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多措並舉,深挖生物質能潛力

2024-05-25財經

多位專家指出,作為推動中國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目前生物質能資源潛力待挖,應進一步提高其戰略地位,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多方參與共同持續促進生物質能產業健康、高品質發展。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生物質能作為一種綠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中國能源報】記者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當前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一方面,發電利用規模實作跨越式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生物質發電並網裝機容量達4414萬千瓦,較2013年增長4倍以上;另一方面,生物質能非電利用規模不斷擴大,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清潔供暖和生物液體燃料產業已初具規模。

不過,多位專家指出,作為推動中國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目前生物質能資源潛力待挖,應進一步提高其戰略地位,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多方參與共同持續促進生物質能產業健康、高品質發展。

潛力巨大

當前,生態環保和綠色能源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主線,生物質能的零碳內容,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質能已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尤其在電氣化難以脫碳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於彤指出:「生物質能作為全球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中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具備加快發展生物質能源的有利條件,對城鄉各類有機廢物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將對中國環境、能源和糧食安全發揮巨大作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推進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和資源迴圈利用是中國低碳經濟和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此前釋出的【3060零碳生物質能發展潛力藍皮書】顯示,中國主要生物質資源年產生量約為34.94億噸,生物質資源作為能源利用的開發潛力為4.6億噸標準煤。截至2020年,中國稭稈可收集資源量6.94億噸,畜禽糞便總量達到18.68億噸,林業剩余物3.5億噸,生活垃圾3.1億噸。但這些資源實際轉化為能源的不足0.6億噸標準煤,還有巨大潛力待挖。

「生物質能不僅來源廣泛,包括農作物稭稈、畜禽糞便、林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等,而且具有多種利用形態,如固體成型燃料、液體燃料和瓦斯燃料等。這些特性使得生物質能在未來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中,成為一種穩定、連續、易操作的基荷能源。」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

諸多制約

據介紹,生物質發電是目前中國生物質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式。截至2023年底,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4414萬千瓦,約占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的29.43%。生物質發電之外,生物質能利用也正朝著非電利用的方向發展。截至2023年,中國生物天然氣產量約5億立方米,占全球生物天然氣產量5.6%;生物燃料乙醇產量340萬噸,約占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產量的3.82%;生物柴油產量220萬噸,約占全球生物柴油產量的3.93%。此外,生物質制可再生甲醇、永續航空燃料(SAF)等相關計畫也處在規劃建設中。

盡管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多位專家指出,相較於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中國生物質能發展較慢,產業規模仍較小。

「現在生物質的多元化開發利用技術不少,而且很多技術非常先進。但是由於對內容認識不清,導致了對原料價格的無法控制,使得我們的生物質資源利用率比較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指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楊旭東認為,生物質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資源分散且分布不均勻。與傳統的煤礦、氣田這種易於集中開發的資源相比,生物質能能源密度較低,要把它開發利用起來,就面臨收、儲、運等問題,其中涉及到很多非技術因素,容易造成成本增加和管理上的困難。

「生物質能產業原有的商業模式已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尤其是在電價補貼政策退坡後,如何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成為關鍵。」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兼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指出,「目前,生物質能的生態環境價值和綠色價值往往被市場忽視,這需要行業內外的進一步認識和重視。此外,產業規模較小導致創新能力不足、社會資本投入有限,產業體系和政策支持尚不健全,這些都是制約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雙輪驅動

多位與會專家指出,未來的生物質能產業將更加註重創新驅動和綠色價值的實作。一方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生物質能產業的戰略地位,制定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快生物質能的多元化技術開發,如生物質天然氣、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可再生甲醇等,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經濟性。同時,加強產業鏈建設和協同發展,健全行業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生物質能技術的轉化率和降低成本。

在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政策咨詢計畫官員馮金磊看來:「第一,政策驅動和連續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針對長遠的目標;第二,在工業利用、航空領域比較超前的生物質能利用方面,技術是主要的障礙,透過技術的突破來降低成本還需要走一段路;第三,投資方面需要政策的引導以確保產業發展的永續性。」

「展望未來,為持續促進生物質能產業健康、高效發展,我們應進一步明確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政策導向,多措並舉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經濟性,紮實推動生物質能利用創新升級和多元化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郭智表示,「一方面要著重發展靈活可控的生物質能技術,提高其在電力市場和輔助服務中的參與度,滿足電力系統的調峰調頻需求;另一方面要持續拓展生物質能非電利用規模,深入研究和穩妥推進生物天然氣、生物液體燃料等領域的試點計畫,創新投融資和商業模式,構建永續的商業化、產業化發展路徑。」

文丨本報記者 李玲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丨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