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明年八成新車型是新能源,燃油車將死?

2024-02-06財經

在中國市場,明年近八成新車型為新能源,各大車企態度鮮明,留給燃油車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剛剛過去的廣州車展上,新能源汽車不出意料的成為絕對的主場。長安汽車總裁、黨委副書記王俊在車展現場提到,2024年中國市場上市新品預計151款、中國市場新能源產品117款、中國市場上市新能源產品占比77%。2024年,預計新能源產品供給規模將超需求總和,供給側已不再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短板。

01 各車企all in新能源,燃油車基盤難穩

廣州車展期間,北京現代表示將2024年定位產品旗艦年,仍將基於燃油市場展開2024年規劃。不過即便采取守勢,北京現代仍要加速智電轉型,公司副總經理戚曉輝表示,2024年北京現代將推出一款全新純電產品。

像北京現代這樣公開表示要穩住燃油車基盤的車企已經不多了。提及燃油車,更多車企帶著告別意味。比如,第八代大眾高爾夫將成為末代燃油高爾夫,50年的經典神車將謝幕;寶馬在德國慕尼黑工廠生產的最後一台內燃機近日正式下線,該工廠升級改造後,將轉變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絕大多數車企都在all in新能源。不久前,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2024年將是長城汽車新能源產品的大年,會密集推出、補齊產品線。2024年,長城汽車公司將在PHEV和BEV市場全面發力,力爭實作銷量190萬輛。從長城汽車的5大品牌目標來看,魏牌、歐拉、坦克已經釘選新能源,哈弗和皮卡也是燃油和新能源雙線發力。

長安汽車副總裁王孝飛也表示,新能源汽車正以勢不可當之勢成為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自主新能源品牌也會迎來史上最好的十年黃金發展期。長安汽車將在2025年前面向全球推出20余款重磅車型,其中阿維塔計劃在2024年前完成4款純電車型投放,做深BEV主航道,布局增程新賽道。深藍計劃在2025年前構建起「6+1」的產品矩陣,打造行業第一的增程品牌。新能源品牌啟源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7款全新產品。

同為自主品牌,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尤崢介紹,2024年,東風汽車將實作自主品牌新車全面電動化,並在未來兩年陸續投放超10款新車。

外資品牌入鄉隨俗,也跟進了新能源規劃。本田為了滿足中國政府更高標準目標的實作,將之前計劃的2030年停止投放純燃油車的目標提前3年,自2027年以後不再投放新型純燃油車型;東風本田在本屆廣州車展上亮相了旗下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之概念車靈犀L。

02 內卷證明,新能源車早已供大於求

「明年近八成新車型為新能源,這不足為奇,」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指出,不少國際車企早就宣布了停止研發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國市場的快速推進也在意料之中。

「因為大家發現,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快速下滑已經不是預期,而是事實。車企們也不是不再推燃油車新品,只是不會再花大力氣去研發。」李金勇認為,在傳統發動機市場,中國與世界水平之間存在代差,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顯現出優勢,比亞迪轉型的成功和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嶄露頭角給了很多車企信心,因而越來越多車企喊出「all in」新能源的口號。

在國泰大搜車(天津)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看來,車企力推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消費者環境意識提升:全球氣候惡化促使汽車行業向更清潔、更永續的能源解決方案轉變;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進步:如電池技術、馬達效率和能源管理系統的最佳化,使得這些車型更加實用和吸引消費者;以及,國家給予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厲宏偉則認為,油價過高將不少使用者推向了新能源汽車,加之新能源技術突飛猛進,開發出的車型「又大又漂亮」,很好地滿足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供給,李金勇認為,事實上,不是2024年新能源產品供給規模才超需求總和,而是近年來新能源車一直是供大於求。他分析,新能源汽車品牌眾多,有些品牌月銷量只有幾千甚至幾百輛,這些車企擁有每月幾萬輛的產能,只是銷量不足以支撐,因而產能未得到釋放。

此外,新能源汽車年銷量一路從300萬輛攀升到500萬輛、700萬輛,市場迅速擴容,本該各大車企賺得盆滿缽滿,可為何眼下車企和經銷商卻叫苦不叠?李金勇認為也是因為供大於求,市場極度內卷之下,未達到銷量規模的品牌成本難以攤銷,持續處於虧損當中壓力山大,不少品牌已經撐不住被淘汰出局。

03 電池技術突破,真能要了燃油車的命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供大於求,但各大車企仍聚集火力瞄準這一增長高地,甚至還不斷有如小米、華為這樣的新玩家湧入。

陳偉認為,持續加劇的供大於求帶來的後果首先就是價格戰,使得新能源汽車更加經濟實惠;其次是創新加速,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車企會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具有更高效能、更長續航、更快充電速度和更多創新功能的車型;第三會帶來市場的整合加速,一些競爭力較弱的公司可能被市場淘汰或被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收購;最後是消費者選擇增多,供應過剩意味著消費者將擁有更多選擇,能夠根據個人需求和偏好選擇合適的車型。

當然,越激烈的競爭越考驗品牌的生存能力,陳偉認為,持續的技術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特別是在電池效能、充電速度和自動駕駛方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使新能源汽車更加經濟實惠;透過獨特的設計、品牌故事和使用者體驗來吸引消費者;建立廣泛的服務和支持網路,以提高使用者滿意度和忠誠度,是新能源車型活下來的關鍵。

在李金勇看來,當電池成本逐漸下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價格達到一致時,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大眾化的快速普及階段。未來,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最重要的是銷量規模,「每月銷量放榜,不僅業內人士關註,消費者也非常關註,銷量不佳的品牌會被消費者認為存在倒閉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銷量規模上不去,成本攤銷不下來,企業將始終陷於虧損之中形成惡性迴圈。「所以,新能源品牌千萬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即使前期虧損也要先打造出爆款車型,把銷量規模做上去。」 李金勇建議。

厲宏偉則認為,燃油車短期內不會結束市場。他指出,目前,新能源二手車的處置很難,未來幾年,隨著老舊新能源車輛到了電池報廢期,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會有新的認識。但是,如果電池技術能在無害化(非鋰)、長壽化(20年甚至更長)、容量大(能量密度比現在大4倍以上)、充電時間短(10分鐘)上實作突破,「就真的會要了燃油車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