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一部科技自立自強史 中國潤滑油產業從「並跑」到「領跑」的發展

2024-05-14財經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幾十年來,中國潤滑油產業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逐步實作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在創新變革中高品質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值得信賴的關鍵一環。
潤滑油具有工業品與消費品雙重內容,廣泛套用於生產、生活各領域,被譽為「工業經濟的晴雨表」和「流淌在高端裝備中的工業血液」。潤滑油脂產業是中國石油化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份及石油化工科技發展水平的主要參照物,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及大多數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潤滑油脂對現代工業,特別是汽車、冶金、工程機械、船舶、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行各業裝置有效運轉不可替代的關鍵零部件之一,是制造業關鍵的制約因素,處於制造業競爭和賽局的必然領域,是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之一。
從「洋油」主導到本土品牌崛起 科技不斷自立自強
隨著中國油田建設的開始,中國煉油工業從此起步。起初,潤滑油只是煉油廠生產的多種產品之一,這一階段在裝置潤滑上仍是「洋油」占據主要份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石油石化工業逐步開展潤滑油領域的嶄新探索,特別是在外部封鎖下,依靠艱苦奮鬥,銳意攻堅克難,自主研發出含氟類等特種油品,滿足了國防、航天和重大工程的特殊需求。其間,民用潤滑油生產也在不斷探索中取得進步,包括逐步為國產轎車提供車用潤滑油以及第一個中國潤滑油品牌的誕生。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進口裝置的增多,國外潤滑油更多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潤滑油的品牌意識由此增強,催生了中國第一個高檔潤滑油品牌——長城潤滑油。
基礎油技術是基礎,潤滑油配方技術是關鍵,不同行業、不同裝備、不同工況需要不同品種的潤滑油脂產品。中國石化煉油工業從常減壓工藝技術到加氫精制、再到加氫異構,不斷提升完善了礦物型潤滑基礎油等級和品種;從氟油到合成酯類油,從聚α烯烴到氫化三聯苯,豐富了合成潤滑基礎材料;伴隨著煤化工產業的發展,GTL基礎油也成為潤滑油產品的可選原料。在這40多年中,中國已成為國際上品類最全、品種最多的基礎油生產國。
中國潤滑油產業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石油石化產業的發展不斷進步,伴隨著機械裝置制造業的升級不斷成長。國內潤滑油企業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透過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積極與國際接軌,較為普遍地采用了美國石油學會的API標準,以及歐洲、日本的潤滑油標準。同時,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潤滑油行業的發展。中國石油石化企業相繼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潤滑油產品配方,努力在技術上追趕國外同行。在這個過程中,國內潤滑油企業逐步實作了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轉變,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出具有特色的潤滑油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也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國內潤滑油企業還加強了與國際知名企業,以及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透過合作引進了更先進的技術和裝置,建立了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取得了數千項技術認證,並建立多項新產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這使得中國潤滑油產品的品質和水平顯著提升,獲得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
從「並跑」到「領跑」 潤滑油產業跨越式發展
當前,中國已具備了較為完備的潤滑油脂產業鏈基礎。技術研發方面,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集團下屬近20家研究單位的研究方向涉及潤滑油脂產業鏈全部環節;其他國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數十個研究院針對潤滑油脂的相關環節也在開展專項研究,國內基本形成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外公司與民營品牌的競爭格局。目前,中國一流品牌的潤滑油產品配方技術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產品效能與國際知名品牌產品不相上下,基本實作「並跑」,在部份潤滑脂、合成油等產品領域已經實作「領跑」。如免維護商用車車橋潤滑脂、高鐵軸箱軸承潤滑脂等,產品綜合效能實作國際領先。
生產供應方面,中國擁有至少40家添加劑廠,可生產全部9大類添加劑;至少35家基礎油生產商可生產日常所需的Ⅰ類、Ⅱ類、Ⅲ/Ⅲ+類、Ⅳ類、Ⅴ類基礎油;中國約有1200家潤滑油脂生產商。
下遊市場方面,一直保持以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集團為主,與外資品牌、民營品牌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2022年中國潤滑油脂需求量達到600萬噸至650萬噸,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占據了全國1/3左右的市場份額,外加民營品牌,中國本土品牌可占據2/3左右的市場份額。
