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老鐵路立大功!中企拿下寮國9.84億噸鉀礦,扭轉中國缺鉀局面?

2024-10-27三農

此前國際社會盛傳一個說法 ,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供養了20%的人口,但同時也消耗了33%的化肥。 意思是中國之所以能在有限的耕地上實作自給自足,強大的化肥工業可謂功不可沒。可問題是,中國化肥資源嚴重稀缺,常年過度依賴進口才能滿足內需。

而在最近,中國鉀礦業迎來了重大喜訊。藏格礦業宣布,旗下的藏格寮國公司已經獲得了寮國永珍塞塔尼縣巴俄縣的鉀鹽礦勘探權,將獲得 9.84億噸 的氮化鎵資源量。

9.84億噸是什麽概念?要知道, 整個中國已探明的鉀資源儲量也不過10.5億噸 , 寮國與中企的此次合作,極大的緩解了中國鉀礦緊張的困境。可本次合作又與中老鐵路有何關聯呢?為什麽說中老鐵路在本次合作發揮了關鍵作用呢?

中國鉀資源的稀缺

化肥作為糧食的糧食,在農業生產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化肥共有三大件—— 氮磷鉀 ,中國的氮磷資源都較為富足,唯獨鉀資源十分稀缺。

鉀的缺失會嚴重影響作物的新陳代謝,導致病蟲害與倒伏的風險急劇增加,輕則引發減產,重則顆粒無收。2017年內蒙古發生過一次農民使用偽劣化肥事件,經檢查,該批次硫酸鉀化肥的實際含鉀量竟然為0,最終導致了 兩萬畝馬鈴薯大幅減產。

縱觀中國耕地資源局勢,近 56%的耕地 都需要大量補鉀,且越往東南情況越為嚴重,尤其是湖南、福建、廣東、海南多省的問題更為突出。根據統計,中國每年鉀肥消耗量為 1700萬噸 ,但國內總儲量卻只有10.5億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 3%, 產量也是只有10%左右。2023年,中國氯化鉀全年進口1157.43萬噸,較上年狂增45.84%,創下歷史新高。

全球多數鉀礦資源都掌握在 白俄羅斯、俄羅斯、以色列以及加拿大 手中,像Nutrien、Mosaic等世界五大鉀肥巨頭,更是占據了 行業72%的總產能 ,壟斷效應十分明顯。並且稍微了解國際局勢的都清楚,目前這些地區都不太平,巴以沖突、俄烏沖突幾乎影響了全球產地,這導致鉀肥市場在2022年之後沖上了歷史新高。

2022年中,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氯化鉀價格上漲到 每噸5100元 的歷史高位。迫使中國自2023年1月起,就開始對鉀肥實行 零關稅政策 ,這其中蘊含的資訊可謂十分復雜。

但所幸,我們有一個鉀礦資源十分豐富的鄰居——老 撾。 2023年的世界鉀肥大會開幕式上,寮國能源礦產部司長西蘇表示寮國至少擁有 133.6億噸鉀儲量 。這一數位是中國鉀儲量的13倍之多, 並且寮國的鉀礦埋藏淺、厚度深,開發成本低廉,價格也十分優惠,每噸價格只有2609元上下 ,唯一的缺陷就是平均品位可能劣於北美和東歐。

中國曾在「十五」規劃期間提出過 三三三戰略 ,即 1/3鉀肥進口,1/3境外投資,1/3鉀肥國產的格局

1998年開始,國內各大企業紛紛前往境外探索鉀鹽資源的開發,幾代人前仆後繼,諸多中企折戟沈沙,2009年中川礦業在加拿大奪得了9.09億噸的氯化鉀,訊息傳回國內四海皆驚,極大振奮了中企的海外探索欲。

奈何海外尋鉀並非易事,除了籌措資金外,還要克服海外法律、政策以及技術,利益與風險兼並。在過去26年間,中國企業一共在海外12國規劃了34個鉀肥計畫,但最終只有 東方鐵塔和亞鉀國際 的兩個計畫在寮國成功落地,可謂盡顯艱辛。

