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河鋼塞鋼:「一帶一路」上的鋼鐵使者

2024-05-06財經

塞爾維亞當地時間4月24日,工人在河鋼塞鋼車間。李暢攝

河北日報記者 吳艷榮 貢憲雲

4月29日,習近平主席復信河鋼集團斯梅戴雷沃鋼廠塞爾維亞籍職工,勉勵他們為中塞友誼作出新貢獻。習近平主席強調,斯梅戴雷沃鋼廠的良好發展,是中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也是兩國互利合作的成功典範。

在多瑙河與摩拉瓦河的交匯處,坐落著塞爾維亞小城斯梅戴雷沃,有著111年歷史的斯梅戴雷沃鋼廠就位於這座城市。2016年4月,中國河鋼集團收購瀕臨倒閉的斯梅戴雷沃鋼廠,成立河鋼集團塞爾維亞鋼鐵公司(以下簡稱「河鋼塞鋼」),逐漸使鋼廠擺脫經營危機。

走出寒冬的百年鋼廠,春色正好,生機盎然。

「目前,河鋼塞鋼的生產營運狀況、技術指標等都達到鋼廠成立以來最佳。」河鋼塞鋼營運總監瓦拉丹·米哈伊洛維奇說。

把瀕臨倒閉的企業建成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河鋼為什麽行?

塞爾維亞當地時間4月23日至26日,記者在河鋼塞鋼進行了采訪,從他們一直堅持的「三個在地化」中找到了答案。

利益在地化

——賦予鋼廠永續發展的能力,8年來堅持把營運收益用於鋼廠升級改造

在河鋼塞鋼廠區,新老燒結廠僅一路之隔。

新燒結廠,藍色管道淩空飛架,白色廠房一字排開,外觀現代時尚。而老燒結廠,廠房破舊不堪,裝置銹跡斑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新燒結機是鋼廠添的‘新大件’。」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說。他向我們介紹了該計畫2019年7月24日開工時的情景。

這一天,開工現場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他跟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一起,將記錄計畫簡要情況的「時間膠囊」深埋廠址地下。

武契奇在致辭中說:「這次改造對於斯梅戴雷沃市和周邊村鎮居民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斯梅戴雷沃出生的孩子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未來有所保障。」

美好的希望已變成生動的現實。

新燒結廠2022年投產,爐料產能由過去每年137萬噸提高到180萬噸,粉塵排放量小於15毫克/標準立方米,遠遠優於40毫克/標準立方米的歐盟標準。

河鋼塞鋼的「新大件」,可不止這一件。

配備雙蓄熱技術的步進梁式熱軋加熱爐,百分之百使用高爐煤氣,節約天然氣消耗25立方米/噸鋼。

8萬立方米高爐煤氣櫃投運,提高了全廠高爐煤氣執行的穩定性,煤氣放散由過去的7萬立方米/小時變為「零排放」。

持續加大環保和節能減排投資力度,實施綠色高效生產工藝改造計畫,加快成長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先行者。2023年3月,河鋼塞鋼「用現代技術減少粉塵汙染」計畫榮獲歐盟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聯合頒發的「綠色議程」獎勵證書,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在塞中資企業。

「塞爾維亞的驕傲」又回來了!

斯梅戴雷沃鋼廠成立於1913年,鼎盛時期為斯梅戴雷沃市貢獻了40%的財政收入,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上世紀末,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加上管理等因素,鋼廠陷入困境,多方尋求出路未果。一家外國公司一度接手鋼廠,由於無法扭轉局面,數年後又將鋼廠以一美元價格回售給塞爾維亞政府。

2016年4月,新的投資者河鋼集團來了。

此時的鋼廠,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態,中國人來了就能管好麽?當時業界有不少質疑聲。

同年6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河鋼塞鋼。「我們不需要拍胸脯、誇海口,而是要誠懇、嚴肅地兌現承諾。言必信、行必果。我們承諾的事情,包括引進先進技術、開拓更廣闊市場、保障當地就業、惠及廣大民生,一定要做到。」瓦拉丹·米哈伊洛維奇說,對習近平主席這番話,工人們報以熱烈掌聲。

牢記囑托,不辱使命,一定要把鋼廠救活!

恢復第二座高爐,提高粗鋼產量,調整行銷方案……宋嗣海回憶,那時候,9個人的中方管理團隊每人每天睡覺時間不到5個小時,卻依然幹勁十足。僅用半年時間,河鋼塞鋼就扭虧為盈。

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利益在地化」讓鋼廠獲得新生。

「我們對這個企業的改變是賦予它永續發展的能力,是恢復它的活力,而不是短期行為。」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說。

實施升級改造。河鋼集團對河鋼塞鋼現有裝置進行改造升級,營運收益用於鋼廠,包括擴大再發展、生產設施再完善等。

強化技術輸入。河鋼先後派出20個技術和管理專業團隊、260多名專家多次赴河鋼塞鋼,從工藝、裝置、品質等方面進行起底式專業診斷。輸入具有河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26項行業領先技術,實施120余項技改計畫,顯著提升了鋼廠技術水平胡永續發展能力。