中國潤滑油產業發展迅速,以中國石化潤滑油業務為例,其系統化服務能力、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高端發展明顯提速,在技術領域,正在發揮中國石化的整體優勢,全力推動潤滑油產業更多技術邁向「領跑」,具體表現為:已擁有基礎油、添加劑、潤滑油研產銷服一體化平台,國產化自主化比例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高端突破成效也在持續顯現。
我們擁有全球潤滑油行業最豐富的產品線,其中21大類2000多個品種處於活躍狀態。我們具備全套產品技術和供給能力,滿足全產業鏈配套能力,能夠較好地為中國工業體系提供潤滑保障,產品技術國內行業領先。中國堅持對標國際和自主技術相結合的道路,向國際先進技術看齊並擁有豐富的配方開發經驗和自主技術。全系列發動機油依托石科院技術平台已實作技術話語權,滿足API最高規格的CK-4SP產品技術實作國內領先;潤滑脂、合成油、金屬加工液、含氟油脂、冷卻液等專項產品領域完全實作自主開發。其中,潤滑脂、合成油配方技術一直穩居行業引領地位。此外,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產品認證為行業最全、最廣泛,是業內技術認可種類最全、技術認可領域最廣、技術認可產品最多的企業。
目前,中國潤滑油產業在技術領域仍存在著多方面的挑戰。
技術原始創新仍需加強。如高端專用添加劑、復合劑及特種高效能功能化學品單劑主要被國際添加劑公司壟斷。特別是上遊化工原料部份依賴進口,這都需要依靠強大的潤滑油產業鏈協同來解決。
中國缺乏具有足夠國際影響力的潤滑油品牌。中國市場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目前,國內一系列高端裝備的潤滑油脂套用市場(比如,風電、光伏、軌域交通、工業機器人、重型燃氣輪機、民用航空飛行器等)的市場份額也多為國外品牌占明顯優勢。
技術走向市場的準入門檻較高。在潤滑油脂產品配套高端裝備時,通常需要受OEM認可準入和維護保養等因素限制。
市場端對自主潤滑產品的重視程度仍然不高,導致中國潤滑油產業高端產品結構不好,同時低端、低質產品仍占據一定比例的市場份額。
國際標準的參與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依賴進口到不斷創新 潤滑油產業前景廣闊
中國潤滑油產業將在一個較長階段的「並跑」中不斷實作關鍵點各個突破。其中,特別是央企要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領軍作用,基於國際國內兩個大迴圈的角度和方向,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打造國際影響力,助力中國裝備制造業實作從做大到做強的高品質發展。
積極作為,謀求構建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良好環境。中國積極爭取政策引導,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在國家戰略發展總體架構下,全行業共同努力,為形成有利於潤滑油行業上下遊協同、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提供助力;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贏得社會關註。針對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市場競爭問題,回應社會需求,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領域潤滑油脂技術的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加強社會認知度和文化認同感建設,樹立產業形象;加強潤滑油產業重要性的宣傳教育和社會普及工作,培育社會對中國潤滑科技的認知度和文化認同感;樹立社會大眾對中國潤滑油的品牌信賴、技術信賴。
產學研結合,打造中國潤滑油產業科技高地。中國全力謀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路線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透過產業鏈協同促進潤滑油產業高品質發展,以開放融合的心態推動創新、引領創新,努力開拓高端、高附加值市場,以技術創新帶動產品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服務水平,促進經營價值提升;全力謀劃自主技術發展產業布局,以促進中國潤滑油基礎油、添加劑、潤滑油脂3大產業鏈的健康發展為己任,不斷提升潤滑油產品配方的自主開發、基礎油資源的最佳化利用及提高添加劑國產化比例。特別是做好添加劑產業鏈發展的技術布局,短期戰術服從長期戰略,強化優勢產品領域的配方及工藝技術完全自主可控,構建自主技術發展體系,增強技術主導權與話語權。
以市場需求驅動科技創新。各企業借助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及新能源發展視窗期,利用新興行業潤滑劑戰略趨勢調研成果,擴大新能源減速箱油、風電齒輪油、高鐵軸承脂的技術準入與套用配套,及時占領市場。順應國家「雙碳」戰略發展,推動科技綠色轉型,加大綠色潤滑技術研究力度,增強綠色技術儲備,鼓勵挑戰技術「無人區」。
在學術共進中保持創新活力。各企業主動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業鏈上遊對接技術需求,大膽探索已形成的套用基礎研究成果,實踐正向研究,拓展技術供給,為開發新一代產品儲備技術、改進產品提供技術支撐;積極向高校科研院所提出產品技術需求,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聚焦技術原理研究,提升產品效能可靠性,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發揮已有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的帶動作用,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套用基礎研究合作通道,高度整合現有摩擦與潤滑研發資源。
以人才培育加速創新突破。各企業深入貫徹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發展理念,努力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在既競爭又合作中,發揮研發隊伍優勢,培育一批中國潤滑油產業技術專家和技術專才,積極投入技術研發和對外交流中,對標國際潤滑油先進科技,加快成果轉化和加強內外宣傳,實作品牌和技術超越。(來源: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