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台積電創始人:切斷芯片供應,中國將束手無策?只能說人狂必有禍

2024-10-16財經

近日,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芯片行業的一番言論引發強烈反響。他明確指出,當前核心技術掌握在台積電手裏,如果我們停止向大陸供應芯片,中國的半導體進步將面臨重大障礙。

過去,中國在芯片發展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加強了對中國科技的限制與打壓。如今,張忠謀公開支持美國對大陸芯片出口的限制,那麽「瓦森納協定」是否會再度浮現?不過,這一次,美國和台積電或許會感到失落。

「瓦森納協定」再次復蘇。

芯片,這個微小卻不起眼的矽片,如今已成為影響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是科技進步的基本支柱,還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與經濟命脈,更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想一想,手頭的手機或電腦,哪一項能夠脫離你的生活呢?

中美之間圍繞芯片的賽局,已經不僅僅是商業層面的較量,而發展成了一場關乎未來科技方向的冷戰。

這個所謂的「戰爭」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呢?

中國的芯片進展飛速,令美國感到有些焦慮不安。

美國憂慮其科技領導地位面臨挑戰,因此采取了強力手段——技術封鎖,試圖截斷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當年的「瓦森納協定」似乎正重新浮出水面。

「瓦森納協定」是美國主導的一種出口管控機制。面對中國的崛起,這一假想敵自然成為了美國攻擊的目標,而限制芯片則是其常用手段之一。

2019年的「禁令」對華為造成了重大困擾,因其導致華為無法獲得芯片供應。

這一打擊不僅是華為的損失,也是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痛楚。

華為並非僅是我們所知的手機品牌,更是一家全球頂尖的科技巨頭,在通訊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這家令人矚目的公司與俄羅斯世界杯上那個震撼的大螢幕,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美國政府的無情決定,使華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國對華為的懲罰措施不僅僅是禁止該公司在海外使用其先進技術和軟體進行芯片生產,其影響更加深遠,直接割斷了華為與全球供應商之間的密切聯系。

這意味著,華為未來或許將無法再獲取基於美國技術生產的芯片或記憶體,甚至可能面臨「無芯片可用」的尷尬境地。

在這場鬧劇中,張忠謀的發言無疑是充滿信心的。

張忠謀的堅定宣言

如今,芯片制造這項高端技術早已被少數公司和地區所壟斷。

台灣的台積電無疑是全球芯片制造領域的領軍者,其最新的芯片生產技術可謂鶴立雞群。

從數據可以看出,自前兩年起,全球芯片的生產能力開始由短缺逐步轉向過剩。然而,高端芯片制造工藝的產能利用率卻保持相對穩定,明顯反映出產業鏈高端領域的集中化趨勢。

這種供需不平衡實際上隱藏著風險。

假如未來某天原材料的供應遭遇困難,或者如張忠謀所言,中國的芯片來源被切斷,這無疑將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造成巨大沖擊。

此次的中國已不再是任人捏造的軟弱存在。

如今的中國,已非往日可比,不再任人操控。

2019年,美國向中國發出禁令,今天華為在逆境中崛起。

中國半導體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令人矚目。在人工智慧、5G網路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國內對芯片的需求持續攀升。

在技術領域的創新上,國內企業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研發,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在投資方面,國家和企業也開始大規模註資於芯片產業。

國家計劃在上海投入1600億,專註於芯片行業。從基礎原材料到研發生產的完整產業鏈,這項投資旨在全面彌補中國芯片面臨的種種挑戰與短板。

中芯國際此次重回科創板,募集的資金竟超過450億元,這在過去十年內堪稱國內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中,中國的芯片公司如魚得水,迅速嶄露頭角。

例如,龍芯、兆芯、申威、飛騰和海光等專註於個人電腦芯片的公司,不斷致力於提升技術能力。盡管與國際一流水平仍存在差距,但在某些特定領域,它們已經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就。

國產芯片的出口量也顯著上升。2024年前七個月,中國芯片的出口所達金額高達6409.1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5.8%。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國際市場對中國芯片認可度和需求之強勁。

盡管中國芯片產業面臨多重挑戰,但在應對美西方阻礙的過程中,中國始終積極尋求突破。

在這場連親近的人都期望限制中國發展的較量中,只有全力以赴掌握芯片自主權,才能獲得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