嫁接全球市場。把集團全球化采購平台——河鋼國際(原材料國際貿易平台)嫁接到河鋼塞鋼,把全球最大的鋼鐵貿易和綜合服務商——河鋼德高匯入河鋼塞鋼,鋼廠產品由原中東歐市場逐漸拓展到西歐、美國、拉美等地。

河鋼塞鋼副總經理王連璽介紹,2016年以來,鋼廠累計實作出口創匯約47.7億歐元,連續多年成為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2023年,鋼廠為當地貢獻產值7.95億歐元,占塞爾維亞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的1.15%。

用人在地化

——5000多名職工保住了就業崗位,「鋼鐵小城」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的工作與河鋼塞鋼有關

收購之初,河鋼塞鋼有5000多名塞方職工需要安置。

「會裁員麽?」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所有塞方職工都在拭目以待。

「鋼廠原有職工一個不能少!」8年過去了,回憶起當初中方管理團隊的這一承諾,伊凡·馬特科維奇仍十分激動。

河鋼塞鋼堅持「用人在地化」,除了執行董事、財務長、技術長等由中方管理團隊任職,河鋼塞鋼5000多名職工全部為留用的原鋼廠員工,企業高管和部門負責人均由本地人擔任。

河鋼塞鋼熱軋車間生產經理伊凡·馬特科維奇是個「鋼三代」,他的爺爺和爸爸都在鋼廠工作了一輩子。

說起自己工作環境8年來的變化,他如數家珍。

過去,熱軋中控室控制台按照粗軋、精軋、卷取等機組分別配備操作按鈕,需要人工按照工藝流程進行操作。

而現在,隨著智慧化設施改造升級,復雜的工藝流程轉化為數位模型,點點滑鼠,就能透過電腦控制和檢視軋機生產執行狀況。

變化大的不光是裝置,還有人的狀態。

8年前,工友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習慣性地推開窗戶,看看鋼廠的大煙囪冒不冒煙,只有看到煙了,他們才能安心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而現在,他們關心交流的重點變了,側重分享所見所聞的好事、趣事,諸如哪裏上了新裝置,薪資漲了多少,誰又出國旅遊了。

曾經的提心吊膽不見了,5000多名員工重新建立了自信,對未來充滿希望。

河鋼塞鋼一直將本地員工的培養當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2016年以來,他們為近2000名塞方職工舉辦15期赴華培訓和9期境外培訓,使河鋼塞鋼一批普通員工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幹。

河鋼塞鋼廢鋼與二級原料采購部部長米契是受益者之一。去年9月,米契去中國參加學習培訓,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新技能。

得知記者的到來,米契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

米契將安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的新家打扮得漂漂亮亮。門口停著前不久購置的汽車。院子裏的草坪上,放著休閑椅、女兒的滑梯等物品。屋內彩電、冰箱等電器一應俱全,智慧掃地機器人正在充電。

這座氣派的二層小樓,建設過程卻一波三折。

米契的房子2004年開始動工,因為鋼廠連年虧損,米契收入大降,建建停停,直到2016年上半年也沒建好。河鋼來了,職工的收入增加,銀行願意給貸款,幾個月後房子就建成了。

一座鋼廠幸福一座城。河鋼塞鋼不僅成功保住了鋼廠5000多名員工的飯碗,也讓斯梅戴雷沃這座「鋼鐵小城」煥發活力。

「斯梅戴雷沃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的工作與河鋼塞鋼有關,河鋼的到來,讓這座城市的失業率大大降低。」斯梅戴雷沃市前市長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說。

文化在地化

——尊重、交流、融入,讓塞方員工「喜歡跟中國人一起工作」

河鋼塞鋼辦公樓入口處,一個「萌萌噠」的掛歷,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每個月份上的圖片,都是河鋼塞鋼職工家小孩子的畫作。藍天、白雲、綠地、樹木、煙囪、高爐,他們畫出自己眼中最美的河鋼塞鋼。有的兒童畫作還用中文標上了「謝謝」。

每年邀請職工家的學齡兒童來鋼廠參觀、現場作畫,是鋼廠的傳統。中方管理團隊到來後,保留了這一活動,並進一步選出12張畫制成掛歷,發給職工,增強了職工和家人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

