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耗資14億建的矮寨大橋,光螺栓就用了45萬個!投資如此大值不值?

2024-07-19財經

中國湖南的矮寨大橋, 耗資14億 ,光螺栓就用了45萬個 。奇怪的是,這座大橋聯通的地方 本就有公路通行

那為什麽有公路了,還要如此大費周章的修 矮寨大橋 呢?這樣做究竟值不值得?

為什麽要建矮寨大橋

湘西自古就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地方,崇山峻嶺間的苗家村寨吸引著許多冒險者。可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難以穿越的山林卻成了阻礙,也變成了 湖南經濟發展極不均衡 的原因之一。

為了解決交通這一難題,上個世紀人們就在這險峻山嶺中修建了 湘西第一條公路——湘川公路。

雖然道路是貫通了,可是 僅僅6.25公裏 的公路 卻布滿了大小不一的斜坡,坡度傾斜幾乎都在70到90度不等。總垂直高度440公尺的盤山公路有著13道銳角急彎,26截快要形成平行的路面像一道極具危險的天梯。

但是即便是道路陡峭而危險,作為連線湘西的交通主幹線,湘川公路依舊有著很大的車流量,並且 經常發生擁堵和車禍

所以,湖南決定要修一座橋,一座跨越山谷、跨越時代、聯通發展的橋。於是,矮寨大橋便就從2007年開始建造,2012年實作通車。

創世界之最的「奇跡之橋」

在如今動輒幾千幾萬米的跨海大橋、跨江大橋面前,橋段 全長不過1073.65公尺 的矮寨大橋實在顯得有些不夠看。

可是修建矮寨大橋的難度卻一點不輸現在的這些超長大橋,這座橋下雖然沒有湍急的水流,但是 橋面距離峽谷底部高達355公尺 , 加上崎嶇的地勢, 幾乎不可能有橋墩的「落腳點」

沒有橋墩要怎麽建造橋呢?想要建成一座 完全懸空的千米大橋 ,難度可想而知。

此外,作為建塔點的兩端懸崖峭立,可作為施工的場地狹小,遠的距離懸崖也就百來米,近的離懸崖約五十米不到,極端的地勢條件局限了常規的橋梁建造方法。

是以,建造團隊自主研發了 「軌索滑移法」 這項新技術架設大橋。

「軌索滑移法」是個什麽方法呢?

因為矮寨大橋整體采用的是懸索橋的永久性結構,即 主纜和吊索作為主要的傳力和承重結構。

施工時在吊索下面安上若幹的水平鋼絲繩索軌,配合著吊鞍,完成了加勁梁的運輸。

滑索小車將加勁梁運到中段,開始向兩岸側進行拼接,最終完成矮寨大橋的骨架之一——主梁。

全段主梁一共69節,總長1000.5公尺,原本預計13個月的架設工期,僅僅在兩個半月就完成了, 直接創造的經濟效益高達1.25億 元。

這一方法的創新,不僅僅讓矮寨大橋的建設節省了可觀的成本,也為之後的橋梁架設運輸提供了新思路。

狹小的地形帶來的不僅是施工的麻煩,也直接地 限制了矮寨大橋兩端的占地面積 。既要在有限的面積裏完成索塔的承重任務,又要避免破壞矮寨大峽谷秀麗的自然風光。

所以工程師們創新性地采用了 將塔與梁分離開來 ,將索塔設在隧道出口上方,使得路從塔下過。

一方面可以降低橋梁的占地規模,另一方面也 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對於山體的破壞, 保護了矮寨大峽谷的原生態風景。

這樣的嚴苛條件下,矮寨大橋實作了雙向4車道通車,橋面寬度達到了24.5公尺,徹底地解決了湘西交通困難的問題。

實際上,矮寨大橋的建造成功也是世界橋梁史的又一偉大裏程碑,它 一口氣就創下了四個世界之最。

除了 首次采用「軌索滑移法」架設橋梁和首次采用塔、梁分離的結構 ,這兩大世界之最外。

它還首次采用了 巖錨吊索結構 (一種在巖石表面進行固定的橋梁支撐結構),並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

