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平準基金再被提起 能否救市引熱議

2024-02-06財經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 近期A股欠佳的表現讓平準基金再次被提起。何為平準基金?平準基金的入市能給股市註入一針強心劑嗎?中央匯金公司的出手能看作是類平準基金操作嗎?

業內專家表示,平準基金的建立可以加快A股市場走向成熟市場,為市場註入增量流動性,短期內能夠提升市場信心,有望拉動股市表現,但平準基金屬於政策性工具,長期還是要提升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股民在南京一家證券營業廳關註股市行情。圖為資料圖。(圖片由CNSPHOTO提供)

何為平準基金

平準基金,又稱幹預基金,通常由政府透過特定機構以法定的方式建立,在國家股市出現非理性劇烈波動時,透過在市場中逆大盤指數方向操作,實作對市場進行糾偏,使市場重回正常執行軌域的目的。

從海外和歷史的經驗來看,平準基金具有提振股市信心、推動股市發揮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南韓於1990年首次設立股市穩定基金。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南韓綜指最大跌幅超50%。為穩定股市,南韓透過設立平準基金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南韓綜指觸底後快速企穩。

受房地產泡沫和大地震沖擊,1995年日經225指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下跌近5000點。當年6月,日本政府組織銀行業成立股市安定基金,投入資金規模約2萬億日元,隨後日經225指數年內基本抹平了上半年的跌幅。

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正值東南亞金融危機,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企圖透過集中拋售港幣、待其貶值後再以低價購回的方式從中套利,恒生指數於1998年8月13日跌至谷底。在此背景下,一場「匯率保衛戰」由此正式打響。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次動用外匯基金,大量買入大盤藍籌股,此後半個月裏,香港特區政府共斥資1181億港元,最終止住了股市的下跌勢頭。到了2002年,香港特區政府收回了動用的全部外匯基金,同時還賺回1100多億港元。

華福策略認為,平準基金對市場提振作用明顯,在面臨金融危機時,國家或地區政府大多將平準基金註入銀行、電力、地產等經濟命脈產業以提振市場信心並防止系統性風險繼續彌散。平準基金通常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從中國香港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驗來看,救市成功後,在較為完善的配套結束機制下,平準基金最終能夠獲利。

現在到關鍵時點了嗎

每當市場有波動的時候,平準基金的入市就會被討論一番,那麽現在到了中國平準基金入市的關鍵時點了嗎,平準基金設立多少額度合適呢?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現在推出平準基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性條件,過去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和基礎,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和結構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大和完善,為平準基金的推出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另外,現在的情況也需要建立平準基金來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

國信證券非銀分析師孔祥在研報中提及,平準基金是股市困境時期扭困的重要工具,往往在核心指數持續下跌達35%時啟動。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平準基金的設立非常有必要,當下已經具備設立條件。「當前亟須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入市,提振信心,盡快扭轉市場偏弱的預期。這也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致。」

那麽,平準基金的規模設立為多少合適呢?業內人士認為,資金規模不夠難以有明顯效果,而如果太大則有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必要的幹擾和影響。中信證券稱,結合市場實踐,平準基金的規模多在總市值的3%至6%之間。據此測算,設立平準基金規模預計在2萬億至5萬億元人民幣之間。

華鑫證券分析,平準基金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政府、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上市公司等。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開發中心副主任劉煜輝認為,股票市場本身是一個信心的「投票機」,平準基金就是一種信心的制度保障,其建好以後,如果從心理上深刻地改變了投資者心裏的「趨利避害」行為選擇,其實目的就達到了。在救市過程中,平準基金可能一股都沒買,也不需要買,關鍵是建立一個保障信心的機制。

劉煜輝認為,中國如果建立一個類似於平準基金的規劃,大家看重的並不是平準基金會出多少錢,而是平準基金的背後站立的一個強大中央政府的信用。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平準基金入市後股市不一定就能馬上「直線拉漲」,歷史上其他國家或地區運用平準基金也有失效的時候。觀察股市的下跌,要分析其原因是外部性的還是內部性的。如果是由於外部資本做空,平準基金入市能有較好的作用;如果是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其發揮的效果可能有限。

華鑫證券研報提出,參考內外經驗,需要審慎看待平準基金救市的成效。平準基金短期對沖效果明顯,但並不能完全對沖經濟基本面下行對股市的負面作用,所以改善經濟基本面的內生問題、提升政策配合效率尤為重要。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推出平準基金可以提振市場信心,引導大量場外資金進場。但值得註意的是,這種短期手段只能在市場異常波動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修復的罕見和極端情況下,起到暫時的「治標」作用,在使用上需要非常謹慎。資本市場的「治本」舉措,還是應該透過最佳化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強化上市公司治理來解決。

「類平準基金」引發市場關註

盡管中國目前並沒有平準基金,但中央匯金公司等「國家隊」的出手被業內視為「類平準基金」的存在。

中央匯金公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中央匯金公司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作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2003年12月,中央匯金公司成立,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央匯金公司的重要股東職責由國務院行使。中央匯金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由國務院任命,對國務院負責。

2023年10月11日,中央匯金公司時隔8年再次出手,對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合計增持超4.76億元,並表示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國有四大行股份。去年10月23日,中央匯金公司釋出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從「國家隊」的行為效果來看,匯金歷次增持時點多數位於市場階段性底部附近,是震蕩環境下的穩定器。回望過去幾輪增持,「國家隊」能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權重與金融板塊受到提振。

最近一次疑似「國家隊」下場穩定市場出現在今年1月18日,當天下午滬指突然開始拉升,滬深300ETF、上證50ETF等寬基ETF成交金額出現超百億元的大幅放量,而這個級別的成交金額只在2015年股市的超級震蕩中才出現過。

楊德龍認為,申購ETF可以在避免造成內幕交易問題的同時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將來結束的時候對市場影響更平緩,可以減少對個股股價的沖擊。

1月12日至13日,中投公司召開2024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推進中央匯金公司「三大平台」建設,豐富完善升級股權管理工具,深入謀劃國有金融資本投資營運,統籌發揮風險處置和市場穩定平台作用。其中,「統籌發揮風險處置和市場穩定平台作用」的表述,再次引發市場對中央匯金公司承擔「類平準基金」功能的熱議。

楊德龍表示,中央匯金公司發揮風險處置和市場穩定平台作用,意味著在市場出現極端下跌或者風險比較大的時候,中央匯金公司有可能會出手來穩定市場,這也是類似「平準基金」的功能。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認為,從2023年10月中央匯金公司公開宣布將買入ETF的時候,就已經在向市場宣示其平準基金功能。

劉春生表示,中央匯金公司提出的三大平台建設,還是要發揮國家隊的力量,對於金融風險的處置、投融資渠道的暢通、穩定市場預期具有極大作用。中央匯金公司的平台建設可以看作包含了平準基金的一些功能,但不完全等同於平準基金,因為其中還涉及資本市場風險管理和國有金融資本運作。

2月6日,中央匯金公司釋出公告稱,已於近日擴大ETF增持範圍,並將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位,中長期投資價值凸顯,得到了包括中央匯金公司在內的投資機構的充分認可。「我們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持續加大增持規模和力度,將為其入市操作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更加暢通的渠道。同時,我們將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年金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增持力度,為A股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全力維護市場穩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