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湖南省區劃調整可行性報告:長株潭合並晉級超大城市

2024-02-13三農

如果要概括湖南省的地貌特征,那就是「山青水秀」四個字。

全省面積21.18萬平方公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分為東西兩大地貌區域。省域內大部份地區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典型的中國南方景觀。這片熱土孕育了勤勞智慧的湖南人,他們開墾出千畝良田,締造了「湖南糧倉」的美譽。

40多年來,湖南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農業方面,湖南是全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水稻和玉米的育種水平居全國之首。

工業發展也異軍突起,高新技術制造業蓬勃發展,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崛起。

第三產業更是增長迅猛,批發零售、房地產、金融以及文化產業表現突出。

2023年,湖南GDP突破5萬億元,增長4.6%,經濟實力躋身全國前十。

在這幅畫卷中,最耀眼的一筆便是「長株潭」。這三座城市位於湘江中下遊,依傍湘江水系布局,地緣關系十分密切。如果用一種別樣的方式將它們連線在一起,定會成就一座更加璀璨的大都市。

長沙,這座城市名字的字面意思就是「長長的沙洲」,源自古代此地多沙洲的地理景觀。 在6000多年文明長河中,長沙漸漸成長為楚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到了近現代,這裏湧現出一大批仁人誌士,是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如今的長沙,早已不是古時候的「長沙獅子樓下,瀟湘妃子笑春風」。它已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城區常住人口突破千萬,是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中心城市。

株洲則以工業裕名於世,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重鎮。 如今,在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下,株洲正加快轉型,努力打造成為汽車、精密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高地。作為長株潭三市之一,株洲將進一步提升自身放射線力,帶動周邊縣城的共同富裕。

湘潭素有「潭城」「蓮城」的美稱,它的經濟支柱是農業與輕工業。 湘潭踞長株潭北端要地,是連線長沙、株洲的紐帶,在推動區域一體化開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傳統產業的生命力和新興產業的活力使這座城市煥發青春活力,正加速走向高品質發展的航道。

事實上,早在2007年,這一區域就被批準建設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品牌從此嶄露頭角。到2022年,長株潭正式晉級為國家級都市圈,這是繼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之後第四個、也是中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

這一區域包括三市全域,面積達到1.89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484萬人,經濟總量高達1.79萬億元。作為湖南省核心的增長極,長株潭承載了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任。在這裏,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蓬勃展開,高品質的城市生活也在逐步完善。

將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合並成一個超大城市,這一設想蘊含了極大的遠見。這三座同屬湘江文明的城市,本就是命運共同體,合二為一勢在必行。作為超大城市長株潭將匯聚起1484萬人的力量,GDP總量直逼2萬億。城市規模的擴大使長株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將大幅提升,必將加速崛起成為世界級城市。

長株潭超大城市的定位是什麽?

筆者認為具有三個層面的價值:

第一,是湖南乃至中部地區增長的新引擎。 湖南與中部省份發展水平相近,但與東南沿海城市群已形成明顯落差。打造超大城市有助於湖南加快趕超,並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到2035年,這座超大城市將放射線帶動中南部數省,為中部崛起提供穩固的支撐點。

第二,是推進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試驗田。 中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在超大體量下實作高效治理一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長株潭超大城市建設可以為這一課題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第三,是助力長江經濟帶崛起的新亮點。 超大城市建設可以突破傳統行政區劃界限,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加速長江中遊城市群跨區域協同發展。未來的長株潭將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有力支點。

長株潭超大城市建設無疑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需要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統籌兼顧、久久為功。

在新征程上奮勇前行的長株潭,其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廣。站在未來的制高點眺望,我們已隱約看到一座林立著摩天大樓的現代化城市雄姿,一片繁榮富裕的熱土正在這片中原大地上蓬勃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