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對歐洲產業界的擔憂,歐盟應深思

2024-10-10財經
社評 中國10月8日宣布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在歐盟引發強烈反響,軒尼詩、人頭馬君度等白蘭地公司股票亦應聲下跌。中國是支撐歐盟白蘭地銷量及利潤的關鍵市場,無怪乎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稱相關歐洲產業界為此「擔憂」。對於有報道稱歐盟將就此在世貿組織(WTO)提起「強烈申訴」,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9日回應說,這是應國內產業申請依法發起調查並采取的正當貿易救濟措施,完全符合WTO規則。因此,倘若真去WTO打官司,恐怕歐方是贏不了的。 歐洲一些人牽強附會,將該案與歐洲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行動掛鉤,刻意扭曲中國政府這一做法的正當性。這樣的態度,無益於中歐相關貿易爭端問題的解決。中方於2023年11月30日收到中國酒業協會申請,嚴格遵循了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程式性規定,充分聽取了歐盟駐華代表團、歐盟出口商及其協會等的意見建議。這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對相關白蘭地產品傾銷給中國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正當應對,損害和因果關系分析立足國內相關產業的客觀數據,程式正當、裁決公正、執法合規,有效保護受到實質損害威脅的國內白蘭地產業,體現了中方堅定維護產業和企業正當權益的態度。 一些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將復雜的國際經貿案件簡單化、安全化,渲染所謂「背後的政治關聯」,無視其中的經貿邏輯,將白蘭地反傾銷案和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牽扯在一起,實際上是在混淆兩類不同的貿易政策行為。白蘭地反傾銷案,主要依據是經濟層面的市場調查和損害評估,針對現實存在的歐盟白蘭地在中國市場上的傾銷行為和負面影響實施貿易救濟。中方遵循了WTO的程式和規則,並且是在合法調恰奇礎上作出的,並非出於對歐盟政治行動的回應。 貿易問題應當基於事實和法律依據,而非政治動機。在白蘭地反傾銷案中,中方應產業界要求,詳細、科學調查了產業遭遇傾銷的損害數據,廣泛聽取了各利益相關方的評論和意見;而電動車反補貼案中,歐盟委員會在沒有歐盟產業申請的情況下自行發起調查,明顯違背了市場意願,調查物件有明顯的選擇性,排除了出口量排名靠前的歐盟企業,存在較多不合規、不透明、不公正之處。究竟是誰在違反公平貿易原則,答案一目了然。 對中歐這樣有龐大雙邊貿易量的經濟體來說,產生問題後透過磋商解決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歐盟經濟專員真蒂洛尼在回應白蘭地一事時,忙著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的行動開脫,恰恰說明他內心很清楚,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不合理,相關行為站不住腳。誠然,中國市場對歐盟白蘭地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消費者也歡迎來自歐洲的高品質商品。但更重要的是,歐盟近幾年來炒作對華「去風險」,連續出台對華貿易投資限制措施,大大損害了中歐之間的經貿互信和合作環境。歐洲相關產業界神經緊繃,日益擔心引發更大規模的貿易爭端甚至是全面「貿易戰」。歐盟真正應當思考的是,為什麽產業界的擔憂如此強烈,到底是誰的政策讓歐盟變得如此敏感? 其實,歐洲產業界的反應恰恰證明了中歐之間不能「脫鉤」、不應「脫鉤」,也脫不了鉤。2023年中歐貿易克服全球貿易低迷等不利影響,貿易總額高達7830億美元,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接近150萬美元。中歐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雙方企業持續看好對方市場。【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3】顯示,超過90%的受訪歐洲企業計劃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歐盟中國商會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擴大在歐發展。在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中歐應該立足本地企業的實際訴求,積極透過對話談判解決危機,堅定促進國際合作應對挑戰,共同推動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 貿易糾紛應當透過客觀的市場數據和科學的調查結果來評估,透過平等磋商和對話來解決,而非以政治報復或外交手段為要挾,導致局勢不斷惡化升級。期望歐方能正視自身企業的傾銷行為,及時消除部份企業的不正當做法,糾正出於政治動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真正展現出落實合作意願的實際行動,回到共贏的正確軌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