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出海」路遇風浪,鋰企搶灘海外如何避險

2024-07-26財經

中國車企及產業鏈企業「出海」已成大勢所趨,但如同在海上航行,有時一帆風順,有時也會遭遇風浪。

國軒高科與摩洛哥簽約,將在摩洛哥建設第一個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億緯鋰能將投資30億元,在馬來西亞建儲能電芯工廠……近來,中國鋰企在海外繼續攻城略地,全球化行程不斷提速。但與此同時,也有企業遭遇了難以預料的難題。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近日在海外的礦產資源權屬問題均突生變數。贛鋒鋰業稱,旗下子公司在墨西哥持有的9大鋰礦特許開采權,全部被墨西哥礦業總局取消,對方的理由是,贛鋒鋰業沒有達到最低投資要求。天齊鋰業在智利也被「洗劫一空」,花重金收購的智利阿塔卡瑪鹽湖股權,未經天齊鋰業同意就被強行變賣給了智利企業。

半路被「截胡」

「將采取法律措施保護產權,並持續與當地政府溝通協商。」贛鋒鋰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贛鋒鋰業旗下控股子公司贛鋒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贛鋒」)、Bacanora Lithium Limited(以下簡稱Bacanora)、Sonora Lithium Ltd(以下簡稱Sonora)已經就墨西哥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及相關舉措,向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提請仲裁,要求墨西哥賠償贛鋒鋰業相關公司因墨西哥違反相關「促進和互惠保護投資的協定」而遭受的損害,包括利息,並支付所有相關仲裁成本及費用,仲裁申請已經被正式登記。

據介紹,早在2022年8月,贛鋒鋰業就公告以約17億元透過收購英國Bacanora公司,獲得了該公司旗下的主要資產墨西哥Sonora計畫。該計畫為全球最大的鋰資源計畫之一,總鋰資源量約為882萬噸碳酸鋰當量。按照計劃,計畫一期投產後將形成年化2萬噸氫氧化鋰產能。

贛鋒鋰業表示,其能夠開發該計畫是基於一系列墨西哥法律授予的特許權,並由墨西哥子公司實體持有。然而,2023年5月,墨西哥政府批準了礦業法修正案,禁止鋰礦特許權,將鋰礦列為戰略資源,並將從事鋰礦開采經營的專有權授予墨西哥一家國有實體。贛鋒鋰業認為,由於Sonora計畫的特許權是在礦業法修正案頒布之前授予的,故不應受到法規修訂的影響,並稱根據墨西哥憲法的原則,法律不溯及既往。

但是,墨西哥方面稱,根據墨西哥相關法規,要將墨西哥的鋰資源國有化,整合為「國家財產」。由此,外國人將無法再開采鋰礦。2023年8月,墨西哥礦業總局發出通知,取消了贛鋒鋰業子公司在墨西哥持有的9大鋰礦特許開采權,並稱贛鋒鋰業墨西哥子公司並未達到最低投資要求。而贛鋒鋰業認為,根據墨西哥法律要求,其已經履行了最低投資義務,且自己對墨西哥子公司的礦山開發投資實際遠大於墨西哥法律規定的最低投資義務。

同樣是國內鋰業巨頭的天齊鋰業,也在智利遭遇了類似的情況。2018年,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交割日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278.44億元)收購了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23.77%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23年12月,SQM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計劃組建合資公司。天齊鋰業隨即要求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審議SQM與Codelco的【合夥協定】。但SQM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管理層有權在符合先前協商條款的情況下批準交易,無需透過股東大會,只需董事會投票。

今年5月29日,智利【金融日報】報道,阿塔卡馬大區選區親民主黨獨立眾議員塔皮亞在中北檢察院,發起針對SQM與智利銅業公司行政不公、權力尋租和瀆職刑事訴訟。塔皮亞認為,SQM與Codelco的合作協定未經公開招標,且談判過程不透明。

5月31日,SQM公告其與Codelco簽署了【合夥協定】。在新的合資企業中,Codelco雖然只持有50%+1股的股份,卻擁有絕對控制權。「根據新規,天齊鋰業的股權遭遇大幅稀釋。」 華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林澍文 告訴記者,2025年至2030年間,智利國企將獲得70%的利潤,而從2031年起,這一比例將提升至85%。這種典型的同股不同權的安排,實際上將天齊鋰業的股權稀釋至6.6%,到2031年更是降至3.3%。由此,天齊鋰業的投資報酬將成為一個漫長的過程。

「鋰企在海外投資的風險正在加大。」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員夏曉峰 認為,特別是墨西哥、智利等部份國家和地區,正在出現以往所沒有的新風險。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遭遇既值得鋰企警惕,也令人深思。