以及矮寨大橋是 世界上跨峽谷最長的大橋 ,全長1414公尺,總跨度達到了1176公尺。

用智慧和汗水克服的世界難題

一座需要跨越懸崖峭壁的橋,設計是難題,具體實施更是難題。

矮寨大峽谷是位於雲貴高原山脈的斷層處,山高地險,懸崖兩岸橫跨一千多米, 垂直高度差最大的地方有五百多米 , 在這道世界級的難題面前,沒有工程隊可以打包票說可以完成任務的。

最終承擔施工任務的是湖南路橋集團,被交通運輸部授予過「中國橋梁十大英雄團隊」的榮譽,可是當他們面對矮寨大橋的任務時,也不敢掉以輕心。

2007年9月,「先遣隊」才進山進行地形測量、建設規劃時,甚至還沒有一條可以進山的路,所有的物資都需要人力用背簍背上去。

好不容易修通了進山的道路,但是另一個問題又擺在了工程隊面前,矮寨大峽谷地質復雜,索塔選定的位置存在 很多天然巖溶、裂隙和危巖體等復雜的不良地質

僅僅是在一側岸的索塔設定處, 就有大大小小的18個溶洞 , 最大的一個空洞體積接近上萬立方米,這些都是將來大橋的潛在危險。

此外,峽谷氣候環境也非常多變, 大霧和大風是家常便飯 ,在給施工造成阻礙的同時,也是將來對大橋的巨大考驗。

這樣的條件下,工程隊想的不是退縮,而是如何將其拿下!

橋梁主體與索塔分離,和隧道路面相接,他們決定使用 巖錨吊索的結構固定大橋,將其牢牢「釘」在山體上。

在主梁架設時采用通透性桁架結構,鋼桁加勁梁由主桁架、上下平聯組成,45萬套螺栓將其「武裝」成鋼筋鐵骨, 穩穩抗住了矮寨大峽谷幾近30公尺/秒 的風速。

「最難忘的是2008年那場冰災,冰雪讓工地交通徹底中斷,山上斷水斷電,沒有水就把雪融化成水做飯吃。」

這是矮寨大橋計畫部吉首岸工區長蘇巧江在采訪時回憶說道的,他們大雪封山被困在工地,最冷的時候房間像冰窖一樣, 但沒有一個人當逃兵。

都說我們中國是「基建狂魔」,但是這一個個在世界歷史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奇跡」,背後是數不清的汗水和智慧。

在自然的挑戰面前,大橋的建設者們不畏艱險,用「吃得苦、霸得蠻」的精神與血性戰勝了天險,讓天塹變成了通途!

矮寨大橋有著巨大經濟意義

我想有朋友會想, 花費14億,施工隊在山窩窩裏蹲了五年,就為了修這一千多米的大橋, 到底值不值得?

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這是一條真正的「致富路」。

2012年3月,矮寨大橋正式通車, 原本需要幾個小時 才能跨越的山頭,現在只需要一分鐘 出頭就可以從這邊崖岸去到那邊。

這座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於峽谷之上貫通東西,成為了湘西地帶無可取代的交通樞紐。

更加便捷的交通加速了湘西的經濟交流,打破了地形的限制,徹底將位於山區地帶的湘西納入 湖南省四小時經濟圈 。

自2013年觀光電梯開通後, 矮寨大橋又成為了當地的一個旅遊核心品牌, 充分利用了懸崖地形的優勢,各類高空極限計畫接連開設——雲中漫步、高空秋千、高空玻璃水滑道......

這些特色旅遊計畫不僅吸引了大批年輕遊客,為當地連年創收,帶動經濟發展, 同時也創造了上千個就業崗位 , 讓許多年輕人不再選擇背井離鄉。

旅遊業的開通,也讓更多的人來到這,喚醒了沈寂的山林, 讓神秘的苗家村寨、苗族文化走入大眾視野。

以前的村民賺錢靠外出打工,現在村民們在家鄉就可以過上幸福安樂的生活,可以開農康寶、開民宿、苗家文化體驗館,也可以到景區工作。

路通、橋通之後,物流、人流、資訊流相應加快,矮寨大橋真正的成為了湘西連線外界的開放「幸福之橋」!

參考資料:

【矮寨大橋:「天路」通,幸福來】華聲線上2023年06月29日

【開創世界建橋史多項先河的矮寨大橋,通車11年來成景中之景,更成了當地群眾的致富橋——「天路」通,幸福來】湖南日報2023年06月29日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矮寨大橋:一跨驚天地 天塹變通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9年0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