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承包43縣,墊資50億,央視曾捧光伏先鋒,今家底被清零

2024-10-09財經

2014年,響應國家「光伏扶貧」的號召,中利集團創始人王柏興積極行動起來。

他調動全公司資源,踏上了精準扶貧的新征程!

他在這一領域傾註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他在2017年,慷慨地承包了43個貧困縣的計畫,出資50億,大力推進光伏扶貧電站的開發。

中利集團迅速成為行業內的「光伏先鋒」,王柏興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稱贊,甚至得到了央視的大力支持。

然而,在局勢一片向好的時候,政策的方向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王柏興苦心經營的商業帝國幾乎被洗劫一空。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王柏興出生於1956年,是江蘇常州人,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那個非常時期的磨練,目睹了國家從貧弱到富強的艱苦奮鬥歷程,與同齡人相似。

他因為貧窮的生活和特殊的經歷,培養出了許多寶貴的品質。

他在1988年抓住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有利時機,帶著5000元,踏入了創業之路,接手了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

從最開始的阻燃耐火軟電纜,開始涉足工商業。

王柏興在這一點上,也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善於創新和經營管理的人。

企業最初依賴單一產品求生存,他在穩住陣腳後開始尋求擴充套件,逐步進入了特種電纜和光纜等多個領域。

經過多年的辛苦努力,王柏興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並在2009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他建立了聞名江蘇的民營企業——中利科技集團!

然而,此時中利集團的收入來源相對單一,盡管已經涉足多個產業,包括房地產、汽車材料、廣告傳媒、投資管理等。

然而,最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仍然是電纜和光纜。

直到2011年,美國聯合歐盟,聯手打壓中國企業的發展,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雙反」調查。

這徹底擾亂了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的國際市場。

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許多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廠商紛紛產生了轉型的念頭。

這一事件對產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在行業內,這種情況被稱為「產業洗牌」,既有結束和轉型的,也有新加入的後備力量。

王柏興認為,光伏是新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主流發展方向,仍然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因此,他抓住了這個發展機遇,斥資近5個億收購了江蘇騰輝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由此正式進入光伏產業,成為後來的「騰暉光伏」!

王柏興在進入光伏產業後,確立了企業的經營方針,將銷售光伏元件作為副業。

主要精力集中在光伏電站的建設上。

這一結構性的調整,給中利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利益,同時也加深了王柏興進軍光伏產業的決心。

僅在2012年,騰暉光伏在西部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過程中,就實作了2.36億元的凈利潤,成為中利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王柏興在初戰告捷後,信心滿滿地加大了光伏電站計畫的開發力度。

2014年,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將光伏電站發展計畫融入了「光伏扶貧」的工程之中。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以前,他就已經將光伏電站發展計畫的更新叠代列入議事日程,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因此,一開始參與光伏扶貧工程時,他提出了「光伏+」的口號,第一階段是「智慧光伏+科技農業」。

簡單來說就是:在農田上安裝光伏板,上面產生電力,下面進行農業生產,一塊土地同時開發出兩種功能,互不幹擾。

中利技術團隊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改進。

光伏扶貧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和嘗試,事實證明這種做法非常成功!

農田裏的光伏支架通常高達10公尺,以確保光伏板與地面之間的距離至少為4公尺。

接著,對光伏板的傾斜角度進行細微調整,以確保光伏板和農作物都能獲得充足的光照。

此外,光伏元件的高度並不影響地面的大面積機械化種植。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光伏扶貧的一個全新理念和嘗試,實踐證明這種做法非常有效!

隨後,王柏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和最佳化。

相繼推出了「光伏農場」、「光伏家庭」等模式。

國家政策在光伏扶貧工程的背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因為貧困縣的經濟原本就很脆弱,而建設光伏電站所需的成本則由國家承擔。

地方上僅僅是單純的受益者,最多只需要承擔後期基礎維護的責任。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柏興毫不猶豫地全身心投入到光伏電站扶貧計畫的建設中,進行大規模擴張。

他在2016年簽署了15個貧困縣的承包協定,第二年再次出資50億承包了43個縣,助力30萬人脫貧。

根據王柏興的規劃,中利集團的目標是承包200個貧困縣,展現出他既雄心勃勃又滿懷信心。

中利集團的成績單無疑是顯而易見的,央視還特別為此對他進行了專訪。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18年國家的政策發生了變化,針對光伏扶貧出台了幾個硬性規定,結果給王柏興潑了一盆冷水。

國家介入此事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有些人過於聰明,總是不遺余力、不擇手段地想要抓住每一個賺錢的機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利潤最大化。

國家並非反對這些人透過這個機會賺錢,關鍵在於你不能為了賺錢而不顧一切。

甚至以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代價來獲取利潤。

由於國家政策的變化,「光伏先鋒」中利集團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但尚未達到崩潰的程度。

然而,王柏興當初在發展扶貧光伏電站時,使用的全是銀行貸款。

據不完全統計,公司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超過了6個億。

此外,中利集團在發展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涉及這一個計畫的貸款。

其他產業也存在著巨額債務,僅僅每年支付的利息就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位。

換句話說,王柏興如此賣力,實際上都是在為金融機構忙碌,甚至公司的年收入都無法覆蓋利息支出。

此外,王柏興還投資了一個名為「轉網通訊」的計畫,誰知卻虧損了二十多個億,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導致了王柏興一手創立的商業集團被金融機構清算。

這場打擊可謂淪陷性十足,讓整個家底蕩然無存!

從表面上看,這件事似乎與國家政策的轉變密切相關。

然而,其根源卻是中利集團盲目擴張和投資行業失敗所導致的。

王柏興曾公開表示,作為農民的兒子,回饋社會是他的責任。

我們絕對信任他的初衷,因為他創業以來一直堅持從事慈善事業,從未間斷過。

然而,企業經營是一個漫長而充滿危機的過程,一旦看錯了方向、走錯了路,就必然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王柏興的商業沈浮故事給眾多創業者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保持高度警惕,居安思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