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上海交大教授:中國養老金會不會在未來10-20年耗盡!獨生子女一代退休:攢夠356.81萬才能過上父母今日生活

2024-07-24三農

假如你今年30歲,你需要攢多少錢,才能在30/35年後過上和父母今天一樣的退休生活?

更小的時候你對「養老」二字沒有概念。20歲時你覺得人活到30就可以了。25歲你覺得退休就是再也不加班,永久終結「狗屁工作」,你將遠離塵囂,在大西洋上航行。30歲生日倏忽即至,班越加越多,薪水不升反降,而你的父母先後退休,花著國家按月發放的養老金,早買菜,晚遛彎,打牌、爬山、跳廣場舞。你頭一回覺得——這麽老去也不錯。你笨拙地檢視自己的社保帳戶和國家養老金報告,然後意識到,自己和同齡人已沒可能「自動」過上父母的退休生活。

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 到2028年(你34歲時)養老保險金將收不抵支,到2035年(你41歲時)將見底。

中國養老金實行「現收現付制」—— 用工作的人正在繳納的社保費支付退休群體正在領取的養老金。 繳納人數減少,領取人數增加,就會形成當期收支缺口。事實上,剔除財政補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2014年就出現了收支缺口,且缺口規模在不斷擴大。

上海交通大學網紅課程「養老金融和規劃」教授閆誌鵬今年47歲,剛出版了新書【三十年後你的錢夠花嗎】,課程和書討論的是同一個主題:這一代年輕人該如何規劃財富,以應對時代變動下的養老風險。

兩年前,也是因為考慮父母養老問題,閆誌鵬辭去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終身教職,回到母校上海交大的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擔任教授。高金學院是一所商學院,金融課程幾乎都開完了,需要他開設一門新課。閻誌鵬很清楚老齡化是中國社會接下來面臨的嚴峻挑戰,加上他有在金融機構做養老產品研究設計的經驗,決定開設中國大學第一門「養老課」。

閻誌鵬的學生是MBA學員,平均工作年限是9.5年,大部份來自金融機構,有著豐富的投資理財經驗。然而,這些財務敏感、擅長以錢生錢的學生,幾乎對養老毫無準備,認為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事情」。

閆誌鵬會提醒學生們註意現實。 現實是,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隨著第二波嬰兒潮(1962年-1975年)出生的3億人口相繼進入退休年齡,疊加持續低迷的生育率,養老金結余歸零的危機和應對迫在眉睫。

另外,中國有自己的歷史背景。養老金池快速見底,不能全怪「現收現付」。直到2014年啟動、2024年完成的並軌改革(體制內外兩套養老金制度並軌為同一套)前, 體制內人員無需為養老交一分錢,退休後養老金由國家承擔,這部份支出在數十年中留下了歷史缺口 ——並軌改革是為了促進公平,縮小不同身份、不同環境退休人員的待遇差異,但從現實看,無論體制內外,還是城鄉之間,養老金差距依然存在。

這直接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的選擇。

第一類被影響的年輕人正在經歷「養老金倒掛」——指一個家庭中, 體制內退休父母的退休金高於在職子女的薪資。 在一部份「被倒掛」的年輕人看來,辛苦打工是不可能了,不如做「全職兒女」,安心「啃老」;

第二類被影響的年輕人再三斟酌,調整了人生目標——奮鬥敘事從父輩的「下海創業」,變換到如今的「考公上岸」。

與之平行的,是第三類被影響的——那些斷繳社保的年輕人。他們在經歷失業或長期待業後,囿於經濟壓力,停繳社保。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曾表示, 當前中國16%單位和8%個人的名義費率仍是世界上社保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 在許多城市,落戶、買房、買車、子女上學都和社保相關聯。年輕人並非頭腦發熱,在生存危機面前,房、車、戶口已經無法成為他們價值序列的優先選擇。

上述三類年輕人代表了「躺平」的不同側面。「二十多年前根本沒有(躺平)這個詞,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覺得即使勞動再多,也很難買房、結婚、養孩子,幹脆直接躺平。目前看南韓、日本尤其嚴重,值得警惕。」這是今年4月,周小川在「中國養老產業論壇」上的發言。

