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浙江男子白天賣魚虧本,晚上賣魚賺上億,網友:他給魚「鍍金」了

2024-10-04三農

文 | 小丫

編輯 | 小丫

浙江小夥白天賣魚賠本 晚上卻靠它賺上億 網友:這是「點石成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總有一些人,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敢為人先的勇氣,找到財富的密碼, 實作人生的逆襲 ,浙江台州的余淳,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 他養殖的黃魚 ,白天平平無奇, 到了夜晚卻身價倍增 ,甚至一晚上就能賣出百萬天價,他也因此被稱為「點石成金」的養魚奇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故事要從2017年說起 彼時 ,在台州一處靜謐的魚塘邊,每當夜幕降臨,都會響起一陣陣清脆的敲擊聲,這聲音並非來自傳統的捕魚作業,而是余淳獨創的「深夜捕魚」方式,他所捕撈的,是一種名為黃魚的珍貴魚種,這種魚白天通體雪白,毫不起眼,但到了夜晚,卻會披上一層金色的「外衣」, 身價也隨之暴漲數十倍

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來, 黃魚的皮膚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色素細胞 ,遇光會變白,只有在黑暗的環境下才會呈現出耀眼的金黃色, 正是抓住了這一特性 ,余淳將捕魚時間選在了夜晚,並利用敲擊聲將黃魚聚集在一起, 方便快速捕撈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黃魚的金黃色澤 ,余淳對捕撈和保鮮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捕撈上來的黃魚,必須立即放入黑色的塑膠袋中, 並用棉被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防止任何光線照射,為了保證魚肉的新鮮度, 還要在冰桶中放入大量的冰塊 ,為黃魚打造一個低溫、避光的「移動豪宅」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余淳的「深夜捕魚」策略 看似簡單 ,實則蘊藏著深刻的市場洞察力和商業智慧,他巧妙地利用了黃魚的生物特性,將時間差轉化為價格差,成功打造了差異化的產品優勢, 在競爭激烈的水產市場中贏得了主動權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麽 余淳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自己的「黃金魚塘」 實作財富積累的呢?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時間回到1998年 彼時 ,余淳還是一名在外貿公司工作的普通職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品嘗到了一道家鄉特色的家燒黃魚,這道菜不僅勾起了他兒時的味蕾記憶, 更點燃了他心中的創業夢想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經過一番市場調研 余淳發現 ,野生黃魚資源日益枯竭,市場價格居高不下,而圈養繁殖黃魚卻尚未得到普及,敏銳的商業嗅覺告訴他,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商機

圖片來源於網路

黃魚養殖並非易事 ,這種魚對水質、溫度等環境因素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生病死亡, 而且深海養殖還要面臨台風等自然災害的威脅 風險極大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盡管困難重重 ,但余淳並沒有被嚇倒,他毅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拿出全部積蓄, 投入到黃魚養殖事業中 ,2001年,他從挪威引進了15萬枚優質黃魚苗, 在遠離陸地50多公裏的深海海域 ,搭建起自己的第一個「海上牧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深海養殖, 環境惡劣 ,成本高昂,余淳的第一批黃魚苗損失慘重, 但他並沒有氣餒 ,而是不斷總結經驗,改進養殖技術, 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深海養殖黃魚的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新的挑戰接踵而至, 由於黃魚對低溫環境耐受性差 ,傳統的養殖模式只能在每年溫暖的季節進行, 導致黃魚生長周期長 個頭偏小 ,市場競爭力不足

為了突破瓶頸 余淳大膽提出了「接力養殖」的設想 ,他計劃將黃魚苗先放在浙江沿海養殖,等到冬季水溫降低時,再將它們運往水溫較高的福建海域繼續養殖,等到來年天氣回暖後再運回浙江, 以此實作黃魚的跨區域、不間斷生長

這一想法在當時可謂是聞所未聞 許多人都質疑其可行性 ,認為運輸成本過高, 而且長途運輸過程中魚苗的成活率難以保證

但余淳堅信, 只有敢於打破常規 ,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他頂住壓力, 克服重重困難 ,終於在2017年冬天,成功將250萬尾黃魚苗從浙江運往福建, 實作了「接力養殖」的突破

事實證明 余淳的冒險是值得的 ,經過「接力養殖」的黃魚,不僅個頭更大,肉質也更加鮮美,市場售價遠高於普通黃魚, 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報酬

如今 余淳的黃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他的「黃金魚塘」遍布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 他的優質黃魚也走上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從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到坐擁億萬財富的「養魚大王」 ,余淳的成功並非偶然,他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毅力, 都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

余淳的故事 ,是改革開放浪潮下無數創業者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譜寫著奮鬥的篇章 也為中國經濟的騰飛貢獻著力量

你如何看待余淳的「深夜捕魚」經?你認為他的成功模式可以復制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