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被嫌棄的金融人現狀:都快還不起房貸了,誰還敢吃百元的盒飯?

2024-07-09三農

以前小C的老板接待大客戶的時候,總會訂一些上海市區內不在大眾點評上的、比較私密的會所,一壺茶要個588;或者周末和客戶約一些在周邊某個別墅區裏只接待1-2桌的私房菜,吃的都是鰣魚、刀魚等大幾百上千一斤的河鮮海鮮;但是現在小C的老板接待都選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上簾子,然後再讓下面人泡點自己的茶葉。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鐵馬

· · ·

最近,金融圈流行搞降級。

以前打德州,一天打下來故意給客戶輸個萬八千的;現在打摜蛋,不玩帶錢的,就算玩一天也最多一二百。

以前拜訪都提三十多的星巴克、配上星巴凱瑞齁貴的點心;現在拜訪喝客戶一杯20塊的喜茶都得寫檢討,大家喝點白開水就行,甚至連一次性紙杯都不提供了。

以前金融女穿的鞋都RV、菲拉格慕、TOD’s、GUCCI、蘿蔔丁;金融男穿鞋都是愛馬仕、傑尼亞,一雙好幾千,現在不用去客戶那social了,穿那麽好幹嘛?

女生買熱風、小CK的鞋就不錯;男生嘛,男生不用買,公司工服的皮鞋還能穿。

以前金融男出差背的是途明包、坐的是頭等艙,酒店最差也得住全季、機場貴賓室先休息休息再說吧。

現在出差,機票最高能買4折的經濟艙,高鐵必須二等座,二線城市住宿差標200一晚,你還得把前幾年超標的差旅費退回來再說。

對了,出什麽差?非必要不出差!

1.

/ 金融圈社交,

也開始「消費降級」了? /

才多久不見,怎麽你們金融圈已經降級成這樣了?

主要是現在金融圈降傭金、限薪、嚴查合規,自然要一限到底,許多誇張的社交現在都淡出舞台。最近行業中有買方釋出「社交」的紀律要求:

1.賣方上門路演不得提供咖啡水果等,上門餐敘不得提供餐食,我司同事需自行訂餐;外出交流及餐敘需與工作相關,禁止出入高檔或娛樂場所;

2.賣方提供策略會、聯合調研服務的過程中,我司同事產生的旅行費用(機票、酒店)需由我司承擔;

3.禁止向我司同事提供個人饋贈,包括禮品贈予、非提供給一般消費者的商品折扣等;

4.禁止向我司同事提供個人招待,包括但不限於度假、旅遊、親子活動或表演比賽等非投研交流服務。

為啥會下發這個要求呢?因為「鼎盛時期」的券商社交主要表現形式——路演,真的很離譜。

當時路演都是賣方提著吃的、喝的、玩的送上門。前些年在買方做過實習生的小A回憶,路演吃過賣方帶來的日式定食、壽司、各種很貴的港式茶點,裝在木頭盒裏,起碼得上百一盒。

聽不聽路演,都可以拿一盒,別的組的實習生們也喜歡中午去蹭飯,保潔阿姨收拾垃圾都舍不得丟了木頭飯盒,說是要拿回去種花。

賣方帶的果盤也價值不菲,果盤都是車厘子、藍莓、陽光玫瑰葡萄,前些年這些水果可不便宜,帶教老師人很好,吃不完的水果讓小A帶回宿舍給同學。

小A還回憶自己發過一條朋友圈,一天喝了4杯路演帶來的奶茶,都快喝出糖尿病了(現在這種朋友圈可不敢發,不然分分鐘開除實習生)。

同樣是2017年左右在賣方實習過的小B則回憶,7年前上海來福士對面剛開了一家喜茶,也是長三角的第一家喜茶。領導為了巴結客戶,派他和另一個同學去排隊給客戶買喜茶,依稀記得那年4個實習生排了4個小時的隊,買了8杯奶茶(每人限購兩杯),馬不停蹄帶回公司陪領導帶著喜茶去客戶那邊,同樣是實習生,差距咋就這麽大呢?

把時間拉回2024年,金融搬磚人小C總結說,除了普通路演的餐食飲品全都銷聲匿跡了以外,領導們的社交也降級了 。

以前小C的老板接待大客戶的時候,總會訂一些上海市區內不在大眾點評上的、比較私密的會所,一壺茶要個588;或者周末和客戶約一些在周邊某個別墅區裏只接待1-2桌的私房菜,吃的都是鰣魚、刀魚等大幾百上千一斤的河鮮海鮮;但是現在小C的老板接待都選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上簾子,然後再讓下面人泡點自己的茶葉。

有不少金融圈的小夥伴十分支持這樣的降級:「買方就是太讓捧著了,約好了路演時間我們到了 ,客戶一句忘了不在公司就完事兒了。」

小C說,我訂盒飯的時候,客戶要求過:「不要吉野家、米村拌飯、老鄉雞,每次都指定一家挺貴的豬排飯,我都懷疑是不是給他回扣了。」還有人吐槽,剛入行的年輕人,投資能力和研究能力沒見多強,在上海非國金、ifc的館子不吃,在北京簡單餐敘要吃新榮記、翰林書院,最低也得美·大董,咖啡是非星巴克、皮爺的不喝。你們是有多大譜啊??

有些金融人要求「餐敘」的餐廳人均800元左右

2.

