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承包43個縣,墊資50億,央視力捧的扶貧先鋒,如今被清光家底

2024-10-08三農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創業故事和商業傳奇。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傾家蕩產。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既讓人驚嘆又令人唏噓的故事,主角是曾經的"光伏扶貧大王"王柏興。

這個故事要從2016年說起。那一年,中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個叫王柏興的企業家橫空出世,他提出了一個聽起來特別牛逼的想法用光伏發電來幫助貧困縣脫貧。

說幹就幹,王柏興二話不直接在2016年的中國扶貧日論壇上一口氣簽下了15個縣的承包協定。這哥們兒是真有魄力啊!當時在場的人估計都驚呆了,心想這是哪來的土豪,這麽豪橫?

但是王柏興可不是在吹牛。他有底氣,因為有政策撐腰嘛。你想國家都說了要精準扶貧,他這不就是響應號召嗎?王柏興一點都不擔心錢的問題,反而大膽地進行先期墊資。2017年,他就墊資了50個億,承包了43個貧困縣。我的天,50個億這是普通人幾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王柏興這麽積極主動,自然引起了官方的註意。央視等官媒開始瘋狂吹捧他和他的中利集團。2017年8月,央視的【鄉村大世界】欄目還專門跑到安徽靈璧縣,在中利集團打造的光伏農場旁邊搞了個現場演出,還給王柏興做了專訪。那一期節目就是給中利集團做廣告。

到了2018年4月,中利集團在西藏瓊結縣建成了第一個光伏農場。這回【鄉村大世界】更是直接和中利集團一起合辦了一期"走進瓊結"的節目。這待遇,簡直是羨煞旁人啊!

在這種官方背書下,王柏興的光伏農場遍地開花,中利集團的業績也是蹭蹭往上漲。2017年,公司營收都快到200億了。要知道,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營收也就幾個億,中利集團這業績,真是牛得不行。

王柏興這人吧,有點飄。2018年,塔克辛心滿滿地未來3年要把貧困縣的承包數量搞到200個。200個縣這野心也太大了吧!但是他這話剛說完,政策風向就變了。

國家了前期光伏扶貧的經驗教訓後,對幫扶物件提出了新要求。以前只要是貧困縣就行,現在得重點幫助"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以前不要求光照度,能發電就行,現在得達到一定的光伏條件和發電量才行。以前貧困縣可以貸款,企業還可以入股,現在地方不能舉債,企業也不許入股。

簡單來就是能搞光伏扶貧的貧困縣範圍一下子就縮水了。為啥國家突然收緊了口袋?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聰明人太多了,再好的政策,總有人想方設法鉆空子、薅羊毛。

可能王柏興本人是真心實意想搞扶貧,但是具體到下面執行的時候,誰知道會不會出問題呢?反正政策一變,中利集團的日子就不好過了。2018年,公司營收直接下降,還出現了虧損。這一年,也成了中利集團走向衰敗的開始。

其實就算光伏扶貧政策不變,王柏興也扛不了多久。俗話說得好,再好的飯也要一口一口吃。可王柏興這哥們兒,步子邁得太大了。前期生怕被別人搶了先機,瘋狂舉債墊資,結果每年都要支付一大筆貸款利息。

你們猜猜,從2012年到2020年,中利集團平均每年要支付多少利息?6個億!這是什麽概念?就是說公司掙的錢,基本上都給金融機構打工了。金融機構的利息又不會降,但是光伏生意的利潤率在降,這不是遲早要完蛋嗎?政策調整,只是讓王柏興提前暴雷而已。

誰知道,禍不單行啊。就在王柏興最難的時候,他自己埋下的另一個雷也炸了。2021年,一個叫"專網通訊"的虛假貿易網被揭露出來,有13家上市公司都被坑了,中利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你說這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哪個不是人精怎麽還會上當?這裏面的彎彎繞繞,估計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利集團被坑慘了,一下子被卷走了23.5個億。這筆錢要是給我,我都不知道能瀟灑多少年。

中利集團遭殃了,王柏興自然也跑不了。身上的新賬舊賬,開始被一一清算。2021年12月,因為債務糾紛,王柏興被法院一次性拍賣了7.34%的股權。這一拍,就像是開啟了潘朵拉魔盒。到現在為止,王柏興已經被拍賣得只剩6.5%的持股,而且還是處於質押狀態的。

從法律上來王柏興雖然還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是家底兒已經被掏空了。你去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上一查,王柏興還有31條執行資訊呢。從當初的扶貧先鋒,到如今的老賴,這反差也太大了吧!

回顧王柏興的故事,真是讓人感慨萬千。他的經歷就像是一部商業版的"農村人進城"電影。剛開始雄心勃勃,想要靠光伏扶貧改變世界。結果呢?好心辦了壞事,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生意不能光看眼前利益,更不能盲目擴張。王柏興的問題就在於,他太著急了。一下子承包那麽多貧困縣,資金壓力肯定很大。再加上後來政策變了,他就像是被卡在了半山腰,上不去下不來。

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王柏興把公司的重心都放在了光伏扶貧上,結果政策一變,整個公司就陷入了困境。要是當初能多元化經營,或許就不會這麽被動了。

我們還要警惕"專網通訊"這樣的騙局。這種看起來很誘人的"商機",往往暗藏陷阱。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面的利益迷惑了雙眼。

王柏興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也反映了中國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大幹快上,到後來的精準施策,再到現在的鞏固脫貧成果,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和教訓。

王柏興的經歷就像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商業大戲。有激情,有理想,有冒險,也有失敗。雖然結局不盡如人意,但他在光伏扶貧領域的探索和嘗試,也為中國的扶貧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只是可惜,他沒能把握好尺度,最終陷入了困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一味地追求快速擴張,最終可能會顧此失彼。我們也要時刻關註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策略。在商場如戰場的今天,唯有與時俱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