周小川認為, 站在勞動者視角,當衡量養老金繳費貢獻大於所獲收益時,自然削弱繳費的積極性。

年輕人自顧不暇的同時,難免為未來心生擔憂: 再下一代是否有意願和能力來支持我們的養老金? 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中國2019年的養老金供養比是2.65:1,意思是2.65個參保人員供養一個退休人員;到2050年,這個數位將下滑到1.03:1—— 1.03個工作人供養1個退休人。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意味著獨生子女一代在無法預知退休時養老金夠不夠、有沒有的同時,將迎來比父輩更長的打工歲月。

閻誌鵬第一次感受衰老的時刻是35歲,也就是他的兒子出生那一年,他開始長白頭發。作為金融學教授,腦力一直是塔克辛賴的工具。這幾年,他開始感到記憶力在衰退,「有時候上一分鐘想做的事情,突然想不起來了」。他給自己立規矩,比如只使用那種沒有任何附加廣告、閃爍彈窗的搜尋網站,減少外界對自己的幹擾。

珍惜寶貴的記憶和專註力,只是人在衰老面前能做的一件小事。如何準備你的老年又是一件格外復雜、沈重的大事。

閆誌鵬提到首先應當是認知上的準備。隨著長壽時代到來, 社會對壽命、退休年齡的認知需要更新。 在過去100多年裏,人類的預期壽命平均每10年增加2-3歲。 我們比父輩的平均預期壽命長大概6-10歲, 而今天一個出生在已開發國家的孩子,有二分之一的機率能活到105歲。人類需要以「百歲人生」的目光重新規劃眼前的生活。

在認知充分的基礎上,閆誌鵬認為養老是一道務實的算數題——按照國際上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的財務保障」概念測算,在不同的平均預期壽命條件下,退休以後用於日常生活需要的收入要能達到退休前日常生活水平的70%-80%。「假設說你能活到100歲,22歲畢業工作,工作38年退休,余生還有40年。 那麽前38年的財富積累能不能支撐後面40年的退休生活?」

在物質保障的背後,更是我們如何想象晚年——你如何在身體、精力、能力不斷被衰老剝奪的時候,用足夠的金錢維持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生活。如果你對生命寄予了更多熱愛,那它還應當是一段豐富、健康、幸福的時光。

以下是鳳凰網和閻誌鵬的對話:

鳳凰網: 中國的養老金體系由哪幾方面構成?

閻誌鵬: 我們的養老金體系和全球其他國家差不多,即三支柱體系。

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金,它只提供很基本的保障——「保溫飽」。這一點可以從「養老金替代率」上看出,它是說你的退休薪資和在職薪資的比例。 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在上世紀90年代末約78%,現在是40%左右。 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養老金替代率」的 警戒線是55%。

第二支柱是職業養老金,它在中國只覆蓋了7000萬人。這種補充養老保險包括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前者針對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強制繳納,覆蓋率基本達到100%; 後者針對企業職工,在過去十多年裏保持著6-7%的參保率。

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它在2022年11月落地,目前已經超過6000萬人開戶,但是它存在一些問題。

鳳凰網: 存在什麽問題?

閻誌鵬: 美國的養老第三支柱在1974年推出,現在剛好50年,它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我們的個人養老金有超過6000萬人開戶,很了不起了。但是開戶得多,繳費得少,去年年底繳費總金額約280億(除一下人均繳了460多元)。 有的人為了拿開戶獎勵,就放了1塊錢。

個人養老金現在有762只產品,可供選擇的產品還是不夠豐富。比如為什麽不能允許我們個人投資海外資本市場,投資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我在美國的個人養老金帳戶在投資方面並沒有任何限制。政府是為了防止個人盲目投資,才對個人養老金產品可投資的範圍進行限制。 但限制也不能過多,一旦多了,就妨礙這個重要制度的推廣。

宣傳方面也存在問題。繳納個人養老金可以用來抵個人所得稅,然而 中國目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數才6000多萬, 如果只強調稅收優惠,那該制度對大多數人並沒有吸重力。

鳳凰網: 目前基本養老金的累計余額是多少?

閻誌鵬: 到去年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66億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包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年底累計結余8.24萬億元,其中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接近6萬億元。

鳳凰網: 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35年,養老金的累計結余將耗盡。這會發生嗎?

