家們費盡心思,翻遍全國地圖,尋找任何可能的藏油之地。西北、四川盆地、華北平原是熱門候選。但東北?不少人不看好,因為日本人在那裏挖了多年,卻一無所獲。

然而,總有不信邪的人。謝家榮就是這類人之一。他堅定地認為,東北的松遼平原下方藏有「黑金」。他撰寫了一篇文章,稱北滿是「處女地」,很可能蘊藏著大油田。許多人都認為他是在異想天開。

就在爭論不休之際,一個關鍵人物登場了——李四光。這位地質學家並非等閑之輩,他在1953年同毛主席進行了會談,討論的正是中國的石油前景。盡管會談細節已成謎,但結果顯而易見:毛主席支持李四光的觀點,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找油,不再局限於西北地方。

1955年春天,李四光被任命為全國石油普查委員會主任委員。此任命如同為東北石油勘探註入了一劑強心針。在他的推動下,1956年和1957年,松遼平原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石油普查。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的是一群來自國外的「洋專家」。1957年,一支來自匈牙利的地震隊抵達了松遼平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支享譽全球的地震專家團隊。

這些匈牙利人來到松遼平原後,立刻投身於工作。他們攜帶著先進的裝置,仔細地在這片土地上東南西北地進行勘探。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第二年,他們發現了一個叫做「長垣背斜構造」的構造。簡單地說,這裏很可能蘊藏著石油。

匈牙利隊的這一發現讓中國的地質專家們無比興奮。他們迅速在這個構造上打下幾口普查井,結果確實發現了油砂。眾人樂開了花,並紛紛表示要繼續在此區域展開深入勘探。

找到了可能蘊藏石油的地方,接下來便是最重要的一步——打井尋找石油。石油部和地質部召開了一次會議,決定將松基3井的位置設在大同鎮。承接這一核心任務的,是32118鉆井隊。

在這支隊伍中,有個叫王進喜的人,後來成了大慶油田的傳奇人物。他帶領鉆井隊,日夜堅守在鉆井一線。最終,在1959年9月26日,他們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報酬——松基3井噴出了油!

這口井的發現,標誌著大慶油田的誕生。它不僅讓中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還為國家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大慶油田的發現猶如一部星光璀璨的大片。毛主席是這部大片的幕後推手,李四光是其主導者,謝家榮提供了理論支持,還有匈牙利116隊和32118隊這樣實幹的團隊。每一位參與者都為這一發現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有人說,大慶油田的發現是運氣。但我認為,這哪是運氣?這分明是靠著一群人的執著與堅持,從地下「挖」出來的奇跡。那些在荒原上摸爬滾打的地質隊員,那些在鉆井平台上頂著高溫辛勤工作的工人,哪個不是用心血和汗水換來了這份「運氣」?

有人說這事弄得太高調,像全靠我們自己似的。這話可不太厚道。匈牙利的專家來幫忙,我們怎能裝作沒看見呢?謝學錦院士說得好,功勞該認就認,感謝該表達就得表達。做人不能有好處就忘了別人,這樣可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