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農光互補模式:為中國農業升級開辟一條新道路

2024-10-06三農

新模式、新業態正成為中國農業的新出路~

有數據顯示,在相同地力條件下,創新型農光互補模式相比對照組可實作增產0.4%至4.5%;取得了小麥增產、光伏增效的「農光兼得」成效。

近些年,國家大力推崇:綠色農業。 其中農光互補模式作為綠色農業重要模式被新農人認為是新農業新農村的香餑餑。

除了,「農光互補」計畫是幹旱半幹旱農村地區實作城鄉統籌綠色發展的有益探索,更是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新樣式。

一、何謂農光互補?

所謂「農光互補」是在不改變土地性質情況下,立體綜合利用土地,上方光伏板發電,光伏板下兼顧農業生產的一種產業協同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農光互補,作為一種創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其核心在於將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具體而言,它指的是在農業土地資源上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同時利用光伏板為農作物、食用菌及畜牧養殖等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從而實作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還促進了農業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為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另外,農光互補的定義中蘊含了其獨特的特點。

首先,它實作了土地資源的雙重利用,即在同一地塊上同時進行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產出價值。

其次,農光互補模式註重生態環保,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其無汙染、零排放的特點與綠色農業的發展理念相契合,有助於推動農業的永續發展。

再者, 該模式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光伏發電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農業生產的增值也進一步提高了計畫的整體收益,實作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雙重目標。

最後,農光互補模式具有廣泛的套用場景和靈活性,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需求進行客製化的設計和實施。

截止目前,農光互補模式以其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態環保理念、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套用場景等特點,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套用前景。 在未來的開發中,農光互補模式有望成為推動綠色農業發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力量。

二、3大優勢:核心土地增值,農民增收

農光互補作為一種創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其優勢不僅體現在單一方面,而是多維度、深層次的。以下3點是農光互補的3大優勢:

1. 提高土地利用價值

農光互補模式透過在同一地塊上整合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傳統農業模式下,土地主要用於農作物種植或畜牧養殖,其利用方式相對單一。而農光互補計畫則巧妙地將光伏板架設於農田上方,既不影響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和通風條件,又充分利用了原本閑置的空中空間進行發電。這種立體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有效緩解了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同時,光伏板的安裝還為農作物提供了適度的遮蔭效果,有助於調節農田小氣候,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2. 增加農民收入

農光互補模式為農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首先,農民可以透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收入,這部份收入穩定且永續。其次,光伏電站的營運和維護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力,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薪資性收入。此外,光伏板下的農作物種植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由於光伏板的遮蔭作用,部份耐陰作物在光伏板下生長得更好,農民可以種植這些作物並銷售獲利。更重要的是,隨著農光互補計畫的推廣和規模化發展,相關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也將為農民帶來更多增收機會。

3. 保護弓境

農光互補模式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展現出顯著優勢。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發電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汙染物排放,有助於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溫室瓦斯的排放。同時,光伏板對農田的遮蔭作用還有助於降低地表溫度、減少水分蒸發,從而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此外,農光互補計畫還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綠色轉型。在光伏板下種植作物時,農民更傾向於采用有機耕作、生物防治等環保措施,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保護土壤和水源免受汙染。這種綠色農業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還有助於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當然,除了以上3點優勢之外,農光互補模式還解決了能源安全和資源迴圈利用難題,加速了農業的工業化、產業化行程。

三、4大問題,其中政策風險最大

農光互補作為一種創新的農業發展模式,盡管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以下是對農光互補存在問題的深度分析:

1)計畫落地難

農光互補計畫的落地難主要體現在土地獲取、規劃審批及利益協調等方面。首先,土地是農光互補計畫的核心資源,但優質農業用地往往受到嚴格保護,限制了光伏電站的建設。

同時,土地流轉過程中涉及多方利益主體,包括農戶、村集體、地方政府等,利益協調難度大,導致計畫推進緩慢。其次,計畫規劃審批流程復雜,需要跨越多個部門,審批周期長,增加了計畫的不確定性。

此外,部份地方政府對農光互補計畫的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推動機制,也影響了計畫的落地實施。

2)政策界定風險

農光互補計畫涉及農業用地與光伏發電的雙重內容,政策界定上存在一定風險。一方面,不同地區對農光互補計畫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一,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和規定,導致計畫在審批、建設、營運等環節面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政策調整也可能給計畫帶來風險。例如,隨著國家對耕地保護的日益重視,對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限制越來越嚴格,可能影響到農光互補計畫的用地審批和後續發展。

另外,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和漏洞,給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進行違規建設和營運。

3)投入成本昂貴

農光互補計畫的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主要體現在光伏裝置采購、安裝、運維以及農業設施配套等方面。光伏裝置的技術含量高、更新換代快,導致采購成本不斷上升。同時,光伏電站的建設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施工和偵錯,增加了人力成本。

此外,農業設施的配套建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灌溉系統、溫控系統、種植基質等。高昂的投入成本使得農光互補計畫的門檻較高,限制了其規模化發展。