/ 社交消費降級背後,

其實是「業務降級」 /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降級?那是因為不論是買方、賣方還是中介(投行等),業務規模在萎縮,大家顧不得社交這些「徒有其表」的東西了。

業務量下滑最多的是投行(IPO基本停了)和賣方研究所(傭金分倉大盤縮水嚴重),投行還有盼頭,畢竟IPO不可能一直停下去,但是賣方就不一定了,傭金砍到了以前的一半甚至更少。換句話說,現在的收入只能養活以前的一半人,為了裁員不那麽明顯,就只能在比較「寬裕」的地方降本增效。

前些年,金融人周末流行親子遊、農康寶,名為旅遊,其實是給買方、賣方、專家公司(一種提供行業專家的中介)促進關系。有的銷售老師你看他專業知識啥都不懂,但帶人玩是一把好手。

你問上市公司的問題,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你要問上海松江、嘉定、青浦、崇明哪裏的農家菜好吃,他能給你唱一出「報菜名」。這些活動就屬於上文某機構明令禁止的——「包括但不限於度假、旅遊、親子活動或表演比賽等非投研交流服務。」

在這樣的陪遊下,想找個專家來路演、買方賣方都好溝通,畢竟除了路演時的見面,大家可是一起出去玩過的「親密關系」啊。買方自然也不容易保證獨立性。例如去年就有買方的投資總吐槽過:「我們的年輕同事看賣方研究員長得漂亮就買人家推薦的股票。」

現在賣方想要路演?可以沒問題,在系統裏上傳你的路演PPT、邀請哪些專家提前報備,大家公平路演、公平競爭,路演也不要搞那麽多七七八八,找個會議室喝點白開水就行。

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市場傭金向研究傾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讓去旅遊拉近關系,一些研究所就把錢花到了所謂的「專家服務」上,透過專家公司脫敏找上市公司員工,並不關心專家的合規問題(是否利益相關、是否涉及內幕交易)。導致一些投研人員,不幹正經事,天天去找專家公司去約上市公司的業務部門打聽內幕,什麽這個電子廠訂單變多了,哪家公司給輝達供了多少貨、誰家的渠道最近賣了多少……投研變成了「搞內幕訊息」,推票的成功率是上來了,但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模式也將會被逐漸監管覆蓋。

渠道銷售小D回憶道,以前買方被服務好了,給賣方「幫幫忙」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是現在買方手頭也緊,錢再也不是大風刮過來的,險資和券商自營還能保住薪資,基金公司更狠,還得退還薪酬呢。

3.

/ 退薪、降薪,房貸都快還不起了,

誰還有心情社交? /

許多人並不能共情金融圈的「降級」,認為金融圈降級也比普通打工人賺得多,降級後也不會被裁員,降級後也不缺錢。

誠然,金融圈就算降級後,薪資和其他行業比也不算低,頭部券商仍然保持了上萬的體面。不過有媒體統計,券商的最佳化已經在路上了,截至6月17日,券商共有34.59萬從業者,較年初減員逾9200人。行業「一哥」中信證券今年以來減員超700人,數量最多;國信證券緊隨其後,減少600多人。

另外就是「降級後也不缺錢」的看法,這還真有些偏頗了,金融圈之所以出現社交降級的表象,就是因為眼看著房貸都快還不起、工作保不住了,沒人願意無效社交。

前金融人阿斌說,上個月一位前同事突然問他借3萬塊錢,說是公司降了package、而且也拖著沒發年終,還不起房貸了,等薪資25號一發就給阿斌。

阿斌回憶,這位同事以前多少有點看不起阿斌,他們是同一批研究生進入公司的,因為阿斌不是留學生、本科院校也是末流的985,並不怎麽帶阿斌玩。阿斌快離職的時候,這位同事顯擺買了一套房子1000w出頭,也是那批研究生裏第一個買房的。當時同事還很炫耀,話裏話外的意思是阿斌你可買不起,結果現在也得遭遇斷供危機問前同事借錢了,別生氣各位,阿斌沒借給他還拉黑了他的微信。

阿斌感嘆,別看金融人聊起金融問題頭頭是道,其實自己的金融規劃一點也不明確,許多金融人(不僅是基金經理,還有基助、研究員、交易員、投行的承攬承做等等)都在2020年、2021年的高點上了車。

當時金融行業薪資高,公司能開出的薪資證明也高,所以有不少不到30歲、家庭條件也一般的金融人敢背千萬以上的房貸,但是沒想到金融行業收入滑坡滑得這麽厲害。滑坡前月薪10萬,滑坡後月薪2萬,但是貸款可能每個月要6、7萬,要是平時再大手大腳一點沒啥存款的人,3-5個月就撐不住了,根本等不到市場回暖。想賣房?期房的產證還沒下來沒法賣。

甚至退薪板上釘釘以後,退薪貸都「應運而生了」,一些人可能還真得貸款,假如2020、2021、2022這三年你的收入每年300萬以上,你是不是也敢考慮上千萬的房子了?結果錢都買了房子,這兩年薪資又急速縮水,現在還讓你退薪,這是不是要麽就「退薪貸」,要麽就賣房唄。

所以,金融圈的紙醉金迷、浮誇社交只是鼎盛時期的「副產品」而已。都說金融人:

1965-1980年的,在金融圈淘金

1980-1985年的,在金融圈吃肉

1985-1990年的,在金融圈喝湯

1990-1995年的,在金融圈還有個碗

結果95後的金融新人們沒出新手村,就被迫站在十字路口了,當高考排名前0.1%的人沒拿到前10%薪資的時候,誰還來得及社交炫耀啊,先努力活著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