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黃土高原不見「黃」,光禿荒山變綠洲

2024-09-11三農

吳德鋒

「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回泥。」這句信天遊歌詞曾用來形容陜北地區水土流失很嚴重的情況。

地處黃土高原的陜西省延安市曾是中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近年來,該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紅色聖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9月4日至6日,2024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媒體行活動采訪團走進延安市,實地見證延安生態環境巨變。

「這裏的山這麽綠啊!」「和陜南差不多嘛!」「都看不到黃土!」

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采訪團成員對該村植被滿山、瓜果飄香的環境驚嘆不已。

遠眺南溝村的蘋果園。 人民網 吳德鋒攝

「十幾年前,南溝村有‘三難’: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幹部幹事難。」南溝村駐村幹部劉玉介紹。

近年來,南溝村依托生態和區位兩大優勢,重點打造鄉村休閑農業和特色旅遊業,先後被授予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範基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稱號,實作了從荒山荒坡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蛻變。

「南溝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4653元增長到2023年的21500元,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63萬元。」南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介紹。

除了村民們的努力,延安生態環境的巨變離不開眾多部門和企業的奮鬥。

宜川縣位於黃河中遊的黃土高原腹地,境內黃河長達66公裏。黃河沿岸氣候幹燥,山體大都是石質山體,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

老窯科作業區是宜川縣2022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晉陜峽谷壺口段植被修復計畫的一部份,總面積250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坑造林、石坑客土造林和退化林修復。

宜川縣老窯科作業區的一部份。 人民網 吳德鋒攝

老窯科造林點土層薄、含沙大、碎石多,造林的難度非常大。對此,當地用砌壘石坑的方法解決「山勢陡峭留不住土」的問題,用客土回填的方法解決「土層淺薄、土壤貧瘠」的問題。

「這些方法最起碼把宜川縣境內黃河沿岸的造林成活率從40%提升到85%以上。」宜川縣林業局副局長袁國榮介紹。

在國家「雙碳」行動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是實作全球碳減排的重要途徑。

「延長石油結合自身油、氣、煤綜合化工的技術,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源匯匹配的優勢,實作了二氧化碳‘源頭減排-迴圈利用-永久封存’的低碳產業鏈。」 提到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廠的CCUS計畫,該廠「雙碳」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楊永釗如此介紹。

杏子川采油廠CCUS計畫外景。 人民網 吳德鋒攝

據了解,杏子川采油廠的CCUS計畫實作了煤化工CO₂減排和低滲透油田綠色高效開發有機結合,每年按封存30萬噸CO₂計算,相當於約1.2萬畝闊葉林每年的光合作用吸收的碳量,也相當於植樹270萬棵,可節約水資源90萬噸/年。

作為延安市第一個成功落地的汙水PPP計畫,延安姚店汙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後為延安市提升汙水收集處理能力,提高再生水使用率,構建環境友好型及資源節約型城市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在該廠二期及配套管網PPP計畫參觀了生化池、厭氧池、超濾膜處理車間和出水巴氏計量槽,見證了汙水從渾濁黑臭到清澈潔凈的全過程。工作人員現場將過濾後的水裝進水瓶與礦泉水進行對比,並無明顯區別。

延安姚店汙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現場將過濾後的水裝進水瓶,準備與礦泉水進行對比。 人民網 吳德鋒攝

「我們汙水處理廠過濾後的水可以安全地排放到自然水體中進行生態補水,或是進一步利用,比如綠化灌溉、工業冷卻、道路噴灑、觀賞性景觀用水等。」延安中節能汙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誌華介紹。

山川美,萬物生。

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的濕地區域屬於黃河一級支流汾川河流域,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濕地生態系恢復的典型。

「目前,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內有脊椎動物232種,其中鳥類有132種,2023年被譽為‘東方寶石’的朱鹮‘落戶’南泥灣。這是動物對南泥灣環境的肯定。」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王彥龍自豪地說。

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一隅。 人民網 吳德鋒攝

如今的南泥灣,山青水綠,濕地系統完整,綠色鄉村與紅色旅遊相映生輝,年接待遊客突破100萬人次。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長,映照初心。如今,延安的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2024年1月至7月,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3.35,同比下降6.2%;優良天數187.7天,同比增加12.7天。14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4個,占比100%,平均水質指數4.98,同比改善9.49%;13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3個,占比100%,平均水質指數5.07,同比改善9.88%。」延安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張擁政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