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賀雪峰 | 城鄉差距:差距偏高並非一定是壞事

2024-03-24三農

賀 雪峰

共同富裕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目前中國存在的收入不平衡。「目前,中國收入基尼系數仍然高達 0.465,在全球經濟體中和南非、美國等高收入差距國家差不多。其實,中國收入差距較大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城鄉差距。」「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08年起連續13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 2.56,但從世界範圍來看仍然屬於較高水平」,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顯著偏高,占全國收入差距的比重達27%左右,而一些已開發國家如瑞士、芬蘭、加拿大等還不到10%,開發中國家如菲律賓、印度均不超過20%」。那麽,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國城鄉差距及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呢?

之所以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占全國收入差距的比重比菲律賓、印度等開發中國家還要高,一個關鍵原因是當前中國農村的集體土地制度,使中國農村不存在大土地占有者,所有農民都幾乎均等地承包土地,而且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退路,將農村土地當作農民基本保障,禁止土地不可逆流轉,限制城市資本下鄉。經濟條件好的農戶進城了,且當前幾乎所有農戶家庭青壯年勞動力都進城了。中國農村沒有大地主,也不允許城市富人下鄉,農戶家庭都在農村有承包地、有宅基地、有住房,以及有村莊熟人社會關系,村莊就成為基本保障,是他們進城的基地。在當前中國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經濟條件好的農戶進城成為城市居民,一般農戶家庭青壯年勞動力也進城務工經商,被統計為城市人口,留在農村的大多是相對弱勢的農戶家庭和農村相對弱勢、缺少城市就業機會的老弱病殘群體。這些留守農村的老弱病殘群體因為仍然有土地、有住房、有村莊這個熟人社會,有自己的家鄉,可以獲得並不低品質的生活。實際上,全國農村農民生活品質一直是在改善的。留守村莊的農民不進城,是因為他們缺少進城的能力,以及他們仍然有待在村莊的能力與權利。從農村居民收入平均數來看,因為限制城市資本下鄉而沒能提高。

農村經濟條件好和在城市就業機會多的群體進城,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但降低了農村居民平均收入。這樣來看,當前中國限制城市資本下鄉的政策和快速城市化本身,造成了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從世界比較來看,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偏高的原因大概就來自這裏。

不過,中國限制城市資本下鄉,以及農村經濟條件好的農戶進城,對於農民來講卻並不一定是壞事。有能力進城的農戶和農民不是因為在農村待不下去了,而是因為城市有更多機會。農戶進城後,就會讓渡出之前在農村的獲利機會,缺少進城能力的農戶就可以借此擴大經營規模,從而提高農業和農村收入水平。限制城市資本下鄉,給了缺少進城機會的農戶更多留村獲利的機會,這些農戶也就不必被迫進城。尤其是農村中老年人缺少在城市就業的能力,他們與土地結合起來,不僅有農業收入,而且有農業就業和因此產生的意義感與人生價值。勞動讓人充實,與土地結合起來才可以讓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變得充盈。

這樣看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偏高,卻給了留守農村的相對弱勢農戶和農民更多機會,這是好事並非壞事。

再來看菲律賓、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中國不同,世界上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農村地權都是嚴重不平等的,絕大多數土地都是地主占有的,且國家並不限制包括城市資本在內的一切資本對土地的集中 (或買賣)。地主所有制和土地集中將農村最弱勢農民驅趕進城,流落在貧民窟中。因為富人下鄉和窮人進城,這些國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沒有中國高,卻並沒有值得中國學習的優勢,因為這些國家的窮人喪失了家園,城市大規模貧民窟也成為社會發展之癌。

在城市化行程中,農村經濟條件好的農戶優先進城,缺少進城能力的農戶和農民群眾仍然要依托農業和農村獲取收入機會。這個時候,保護缺少進城能力的農戶和農民群體在農村的獲利機會,限制城市資本下鄉與農民爭利,就是一個大智慧和大優勢。越來越多的農戶有能力進城且進城去了,從而使留守農戶與農民增加了獲利機會,收入水平就可能逐步提升,最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開始縮小。

當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偏高或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因為這有利於農村相對弱勢的群體。

摘自賀雪峰著【鄉村的視角】中央黨校出版集團 大有書局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