4)標準缺失

目前,農光互補行業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導致計畫建設和營運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缺乏標準使得計畫品質參差不齊,部份計畫存在設計不合理、施工不規範等問題,影響了計畫的發電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益。另一方面,缺乏評價體系使得計畫效果難以量化評估,無法為政策制定和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標準缺失還可能導致市場競爭無序化,部份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計畫品質,損害了行業整體形象和發展前景。

其實,從以上4點來看,政策風險是農光互補的最大的風險,除了政策穩定性之外,還有就是政策的包容性。 農光互補模式只是農業農村升級的一部份,監管固然重要,但是放手才能重生。

四、5大模式:開辟農業新道路

農光互補作為現代農業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重要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形成了多種新模式。以下是詳細分析農光互補的五大新模式:

1. 光伏種植

光伏種植模式將光伏板鋪設在農業大棚或溫室的頂部,利用光伏板下方的空間進行農作物種植。

這種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還透過光伏板為農作物提供了適宜的光照和溫度環境。光伏板能夠有效阻擋部份紫外線,減少病蟲害,同時反射部份光線,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光伏種植模式適用於各種蔬菜、水果及藥用植物等,實作了農業生產的綠色高效與能源生產的清潔永續。

2. 光伏養殖

光伏養殖模式將光伏發電與畜牧業相結合,透過在養殖場屋頂或周邊空地安裝光伏板,利用光伏發電為養殖場提供電力支持,並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光伏板下方的空間可用於畜禽養殖,形成「上發電、下養殖」的立體布局。

此外,光伏板還能起到一定的遮陽降溫作用,改善畜禽的生長環境。光伏養殖模式不僅提高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還促進了畜牧業的綠色轉型,減少了養殖過程中的碳排放。

3. 光伏水利

光伏水利模式利用水面或水庫周邊空地建設光伏電站,將光伏發電與水利灌溉、提水等系統相結合。光伏板產生的電力可用於驅動水泵、提水站等裝置,為農田灌溉提供清潔能源。同時,光伏水利模式還促進了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透過智慧控制系統,可以實作光伏發電與水利灌溉的精準匹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浪費。

4. 光伏村舍

光伏村舍模式將光伏發電引入農村住宅建設,透過在屋頂、院落等空閑區域安裝光伏板,為農村居民提供清潔電力。這種模式不僅改善了農村地區的能源結構,提高了能源自給率,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永續發展。光伏村舍模式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光伏發電與農村環境整治、生態旅遊等相結合,打造綠色宜居的鄉村生活環境。

5. 光伏生態

光伏生態模式強調光伏發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透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實作光伏發電計畫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該模式註重光伏電站的生態修復功能,利用光伏板下方的空間進行植被恢復、水土保持等工作。同時,光伏生態模式還註重生物多樣性保護,透過合理設計光伏陣列布局和植被配置,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遷徙通道。光伏生態模式不僅提高了光伏發電計畫的綜合效益,還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

農業行業觀察認為,除了以上5個模式之外,農光互補模式與其他商業模式相結合,還衍生出「牧光互補」、「漁光互補」、「茶光互補」等形式。比如, 光伏與休閑農業,誕生農光休閑一體化計畫,實作農光互補,休閑農業多重盈利的方式,助力中國農業新方向、新道路, 從而真正實作農光互補推動產業升級的功能與價值。

五、3大發展趨勢,等待政策助力

農光互補作為現代農業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其發展趨勢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以下是對農光互補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與闡述:

1. 政策逐步解禁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視,針對農光互補計畫的政策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確了農光互補計畫的用地管理、電價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尤其是針對光伏用地政策的調整,雖然短期內對一些計畫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政策的逐步解禁將為農光互補計畫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細化,農光互補計畫在審批、建設、營運等環節將更加順暢,進一步推動其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2. 認可程度加大

隨著農光互補計畫的成功實踐和社會認知度的提高,其認可程度正在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開始認識到農光互補計畫的多重效益,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等。這種認可度的提升不僅體現在計畫數量的增加上,還體現在計畫品質和效益的不斷提升上。

未來,隨著農光互補計畫在更多地區、更多領域的推廣套用,其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將進一步增強,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 成本將會逐步下降

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顯現,農光互補計畫的成本將會逐步下降。一方面,光伏元件、逆變器等關鍵裝置的成本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而不斷降低;另一方面,農光互補計畫的規模化發展也將帶來建設成本的攤薄效應。

此外,隨著政府對農光互補計畫的支持力度加大和融資渠道的拓寬,計畫的資金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成本的下降將提高農光互補計畫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該領域,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最後,農業行業觀察小結一下,除了帶動農業轉型升級,農光互補」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光伏裝置制造、安裝與維護、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為鄉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農 光互補模式不僅僅解決農業效率、效益難題,還帶動中國農村產業鏈革命 。由此來看,這或許是利國利民的好計畫。(文/竹一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