遭遇不公原因何在

目前,兩家中國鋰企分別在墨西哥和智利遭遇的不公,依然沒有結果。

「取消特許權的決議違反了墨西哥法律及國際法,因為這些決議是武斷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並且侵犯了本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基本盡職程式權利。」贛鋒鋰業在2023年半年度報告中也曾對遭遇的情況作出明確說明。據了解,上海贛鋒及其墨西哥子公司於2023年11月向墨西哥經濟部提起行政復議,但經濟部維持了原墨西哥礦業總局發出的取消贛鋒鋰業礦產特許權的決定。今年年初,贛鋒鋰業墨西哥子公司又向墨西哥行政司法聯邦法院送出行政訴訟申請,要求撤銷9個特許權的取消決議,目前該行政訴訟申請已被受理,等待裁決。

針對天齊鋰業的申訴,近日智利金融市場委員會(CMF)作出的回復是,不同意天齊鋰業智利公司的訴求。

「這類情況基本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在夏曉峰看來,墨西哥和智利一向被看作是美國的「後花園」,墨西哥與美國都是「美墨加自貿協定」成員,而智利近日也與美國達成協定,在智利開采的鋰有資格享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稅收減免。這樣一來,這兩個國家向中國鋰企發難就不難理解了。具體而言,墨方向中國鋰企提出的所謂「並未達到最低投資要求」只是一個隨意性的借口,其相關法規的修訂也是為了掠奪中國鋰企的權益,甚至不惜違背其憲法「不追溯」的原則,直接取消了中國鋰企的特許開采權。智利則借用「國有化」的名義大幅削弱中國鋰企的股權,並對中國鋰企的申訴給予駁回。兩國的做法充斥著保護主義色彩。

新能源產業全球競爭的加劇或許也是兩國出爾反爾的原因。 長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套用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梁筱磊 認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逐漸成長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焦點,而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緊密相關的鋰資源已經成為一種戰略資源,也被一些開發中國家看作是向發達經濟體轉變的關鍵資源。僅僅從戰略資源競爭的角度看,墨西哥、智利也會把這些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會讓外資企業開采或借助優勢股權擁有話語權。而且,在資源民族主義影響下,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三國正致力於建立「鋰歐佩克」,企圖壟斷鋰資源,從鋰產業鏈上遊強化在全產業中的影響力。「此前的2022年,智利就曾撕毀了中國某公司中標智利鋰礦的合約。」他認為,這種做法是一種扭曲公平競爭的表現,但也給中國鋰企「出海」敲響了警鐘。

海外投資風險上升

當前情況下,鋰企「出海」尋礦面臨哪些具體風險?林澍文分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鋰企「出海」最大的風險就是像在墨西哥、智利遭遇的政策風險,因為部份國家和地區一直存在政策受外部大國左右而變化多端的問題,這對鋰企在海外的投資影響較大。有的企業往往認為,企業的投資屬於商業行為,與當地的政局及決策沒有任何關系,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希望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遭遇能使這些企業警醒。同時,國內一些鋰企多數對海外投資目標國家的法律及政策情況了解不足,只評估財務收益而很少考慮其他因素,這樣做是不夠的。在海外,還有極個別國家的政策、法規隨意性很強,為了達到掠奪企業或不可告人的目的,會隨時修改法律、出台政策,這些其實都是有跡可循或有先例的,所以鋰企「出海」進行政策法規的風險評估,其重要程度並不亞於財務收益評估。

對此,夏曉峰表示認同,他認為,認真調查評估投資目的地的風險十分重要,其中也包括對直接合作夥伴的深度盡職調查。他告訴記者,以往,有的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往往輕信計畫合作方的花言巧語及其所描述的美好願景,沒有去深入了解合作方的實力及以往與其他公司合作的信譽情況,隱藏的債務、稅務及訴訟風險等,最終導致收購或入股的海外資產遭遇權屬合法性、被轉手損失股權等現實問題。另外,還有的鋰企在海外投資時直接以境內公司為股東到投資目的國建立計畫公司,而不設立離岸公司。這種方法在操作上雖然簡單,卻很容易在稅務、責任規避等方面出現問題,進而影響鋰企海外投資的收益和撤出,這同樣是鋰企在海外投資操作上需要註意的風險。

