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四川省政府參事姜曉萍:縣域因產而興,還應提高經濟韌性

2024-06-01三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余洋 攝

縣域,一頭連著城,一頭連著鄉,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樞紐和聯結點,縣域在鄉村振興中的定位不斷提升。當下,鄉村振興已邁向新階段,縣域作為其順利實施的細化主體,在實作高品質發展過程中需要註意什麽?

「縣域發展,絕對不能夠產業太單一,過度依賴一兩個支柱產業,某種意義上是‘靠天吃飯’,需要提高其經濟韌性」,5月31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的分論壇「區域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政府參事、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院長、教授姜曉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特色產業興縣

賽迪顧問釋出的數據顯示,2023年,「千億縣」總數達到59個,江浙兩省占比就超過一半,而西部省份總量卻為個位數。

四川也看到這一短板。去年,四川舉行的「城鄉融合」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特別提到要繼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培育壯大縣域經濟發展梯隊。

對於補齊此短板,姜曉萍向記者傳遞了她的樂觀態度。姜曉萍預計,最多兩到三年,在「千億縣」俱樂部中,四川將擁有更多的席位。

誰有可能是下一個四川的「千億縣」?姜曉萍表示,成都周邊基礎條件較好,成為「千億縣」的速度肯定會更快,但一些目前看上去實力微弱的縣,未來潛力也不容小覷。

姜曉萍分享了自身的親身經驗,她曾帶領團隊在樂山夾江進行課題調研,對當地陶瓷產業留下了深刻印象,「陶瓷產業是夾江的支柱性產業,其產能排名全國縣級產區第五名,產業集群超過百億,這樣一座規模不大的縣城,有‘西部瓷都’的稱號,可以說是產業興縣的典範。」

在姜曉萍看來,縣城要進軍「千億縣」俱樂部,有兩種路徑方式,一是借助資源、區位優勢,借力周邊經濟強市,二是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化」產業。她表示,目前絕大多數千億縣屬於前者,未來透過後者「致富」的縣城將會越來越多。

提高經濟韌性

論壇現場,姜曉萍提到「貧困地區要防止返貧,必須提高抗風險的韌性」,對於縣域發展,她同樣認為應該提高韌性,但更應該聚焦在經濟的永續發展能力上。

姜曉萍強調,縣域發展,絕對不能夠產業太單一,過度依賴一兩個支柱產業,某種意義上是「靠天吃飯」。

「產業路徑一定要多元化」,姜曉萍繼續以夾江縣舉例,該縣除了依靠陶瓷產業,在茶葉初加工、造紙產業上也深耕多年,近年來還盤活當地文旅資源,大力發展民宿,「可以說是做到了多點開花」。

姜曉萍還認為,透過金融工具去防範縣域經濟風險,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對於易受價格波動的農產品,可以利用「保險+期貨」的金融工具,提高降低因受價格波動影響而遭受的經濟損失,提高產業的市場抵禦風險。

姜曉萍表示,經濟發展的品質,還與人才的集聚力緊密相關。以宜賓為例,過去5年時間新增了10所高校,緩解了當地人才欠缺的情況,也為當地產業轉型提供了相應的人才支撐。

但對於一些大城市周邊的縣城而言,人才往往存在流失的現象,該如何彌補人才要素的短板?

「求所用,不求所有」,或許是當下的最優解。姜曉萍認為縣域可以采取彈性方式,透過「星期天工程師」等模式,圍繞高校智力資源,開展多維度、多層次的靈活對接,以此解決縣城發展過程中高端人才匱乏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