塞爾維亞當地時間4月24日上午,同事們為今年65歲的德拉古廷·拉伊科維奇舉辦了一個氣氛熱烈的退休儀式。

回憶起在鋼廠40多年的工作經歷,退休前任耐火材料部副主任的他激動得幾度落淚。河鋼塞鋼總經理常金寶特意趕來,向他贈送了精美的中國內畫,感謝他為鋼廠的辛勤付出。

為退休工友舉辦退休儀式,是鋼廠的傳統做法,每次中方管理團隊都積極協助籌辦,並送上禮物表達謝意。

堅持「文化在地化」,河鋼塞鋼中方管理團隊把「尊重」放在了首位。

「這裏的人一般不加班,8小時工作之外不願被打擾」「職工們特別註重休假,每年全家都會出去旅遊」「他們資訊化的辦公流程比較完善,都習慣用電子信件處理各種檔」……

談到「文化在地化」,王連璽一口氣說了很多當地人的習慣。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充分尊重當地的風俗和文化習慣,遵照當地的上班時間進行工作,妥善保留原有體制和管理模式,以最短的時間融入了當地。

廠辦雜誌因企業效益不好,一度停辦。河鋼集團接管鋼廠後,塞文雜誌【河鋼塞鋼】既出電子版,又印紙質版,講述塞方員工的故事,宣傳中方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介紹中國歷史人文,架起中塞雙方員工溝通的橋梁。

河鋼塞鋼工程部的特爾斐洛說:「我喜歡跟中國人一起工作,在你們臉上我看到了河鋼塞鋼的美好未來,毫無疑問我的生活、我的家庭在將來也會更加美好。」

「三個在地化」,讓河鋼塞鋼這個涵蓋5000多名中塞員工的大家庭從成立那天起,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為鋼廠的未來相互支持、互利共贏。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希望他們未來也能來這裏就業。」伊凡·馬特科維奇說。

「等過完復活節,我將帶著家人去希臘遊玩。」米契說。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一帶一路」上的鋼鐵使者,為當地帶來穩定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中塞鐵桿友誼不斷續寫新篇,相信未來這樣美好的故事,還會有很多,很多……

記者手記

架起中塞友誼的「鋼鐵橋梁」

吳艷榮

在2023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釋出儀式上,「信」字在9個候選漢字中脫穎而出,成為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

對河鋼人而言,「信」字別具深意。

近日,作為河北日報特派記者,我第二次和同事啟程赴塞爾維亞斯梅戴雷沃市采訪河鋼塞鋼。一路上不時會想,距離上次采訪已時隔6年,如今的河鋼塞鋼,會有怎樣的新變化?

2018年,我第一次赴河鋼塞鋼采訪。彼時,河鋼集團收購瀕臨倒閉的斯梅戴雷沃鋼廠僅2年時間,9個人的中方管理團隊與塞方員工攜手拼搏奮鬥,帶領鋼廠起死回生,5000多人保住了工作崗位。

6年後再訪河鋼塞鋼。歷時4天的采訪,我們參觀了新廠房、新產線、新設施,多種綠色節能裝置讓人眼前一亮。塞爾維亞籍職工、供應商、當地居民以及政府代表,都對河鋼塞鋼綠色發展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此次采訪印象最深刻的,一是8歲的河鋼塞鋼向綠而生的蝶變,二是穩定的工作帶給員工平靜幸福的生活。

河鋼塞鋼的變化,既有像新燒結機、高爐煤氣回收櫃這樣的「新大件」,也有煉鐵、煉鋼、軋鋼生產工藝的智慧化升級。「鋼廠的主要裝備是20世紀70年代制造的,我們用8年的時間把生產線都最佳化了一遍。」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說。

這幾年,河鋼塞鋼捧回一個又一個榮譽稱號:2017年塞爾維亞最佳出口商、2018年度塞爾維亞頂級品牌、社會責任領域的重要獎項——2020年塞爾維亞「米薩·阿納斯塔西耶維奇獎」……尤其令他們自豪的,是獲得了歐盟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聯合頒發的「綠色議程」獎勵證書,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在塞中資企業。

面對中國記者的采訪,塞方員工很樂意分享他們的幸福生活。白麗娜和丈夫都在鋼廠工作,他們有4個孩子,是鋼廠穩定的收入給了他們生兒育女的勇氣;博亞娜說,她家孩子想去中國的哈爾濱旅遊,下次休假趕緊安排;今年退休的德拉古廷·拉伊科維奇說,他家兄弟姐妹4人,整個大家庭有十幾口人在鋼廠上班,他們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滿意……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對河鋼塞鋼為什麽堅持「三個在地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利益在地化、用人在地化、文化在地化,為河鋼塞鋼的成功營運提供了根本保證。

河鋼集團按照「三個在地化」的原則進行營運管理,以雙贏的思維與當地企業密切合作,讓塞爾維亞人民感受到中國河鋼的友善和堅決把河鋼塞鋼建設好的決心,為河鋼塞鋼融入當地社會打下了基礎。

河鋼塞鋼架起了連通中塞友誼的「鋼鐵橋梁」,其成功實踐對推動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去」、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提供了有益借鑒。

4月29日,習近平主席復信河鋼集團斯梅戴雷沃鋼廠塞爾維亞籍職工,不單讓河鋼塞鋼員工深受鼓舞,更令全體河鋼人倍感自豪、深感振奮。新征程上,更多「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必將在多瑙河畔上演,讓中塞鐵桿友誼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關註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