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滴滴「牽手」寧德時代共赴換電賽道

2024-02-06財經

日前,滴滴出行與寧德時代成立換電合資公司,雙方將依托技術優勢和營運能力,從網約車場景切入,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高效換電服務,提升資源利用率及社會營運效率,推動交通綠色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與網約車頭號玩家滴滴出行的強強聯手,或將為換電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與思路。

提升公共補能市場營運效率

1月28日,滴滴出行與寧德時代釋出訊息稱,滴滴及滴滴旗下數位化能源服務平台小桔能源與寧德時代成立換電合資公司。根據協定,該換電合資公司將依托雙方的技術優勢和營運能力強強聯合,從網約車場景切入,為眾多新能源車輛提供高效換電服務。除成立換電合資公司之外,滴滴旗下小桔能源還與寧德時代形成戰略合作意向,推動在儲充一體等更廣泛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滴滴與寧德時代均對外表示,本次合作是定位於在公共補能領域的重要戰略布局,雙方將引領行業服務和技術標準,提升資源利用率及社會營運效率。在合作過程中,伴隨此次換電合資公司的成立,雙方將緊密合作,快速規模化鋪設換電站、推廣換電車型,提升公共補能市場營運效率,助力全社會綠色永續發展。

「滴滴和寧德時代合作的基礎,在於雙方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分析認為,滴滴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台,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豐富的營運經驗;寧德時代則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其電池技術和產能均處於行業前列。這次合作,雙方預期將在換電領域實作互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

電池龍頭入局換電市場

所謂換電模式,是將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分離進行補能,為車輛更換電池以滿足續航需求,不僅兼具了儲能、補能和共享經濟的特征,對推動綠色發展、實作「雙碳」目標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效率和加油相當,換電一直被認為是解決純電車型補能焦慮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駕駛新能源汽車的滴滴網約車司機林先生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如果車輛全天營運的話需要充電2—3次,快充充電時長在30—60分鐘,慢充則時間更久,而換電最大的優勢在於快速補能,整個過程5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換電時長與加油時長相仿,能夠有效減少充電時間、增加營運時間,進而增加收入,並且全程不用下車,補能體驗良好。

和林先生有著同樣感受的新能源汽車車主不是少數。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截止到2023年底,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達到859.6萬台,換電站達到3567座。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6年中國換電站的數量預計將激增至近7萬座。

隨著電池技術發展,換電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整車企業開始布局和投建換電網路。追隨蔚來,長安、吉利、廣汽等車企紛紛加入該賽道。

而作為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也想入局分一杯羹,早在2022年1月就推出了EVOGO計畫,由此進入換電賽道,試圖從電池供應商向出行服務商轉變。在寧德時代的設想裏,透過對電池標準的統一以及靈活的電池搭配,可以將換電模式普遍適用於更多的車型。同時,透過切入換電領域,寧德時代也可以從研發、生產、營運、回收等維度,打造一個更大的電池產業閉環。

為何牽手滴滴

然而,現實並沒有寧德時代想象的那麽順利。

換電模式目前主要套用在出租車、網約車等公共出行領域,如果寧德時代想要入局,前提是必須擁有足夠多的汽車保有量。

寧德時代雖然擁有領先的電池技術及研發能力,但並沒有整車資源,想要開展換電合作,仍舊需要和車企聯合開發相關的換電車型。由於乘用車市場競爭加劇,寧德時代很難找到相關的優質合作夥伴。如果沒有足夠的換電車輛、建設足夠密集的換電站,就難以支撐商業模式的運轉。

滴滴作為公共出行的「王者」,在網約車規模上獨具優勢。近年來,網約車的電動化趨勢也非常明顯,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滴滴平台累計註冊新能源車超300萬輛,新能源汽車合計裏程占比超過58%。

公共出行市場的大基數和高補能頻次都是換電服務中最具價值的套用場景之一。顯然,透過與滴滴合作,可觀的電動車保有量可以幫助寧德時代解決「車」的問題,從而支撐換電模式商業化營運。

據了解,本次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是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能源,其業務已覆蓋互聯網加油、智慧充電、虛擬電廠、電力交易、電力輔助服務、企業服務等多個板塊。

截至2023年12月底,小桔能源的充電服務已覆蓋190多個城市,累計提供充電服務超6.8億次。中國充電基礎設施聯盟的數據則顯示,小桔充電在全國布局了15.76萬台公共充電樁,排名第5。

快速發展同時還需標準化建設

新能源汽車的集中充電對中國電網造成了巨大挑戰。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顯示,新能源汽車充電高峰與居民日常用電高峰重合度高達85%,且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還將增加約10%。換電補能的靈活效能夠一定程度上削峰填谷,緩解電力緊張的局面。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和技術的加持,換電模式或從公共出行領域逐步滲透進私家車領域,換電套用場景也將持續豐富。

對於充換電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執行秘書長鄒朋表示,充換電產業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未來充換電產業融合、產業創新會進一步加劇,換電標準化程度會進一步加快。

2023年12月召開的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再度明確表示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同月,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釋出的【關於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中,明確了換電模式車型相關要求。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解讀稱,換電模式在降低購車成本、消除裏程焦慮、提升安全水平方面有一定優勢,此舉系為支持換電模式創新發展。

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利認為,換電勢力合縱連橫,模式推廣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存在投資大、報酬周期長、車企間換電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換電站在一個區域的投資500萬元—1000萬元,投資回收期7到10年,甚至更長。換電站的標準與電池標準不統一,導致不同車輛間電池無法互聯互通。

對於統一標準問題,王水利介紹,要透過場景的擴充套件逐步實作換電標準化和規模化,提升邊際收益,具體來講,要由單一企業向多企業擴充套件,將同一換電網路多品牌共享化;由單一車型業務向多車型業務擴大,讓統一型號的電池多車型共享。未來將換電打造成更安全、更高效、更智慧的服務體系,共同打造城市營運綜合服務平台。

■中國城市報記者刁靜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