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日本用漲價潮應對遊客潮,日本專家:切莫只圖眼前利

2024-07-06三農

(文/廖艷琳 編輯/趙乾坤)

法新社7月1日報道稱,日本的富士山迎來夏季登山季,位於山梨縣的吉田口登山步道也於當日對遊客開放。為了保障登山遊客的安全和保護這座日本最高峰的環境,山梨縣政府今年首次實施了單日入山人數限制和「登山通行費」征收等新措施。

觀察者網了解到,單日登山人數上限為4000人,每位登山者還需交納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90元)的「登山通行費」。

報道稱,每年7—9月的登山季會吸引超過22萬名遊客前往富士山。對此,今年當地政府還首次推出了線上預約服務。

當地時間2024年7月1日,日本富士山登山者聚集在吉田口登山步道根據新出的措施辦理登山手續 東方IC

從紛紛漲價到「雙重定價」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各地的古跡景點都有漲價的趨勢,例如,大阪城天守閣,目前門票為600日元,自2025年起將翻倍漲至1200日元(約合人民幣54元)。

不僅如此,部份費用更是專門針對入境的外國遊客征收。該報道顯示:6月16日,日本姬路市市長清元秀泰表示,將上調外國遊客的門票費用。上調後,外國遊客的門票費用將達4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80元),是當地居民所購票價的4倍。

【日本時報】也報道說,今年3月,日本大阪市市長吉村洋文表示,大阪將考慮向海外遊客收取「入城費」,以應對過度旅遊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如果該政策實施,這將是日本全國範圍內首項此型別征稅。吉村洋文進一步補充,「該政策預計將在2025年4月的大阪關西日本博覽會期間開始實施。」

【聯合早報】援引日本【讀賣新聞】的報道稱,盡管日元貶值吸引了大量遊客,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但也引發了環境汙染等問題。日本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積極考慮透過漲價來控制客流,姬路市的舉措預計將引發其他景點的跟進。

不僅景點漲價,日本的餐飲業也對海外遊客實施「雙重價格」策略。【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6月就曾發表文章稱,日本飲食業界近期采取「雙重價格」策略,在海外遊客較多的地區,餐館價格通常會比較高。文章提到,以日本東京豐州海鮮市場外的「千客萬來」食街為例,有很多海鮮店因海外遊客多,限定了最低消費為1萬日元,這一數位高於日本其他地方。

此外,一些餐館對日本居民和外國遊客提供不同的選單,價格也有所差異。東京澀谷的一家海鮮自助餐館「玉手箱」,便對日本居民及外國遊客收取不同費用。

「以價制量」還是「以價增收」?

據【日經新聞】報道,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6月釋出的數據,5月份的訪日遊客人數超過304萬人次,已連續3個月超過300萬人次。

旅遊業已成為日本僅次於汽車的第二大「出口產業」。盡管遊客湧入對經濟有利,但也帶來了餐館、住宿和交通網路的壓力,讓部份當地居民感到不滿。

為振興旅遊業,日本政府在2022年10月開放外國遊客自由行,並計劃到2030年接待6000萬入境遊客,這一數位幾乎是2019年入境遊客數量的兩倍。此外,日本政府希望每年實作5萬億日元的旅遊收入。日本調查公司「帝國數據銀行」的數據顯示,旅館和餐飲業接待能力不足,難以應對遊客激增。日本觀光廳高橋一郎表示,必須在歡迎遊客和確保居民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

然而,這些額外增加的收費、漲價以及對海外遊客征收的費用,真的僅僅是為了應對遊客過多帶來的環境壓力嗎?

【日本經濟新聞】在5月24日曾發表一篇名為【更多遊客卻更少消費:日本入境消費難題】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 從數據來看,雖然國際遊客的總體消費有所增加,但每位遊客的平均支出卻在下降,遊客更加註重預算控制。這種趨勢表明,盡管業務量大,但利潤卻相對微薄,日本旅遊業面臨著嚴峻的利潤增長挑戰。

就在不久前,日本2024年【觀光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出爐。白皮書指出,「外國遊客更傾向於前往東京、大阪等地」,「需要進一步推動地方城市攬客,擴大地方消費」。【日本時報】報道,日本希望透過提供獨特的文化、工藝以及自然的體驗,將「高凈值遊客」帶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小眾目的地。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更是直言,希望能增加「高凈值遊客」的數量,它將「高凈值遊客」定義為:在日本旅遊期間人均花費超過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的海外遊客。

對此,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日本國際觀光學會會員、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景文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德村誌成告訴觀察者網,長期以來,世界各地景區人滿為患所引起的諸多問題,引起社會大眾的不滿,因而旅遊界產生「以價制量」的主張,但迄今為止該策略卻始終未能奏效。事實上,幾乎沒有一處能成功達到預期效果,在結論上更多呈現的是「以價增收」。這樣的結論完全失去了「以價制量」的意義。

切莫「利益眼前現,意義放後頭」

對於業界依然樂此不疲地繼續實施「以價制量」,德村誌成提醒業界,切莫「利益眼前現,意義放後頭」。他說「關鍵不在於這種看法的對錯,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實施的正確性、科學性以及可行性。」

德村誌成進一步強調,業界應該先認識到「價與量」是體現產品價值之基本要素,因此,兩者的平衡至關重要。因為,價格高無法保證產品品質一定好,並可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還不能保證資源環境是否會被破壞。相反,價格低對消費者也不全是利,因為價低同樣無法保證產品品質及對環境有利。因此,「以價制量」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意義上,保證整體品質得以提升,並非單純地把「以價制量」作為借口,圖的卻是自身利益。

提及此次日本富士山收取登山費,德村誌成告訴觀察者網,「措施是否為良策,應該看意義是否正確」,他認為,此次的措施匯入,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目前尚屬可接受的方式。他提出,該措施可以被實施的關鍵有二。第一,為防止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被取消,且長期以來的管理費已非地方政府可以負擔,故此,政府預先宣導,相關數據顯示,86.6%的日本民眾贊成收費,在措施實施之前,已經獲得了百姓的高度關註、認可與支持。 第二,透過科學依據來限制登山人口,再以收費來控制人數雙管齊下,符合科學要求與消費者的需求。

但德村誌成同時提醒業界並期待說,目前最後的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希望該措施「以價制量」的前提,是保證富士山整體的「質」,並借質的提升為永續發展建立基礎。

對於日本各地興起對外國人實施不同價格的措施,德村誌成認為,如從實質意義去看他們所闡述的理由,有一部份是可以理解的。即「嚴格地從服務的本質來看,對於來自國外的遊客,接待方對外國遊客的服務成本比對國內遊客的要高。」最明顯就是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接待方需要儲備會說外語的人才,無形中人力資本必然增加。

但他同時也強調:「如果上述理由可以成立的話,我想對業界提出更進一步的建議,那就是在實施不同差價之後,更應該在設施裝置上進行投資,如自動轉譯或多語言的選單等,以避免‘歧視之說’及減少其他可能導致的誤解,如此一來,必將有利於旅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