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品牌大咖說|劉思敏:打造城市品牌須立足自身找準特色

2024-06-28三農

中新經緯6月28日電 題:打造城市品牌須立足自身找準特色

作者 劉思敏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

劉思敏

今年以來,「國風」「國潮」成為啟用旅遊市場的重要元素。做香囊、賽龍舟、觀看非遺表演、漢服旅拍融合了文化、民俗與國潮元素,成為各大城市、古鎮吸引遊客的亮點;「西安都市圈」中的鹹陽、坐擁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的四川德陽、以陶瓷文化出圈的「瓷都」景德鎮等有歷史文化元素的城市旅遊訂單增長明顯。如何看待文化元素對旅遊的重要作用?為城市品牌建設帶來哪些提示?

旅遊的本質是四個對話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旅融合一直是必然的、重要的路徑。文化要產業化,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往往要透過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的方式實作。一般體現在四個對話:

一是與自然的對話。人們走入大自然,能夠享受大自然產生的強烈的視覺審美。旅遊過程就是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二是與古人的對話。唐朝詩人陳子昂在遊古幽州台時,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千古詩句,這其實也是他在與古人的對話。作為旅遊者,在遊覽長城等古建築時所成的感悟,其實都是與古人對話的過程。

三是與異鄉人的對話。生活方式現在已經成為旅遊的重要內容。旅遊者對於旅遊目的地的人來說就是異鄉人,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對於旅遊者也是異鄉人。人們到一些鄉村古鎮或著名歷史文化城市旅遊時,其實就是雙方互相觀察與了解彼此生活方式的過程。

四是與自己的對話。人們大部份的日常定居生活都有規律可循,而在旅遊時會把這種日常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拋開,進入另一種狀態,發現另一個自己,這是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當前古鎮、非遺表演、民俗活動等等成為旅遊的重要元素,也正與這些「對話」相關。比如從今年以來火熱的古鎮遊來看,不少江南古鎮的建築風貌依然保留著農耕文明鼎盛時期的狀態,透過旅遊產品的開發(如船娘的搖櫓船),其實就提供給旅遊者一種古代生活的場景、生活方式,讓旅客與古人實作對話、與異鄉人對話。

再如非遺表演、剪紙活動、祭祀活動,透過非遺文化與古人生活方式緊密連線。在這些文旅過程中,旅遊者遠離了已經習慣的近處,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推動下,到別處去尋找異鄉人、古人的生活方式,尋找差異。

此外,包括賽龍舟等活動,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民間有強烈的接受度。這些活動蘊含的文化因素,是旅遊的永恒吸引物,也成為旅遊城市品牌建設的重要因素。

依據自身文化底蘊塑造城市品牌

在大眾旅遊時代,旅遊者不再滿足於浮光掠影的淺層次的旅遊,必然要向高層次發展。更多的城市根據自身古鎮、民風、民俗等具有文化底蘊內涵的元素開發旅遊產品,也在依據歷史文化元素塑造城市品牌。對於如何利用文化元素塑造獨特的城市品牌,個人有幾點看法:

首先,根據自身歷史文化特點塑造城市品牌。一些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天然地具備文化基本素質,有文化遺產或涉及城市文化的相關文學作品,在社會上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西安、北京、南京等城市,今年以來文旅熱度持續提升,城市「國風」旅拍等旅遊產品備受歡迎;湖南嶽陽及湖南其他地方,因為是屈原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與龍舟等端午文化緊密相關,開展相關文化活動,有利於以文旅促進城市品牌建設。

其次,城市在現代化建設中要「不忘初心」。要利用文化元素塑造城市品牌,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忽略保護城市特點,註重保護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要開發相應依托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旅遊產品。如成都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註重保護歷史文化底蘊,依托武侯祠打造錦裏、寬窄巷子休閑街區,再如文殊坊與大慈寺街區類似,是以都市禪林、千年古寺文殊院為依托,顯著提升了城市品牌影響力。

再次,持續開發旅遊服務業。完善交通服務基礎設施,對服務文化元素塑造城市品牌、提高旅遊者滿意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上海利用交通便利、航班密集、城市基礎設施發達等綜合優勢,在打造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上占得先機,讓中國城市品牌有了更好向外傳達的視窗。

最後,充分、靈活地運用城市文化元素。如歷史故事、歷史傳說、民俗活動、非遺等等。比如北京延慶就利用東湖公園湖泊,以延慶媯水女傳說為基礎,演繹媯川戲水、鵲橋相會等;西安等城市利用年俗裏的非遺技藝,在皮影師傅的唱念做打間演繹千年前的傳說與故事。

此外,應當認識到,利用文化元素、「國風」「國潮」打造城市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許多城市雖然有潛力,但還應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可以調動專家學者等專業團隊的研究理論,更重要的是結合市場手段,思考如何能以普通公眾、旅遊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城市品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試錯。(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