閻誌鵬: 中國的養老金會不會在未來10年、20年耗盡,這是很普遍的擔憂,這個擔憂也很實在。我們的養老金是現收現付制。每個人繳納8%進入個人帳戶,這筆錢完全屬於你自己;企業繳納16%進入社會統籌部份,用來支付現在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一旦養老金收不抵支,就會出現養老金缺口。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20年做出的預測, 2025-2030年,中國預計有8萬億-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 (註:如果剔除財政補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2014年即出現當期收支缺口)。

隨著老齡化行程的加速和加深, 養老金缺口(會)不斷積累。

鳳凰網: 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收支壓力是什麽?

閻誌鵬: 我用跑步這個詞形容中國老齡化的速度。 我們只花了21年,就從「老齡社會」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2021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4%,達到「深度老齡社會」標準。而在法國,這種轉變用了近150年。由於我們老齡化的速度實在太快,頂層設計、行業應對、個人層面都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中國現在的養老金供養比是2.6:1,也就是2.6位參保人員供養一位退休人員。到2050年,供養比是1.03:1—— 1.03位參保人員供養一位退休人員。

鳳凰網: 政府如何應對養老金的收支壓力?

閻誌鵬: 一是,對企業和勞動者增加稅收。 但是現在的稅負已經很重了,我個人認為這個舉措的空間不大。

二是,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 社保基金不是放在冰窖裏面,而是有投資收益的。根據我們的測算, 中國社保基金過去六年(指2017-2022年)的平均投資收益率是5.44%, 而加拿大養老保險基金(CPP)過去十年的年化收益約9.2%。關鍵這是幾萬億資金,平均每年的收益相差4%,就特別大了。怎麽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這涉及到國家的投資策略和政策制定。如果過於強調短期的安全性,就會放棄長期的增長性。

三是,延遲退休。 目前我們的經濟表現不是特別強勢,很多年輕人還在失業。我認為一旦經濟恢復、走強了,推遲退休年齡會逐步落實。日本、法國等國家都推遲了退休年齡。俄羅斯是在2018年世界杯開幕戰那一天,俄羅斯5:0擊敗沙烏地,普亭當天宣布延長本國的退休年齡。當然,延遲退休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年不斷地延長。

四是,鼓勵勞動者增加儲蓄和投資。 這也是為什麽從政府到金融機構都在大力宣傳、鼓勵個人養老金。

我覺得大家不要悲觀。養老金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國家兜底,國家有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的職責。我相信國家有能力和意願透過其他方式補足, 比如中央財政兜底、發行特別國債、劃撥國有資本等等。 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這麽做了, 把地方國有企業的利潤用於支付當地的社保基金。

鳳凰網: 公眾對延遲退休是有情緒的。

閻誌鵬: 大家的反應可以理解。但是,在過去100多年裏,人類的預期壽命平均每10年會增加2-3歲,也就是說, 我們比父輩的平均預期壽命長大概6-10歲。 1949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35歲,現在已經超過78.2歲,到2035年是81.3歲。今天一個出生在已開發國家的孩子,有至少50%的機率會活到105歲。我們已經進入了長壽時代,這意味著未來的養老金支出很可能被低估。

假設說你能活到100歲,22歲畢業工作,工作38年退休,余生還有40年。那麽 前38年的財富積累能不能支撐後面40年的退休生活? 壽命延長了,我們也必須增加財富的積累。

鳳凰網: 「1963嬰兒潮」出生的人在2023年全面退休,這給養老金發放帶來怎樣的沖擊?

閻誌鵬: 新中國成立後有三波嬰兒潮,分別是1950-1958年,1962年-1975年,1981-1997年。第三波的出現是因為前兩波出生的人集中進入育齡期。你剛才提到的1963年出生了近3000萬人。他們全面退休後會有明顯的養老金支出壓力,而我們去年新增的就業人口遠遠不足這個數位(註: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

鳳凰網: 有些失業的年輕人出於經濟壓力斷繳了社保。你是否贊同他們這麽做?

閻誌鵬: 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贊同這麽做。如果失業了,你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如果繳費預算有限,那麽選擇低的繳費基數,但盡可能延長繳費年限。繳得久但不中斷,比繳得多要更有用 (註: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

鳳凰網: 很多年輕人有「最後一代」心態,不相信下一代有能力和意願支持自己的養老金,這種心態會削弱繳納的積極性。

閻誌鵬: 這是代際之間的社會公平問題。 我們繳社保來支持現在的老年人,等我們退休的時候,下一代人會不會有能力來支持我們?我無法預測未來下一代的人怎麽做,這取決於很多的情況。

一是國家政策的演變,包括我剛才說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不高,投資政策如何演變,從而減緩人們對養老金的憂慮。二是推遲退休年齡,以及更新社會對老年的認識,以前認為60歲是老年人,以後可能75歲才算老年人。三是社會進步,尤其是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鳳凰網: 「養老金倒掛」現象(指長輩的養老金收入高於在職晚輩的薪資)是正常的嗎?