「市場風險也是鋰企海外投資不得不考慮的風險。」在梁筱磊看來,市場是多種因素交織的集中反映,除了政策相關的因素之外,鋰資源的開發、國際市場行情,甚至國際局部地區局勢的變化等,都會對鋰價及鋰原材料價格的升降產生一定影響。近年來,由於多種因素影響,鋰價的起伏振幅較大,近兩年鋰價一直低位徘徊,因此,鋰企希望在海外尋找更為廉價的鋰資源或參股海外公司從中受益,以應對行業競爭,這也是鋰企「出海」的一個出發點。但是,鋰企要投資或入股海外鋰資源及原材料,需要充分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價格走向和發展趨勢,力求找到能夠穩定獲益的投資目標,避免跟風和盲目投資。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李明 認為,與前些年不同的是,現階段鋰企投資海外的風險有上升的趨勢。總體上看,如今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局部地區沖突不斷,氣候變遷帶來的自然災害屢有發生,部份地區再現「小院高墻」的貿易壁壘,這些都是鋰企投資海外的阻礙。從發展趨勢看,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市場滲透率、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在沒有新的突破性替代技術商業化之前,全球汽車產業對鋰資源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由此,鋰企「出海」必然是大勢所趨,遇險不可避免,但如何避險需要重視。

有的放矢規避風險

越來越多的中國鋰企不是已經「出海」,就是正在「出海」的路上。的確,從美洲到歐洲、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廣闊的海外市場,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鋰企的身影。而且,鋰企「出海」的形式也多種多樣。由此,如何避免海外投資風險,成為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規避海外投資風險,鋰企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夏曉峰認為,從規避風險角度看,中國鋰企在海外市場開展投資、收購、入股、合作時,一定要對所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政局、政策、法規、風俗習慣以及合作企業的相關情況、計畫前景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評估,盡最大努力規避風險因素。同時,要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政策基礎上合規經營,減少失誤和漏洞,以免被作為借口,產生不必要的問題。「像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這類已經發生糾紛的,企業應當依據相關法律和國際規則努力挽回自身的損失。」他認為,在這類事件中,鋰企作為投資主體要靠自身力量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總之,只有全力避免風險,才能更容易達成投資及穩定報酬的目的。

「企業要重視對海外市場的深入研究,從而避免和減少投資風險。」林澍文同樣認為,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對鋰資源強勁的需求,面向全球市場尋找鋰資源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一些看上去成本較低的機會也隱藏著風險,企業能不能深刻認識到其中的風險,並進行風險評估十分關鍵。他告訴記者,前些年就出現過類似情況,有的企業看到海外某地的原材料成本低廉,即使遭遇阻力和被迫放棄了一些應有權益,也要進行大規模投資,結果出現問題,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些都是教訓,面對風險未知的海外市場,企業絕不能只被表面的利益誘惑。」林澍文說。

林澍文建議,有海外投資意向的鋰企,應該成立專門的團隊或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機構,集中法律、政策、財務、投資甚至包括勞資、環保等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員,共同對企業「出海」計畫,特別是海外目的地及合作企業情況進行全面深入調研和風險評估。如果企業內部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不足,也可以從專業機構聘請,這比事發後再去「滅火」的成本更低,也能最大限度規避「出海」風險。

當然,面對日益復雜的海外投資環境,只靠企業的力量還不夠,梁筱磊建議從多個層面構建鋰企「出海」的支持體系。在企業層面,建立類似「出海」聯盟組織,這對鋰企抱團「出海」、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投資、避免內部競爭及「內卷」有現實意義;在行業組織層面,強化對鋰企「出海」的相關協助、培訓和資訊服務等,並把此作為常態化工作,這將有助於提升鋰企的海外競爭力;在主管部門層面,加強政策指導、引導。在出現普遍性質的難題時,有關部門要介入談判,如近期國內有關部門與歐盟就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的官方磋商一樣,這對支持企業「出海」有實際意義。此外,應該培養專業化的涉外法律團隊,一旦企業在海外遇到法律糾紛,可以提供專業化的支持,這對企業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國際局勢導致新能源產業競爭加劇,鋰電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受到更多阻礙。」 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 認為,應促成新能源產業鏈聯合出海,多舉措降低海外政策對中資企業的影響;可透過在投資目標國建立礦業聯合會、加入更多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形式,設立雙方政府與企業的長效溝通機制,並在三方協調、支持下,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還應加大對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形成配套產業,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鋰企‘出海’本身,就是對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考驗。」李明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本身就有鮮明的國際化特征,中國鋰企「出海」不僅是企業競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和產業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經歷現實風浪的磨礪,提高對各種情況的應對能力,也是鋰企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份。因此,鋰企既要從多方面盡最大可能規避「出海」風險,也要在海外市場遇到問題時處變不驚,克服困難拿出對策積極有效應對,這同樣是鋰企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體現。對迅速發展壯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出海」本身就是鋰企加速成長的「教科書」和「催化劑」,能贏得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就能贏得未來。

文:趙建國 編輯:孫煥玉 版式:劉曉燁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