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署玉米套種基地。
初秋時節,走進彭水新田鎮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綠油油的紅薯長勢喜人。新田鎮聚焦彭水「一主兩輔」產業發展思路,把紅薯作為全鎮主導產業,目前已形成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紅薯全產業鏈,一顆小紅薯實作華麗「變身」。同時,也促進當地村民持續穩定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科技賦能育種
推行套種模式
新田鎮歷來家家戶戶都有種紅薯的習慣,發展紅薯產業有歷史、有基礎、有情懷。
位於坨園村的紅薯大棚育苗基地,每年從這裏育的紅薯苗除了供新田鎮本地外,還供縣內其他鄉鎮。
育苗基地負責人張世波介紹,以前村民們種的紅薯品種屬於自留種薯,澱粉含量不高;現在發揮科技興薯作用,透過大棚集中育苗的是高澱粉紅薯品種,以「商薯19」為例,澱粉含量能達20%,並且適應力強,不論是高海拔還是低海拔地區都能種植。目前,新田鎮已建成科技育種基地兩個,選育品種32個,重點推廣品種4個。
「再過一個多月紅薯就要陸續采挖,采挖的紅薯將就近就地運到附近的加工廠生產加工。」9月2日,在新田鎮石龍村紅薯種植基地,鎮黨委書記陳海洋介紹道。
一眼望去紅薯基地還有玉米采收完後剩下的玉米桿,紅薯地裏怎麽又種了玉米?
「這是在全鎮推行的紅薯+玉米套種模式,把有限的土地用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讓一畝土地變兩畝。」陳海洋說,新田鎮村民對種植紅薯有感情,當地村民真正做到屋前屋後種紅薯,今年全鎮紅薯種植面積已達3.1萬畝。
龍頭企業帶動
就地加工銷售
曾經,新田鎮的紅薯產業面臨規模小且分散、商品率低的問題,一度時期制約了其發展壯大。
「新田鎮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在全鎮規模種植,做強深加工,不斷增加這顆‘小紅薯’的附加值。」陳海洋表示。
在石龍村的彭水縣利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新田鎮培育的一家市級龍頭企業,是由利源紅薯農業與5家農戶聯合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主要從事紅薯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企業。公司依托新田鎮紅薯原料生產基地,采用「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建成集機械清洗、加工、沈澱、烘烤為一體的澱粉加工和精制粉絲兩條全自動現代化生產線,年加工鮮薯超5000噸。
羅遠周是公司的負責人,他介紹,公司在今年全縣發展訂單種植紅薯面積有3200畝,預計收購鮮薯七千噸左右,主要加工成的產品有晶絲苕粉、火鍋粉、酸辣粉。公司年產值將突破2000萬,帶動農戶400多戶種植或就業增收。
「今年種植紅薯340畝,種紅薯全是大型電腦械播種和采挖,大概能收六七百噸紅薯,采挖的鮮薯全部運到附近加工廠銷售,預計有六七十萬的收入。」新田鎮紅薯種植大戶庹首勝說。
延長產業鏈條
產品銷往全國
「這是我們新田鎮重點打造出來的幾款紅薯產品,特點是綠色無添加,軟糯Q彈。紅薯粉條適合燉肉,這款火鍋粉適合燙火鍋,酸辣粉方便快捷是居家旅行的必備品。」陳海洋分別拿著三款紅薯加工產品推介起來。
在庹家村的重慶苗家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註於紅薯澱粉加工,除了加工常規的晶絲苕粉和火鍋粉外,還根據不同地方消費人群的不同需求,生產加工粗細形狀不同的粉絲,其中生產的「圈粉」就很受市場歡迎。「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大型商超和大型批發市場,目前我們跟南韓、越南的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該公司負責人庹建均說。
據了解,新田鎮全鎮全年紅薯的產量達到6萬噸以上,紅薯商品化率達到48%左右,已經建成紅薯產品各類生產線6條,紅薯加工作坊有230余家,年產各類紅薯產品2000余噸,紅薯產業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9400余萬元。
陳海洋表示,下一步,新田鎮將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咬住紅薯這一主導產業不放松,按照縣委政府關於紅薯產業發展的「六統一」要求,科技賦能,把紅薯基地做大、產品做優、產業鏈做長,著力把新田鎮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紅薯現代產業園,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彭水打造「中國苕粉之都」。
(廖 唯 周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