中國和寮國之間,現已開展了全方位、全產業鏈協作。今年2月26日,青海自然資源廳與寮國能源礦產部達成合作,將於未來三年對寮國11省的鉀鹽進行詳細勘察。中老之間本就存在高度經貿互補性,鉀肥目前已經成為了中國向寮國進口的第一大單品,在一帶一路的政治格局下, 藏格礦業、亞鉀國際、東方鐵塔 等諸多中企紛紛南下。

中老鉀肥合作

如今,中國已經有20多家中資企業參與到寮國鉀肥資源的開采勘探,比如 在寮國地區手握263.3平方公裏鉀鹽礦,10億噸氯化鉀資源,年產能預計可達500萬噸的亞鉀國際。持有194.8平方公裏鉀鹽礦,4億噸氯化鉀儲量,年產能力可達300萬噸的東方鐵塔 等等。

今年10月,中企藏格礦業再傳捷報,旗下子公司藏格寮國正式透過寮國的地質司批準,獲得了永珍塞塔尼縣以及巴俄縣區共計 157.72平方公裏的鉀礦 。藏格礦業在寮國永珍區的氯化鉀資源量也一舉來到了9.84億噸。

作為一家2023年2月剛剛進軍寮國鉀礦市場的新興企業,藏格礦業的此次收獲可謂意義重大,其首期氯化鉀計畫預計於2026年正式投產,產量將達到 每年200萬噸。

10月23日,寮國永珍召開了鉀資源開發國際研討會,各大建設單位、企業代表、科研機構共聚一堂,商談著中國鉀肥境外市場的未來。2024年中國對寮國的鉀進口量將達到 170.8萬噸 ,同比暴漲 181% ,寮國現已成為了中國海外市場最龐大的鉀肥基地。

而對於寮國而言,自身資源儲量雖然極為豐富,但由於缺乏技術、投資以及管理,蘊藏的龐大資源長期以來無法得到高效開發。 一帶一路的倡議讓中企在寮國掀起了鉀肥熱,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行業發展,可謂相得益彰、互惠互利。

而在中老經貿、資源往來越加密切頻繁的當下,中老鐵路的建成開通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條全長1035的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抵寮國永珍,在中國與東協之間搭建起一條便捷高效的黃金通道,也徹底啟用了寮國乃至東南亞的經濟血脈。

依托中老鐵路,中國生產制造的農產品、機電工業品大量銷往寮國,而寮國、泰國的天然橡膠和新鮮熱帶水果也得以直通中國。自2021年開通至今,中老鐵路的進出口貨物量突破了 1000萬噸 ,貨值達到了 400億元 以上,大卡車來回穿梭,貨櫃有條不紊的吊裝分撥。

但中老鐵路的所有效益,都沒有切實增加中國糧食安全系數要來的更加實在。中老鐵路激發大量鉀礦中企投資寮國,現已建立多個年產百萬噸的超級大礦點。僅2023年,寮國對華的交貨量就達到 171萬噸 ,而在四年前,這個數位只有 12.78萬噸 ,中老鐵路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註入了一針強心劑。

但目前,中老鐵路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那就是 貨運能力有些欠缺 。在寮國段,鐵路的設計坡度比較大,而目前列車的最大牽重力為2500噸,如果要運輸40尺的貨櫃,該線段最多只能運載32個貨櫃,而在國內卻能運載50個貨櫃。每節車皮以重60噸計算,那32節就是1920噸。

繼續假設每年中國需要透過中老鐵路從寮國進口1200噸鉀,那麽每天專列就是17列左右,長期以往中老鐵路將不堪重負。因此,日後中老鐵路的 增線提能 十分關鍵。

資訊來源:

礦業界:中國缺鉀究竟有多嚴重?
東方網:湄公河畔的產業奇跡丨中老共建「一帶一路」的「亞鉀故事」
澎湃新聞:關乎飯碗,不能敗的尋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