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華全媒+丨全力以赴保供水——雲南抗旱一線走訪見聞

2024-03-28三農

今年以來,雲南全省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氣象幹旱發展較快。記者連日來在旱情較重地區實地走訪看到,各地正采取「地下找水、山泉引水、應急調水」等舉措,最大限度減輕旱災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昆明市石林彜族自治縣位於喀斯特地貌地區,當地已改造多個抗旱應急供水點。在長湖鎮一個供水點,石林縣東部地區供水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金有誌介紹,這個供水點從附近水庫調水,有10個放水口,可有效保障全鎮10個村的生產生活用水。

石林縣還積極抽調暗河水緩解旱情。記者在圭山鎮石夾洞抗旱應急工程提水泵站看到,從地下暗河抽上來的水流入蓄水池,再透過管道調節分流到3個片區進行供水。金有誌說:「這裏每天抽水4000方,分時段、分片區供水。」

「我們科學排程水資源,實施間歇性供水,已印發11座重點水庫供水排程計劃。」石林縣水務局黨委書記王琦說,石林積極提水入庫、提水並網,實施抗旱應急工程,加強農村飲用水抽樣檢測,全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

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彜族傣族自治縣同屬喀斯特地貌地區。窪垤鄉老茶己村多年前建成一個提水工程,記者見到老茶己村黨總支書記龍正義時,他正領著群眾維護水管。他說:「村裏有6個村民小組旱情較重,提水工程抽水可以保障900多名群眾用水。」

記者在老茶己村龍孔村民小組看到,當地排程元江消防大隊窪垤專職消防隊送來一車水,村民們挑著水桶有序接水。消防員李毅說:「一車水有3.57方,是從10多公裏外的水源點拉過來的。」據當地幹部測算,一車水可惠及上百戶群眾。

前來取水的71歲村民李明發告訴記者,當地積極組織消防力量送水到村裏,水接回去主要用來做飯。50歲的村民白玉能說:「很久沒下雨了,還好有送水的,幫了大忙。」

在窪垤鄉多個自然村,群眾自發在屋頂安裝接取雨水裝置,把水接到小水窖、水缸、水桶中儲存,作為生產用水。「群眾不想浪費一滴水,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拉水儲水。」窪垤鄉鄉長黃靈說,透過采取從集鎮調水送水、提水工程送水、發動群眾儲水等措施,保障基本民生。

元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目前,全縣共派出10個工作群組120余人分別到窪垤鄉等旱情嚴重鄉鎮(街道)指導抗旱工作,組織抽水9.51萬噸、拉水6591噸、送水1200噸,投入抗旱資金130余萬元,有效緩解農村人飲用水困難。

玉溪市華寧縣立足實際,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節水、後調水,先地表、後地下」的用水原則,多措並舉保供水、保民生。

在華寧縣青龍鎮革勒村,一股股清水從水管裏嘩嘩流進水井灣壩塘。作為烤煙主產區,青龍鎮利用已建設施,采取抽、提、引等措施增加庫塘蓄水。革勒村黨總支書記梁文建說,抽到壩塘的水能有效保障村民今年的生活生產用水。

雲南省水利廳介紹,去冬今春以來,雲南著力強化研判會商、動態摸排、科學排程合理利用水資源,透過開辟水源、實施管網延伸、拉水送水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確保每名群眾都有水喝。

「我家儲了一些水,夠用一段時間。」50歲的老茶己村村民龍玉春說,政府采取的措施得力,村民們的節水意識也很強,村裏老人沒辦法拉水,親友們都會去幫忙,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共渡難關。(記者林碧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