閻誌鵬: 有一些特殊行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收入相對高,比如政府機構、部隊軍官,或者是大型企業。他們除了基本養老金,還有第二支柱作為補充。兩種加在一起算的話,某個家庭退休人員的收入高於年輕人的薪資,是正常的。

但我認為這不是普遍現象。如果這個現象在很多家庭裏普遍出現,那就不正常了。

鳳凰網: 和老齡化城市相比,一座經濟發達、吸引大量年輕人就業的城市是否提供更具吸重力和保障的養老金?

閻誌鵬: 不同城市的退休金確實有差異。 你選擇到發達城市工作,那麽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薪資就高,你的統籌帳戶養老金領取額就高。

有人會擔心,萬一省的社保金不夠,拖欠怎麽辦?養老金牽涉到幾億人的切身利益,政府是相當重視和慎重的。 在過去19年裏,退休人員到手的養老金是持續增加的。 為什麽養老金替代率卻不斷下降,是因為養老金的增幅不及在職員工的薪資增幅。

如果哪一年養老金增加得特別少,老百姓會不開心。比如我父親今年的養老金漲了,但是我母親的沒有漲,我媽就會有疑問。我相信未來的養老金不會下降,估計還會不斷增長,可能漲幅不如大家預期。另外,如果養老金的漲幅不如通貨膨脹的漲幅,你的實際購買力也是下降的。

鳳凰網: 養老金還面臨著城鄉差距的問題。 2022年,中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領取人月均僅有204.7元。

閻誌鵬: 今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了20元。 你也知道,20塊錢只能吃一頓飯而已。對城鄉居民來講,靠基礎養老金肯定是不夠的。

在我們學校,很多清潔阿姨是農村的。她們很辛苦,清早就來學校工作了,一個月收入大概5000元。如果身體允許,農村上了歲數的人依然要在外面打工,為了養老能多一份保障。

農村年輕人也來到城市打工。他可能又開網約車,又送外賣,在多個平台工作。 現在中國靈活就業人口達到2億,其中部份勞動者是不繳社保的。 怎麽保障這部份人員的社保,需要政府、平台、學者共同思考,設計出方案。

也要提高勞動者的養老認知。很多人覺得我要存錢結婚,在大城市紮根,根本沒有錢考慮養老。這是一個認知偏差。暢銷書作家清崎和他太太做過一個決定,每賺1美元,就要拿30美分用於投資、儲蓄和捐贈。錢不夠花怎麽辦,就去兼職想辦法補足,但不會動投資儲蓄金。

在金融學裏,復利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利滾利」。 復利投資越往後,財富積累得越快。

鳳凰網: 「以房養老」在未來是永續的嗎?

閻誌鵬: 2014年的時候,國內保險業推出了反向住房抵押,相當於你把房子抵押出去,保險公司給你錢讓你養老,當你離開了這個世界,房子就歸保險公司。 但是實踐得非常不成功,到現在十年了,總市場規模才4個億。

原因之一是子女反對。人們普遍期望父母把房子作為遺產留給自己,如果房子以後歸保險公司了,會造成家庭矛盾。

另外,保險公司是以當前的房價來核算每個月給你多少錢。2014年房價在上行通道,當年是普通個人不願意這麽做,大家認為房價還會上漲。現在是房價下行通道,如果未來十年房價沒有漲,甚至微跌,保險公司就覺得不劃算了。

鳳凰網: 隨著樓市和經濟環境的變化,人們對房產的投資認識是否也需要調整?

閻誌鵬: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速度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從福利分房轉向商品房、城鎮化、貨幣供應量劇增、炒房、土地財政等因素造成了房價大幅上升。但是房地產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許房價能夠跟得上通貨膨脹,做到保值,但如果預期房價還會像過去那樣長期大幅上漲,可能會很失望。

某項投資是否合理,不能單看它是否有投資價值,還要看它和自己已有投資之間的相關性。假如房產已經占你全部資產的80%了,你還有必要再貸款加杠桿投資房產嗎?一般來說, 一個家庭每月在房產上的開銷應以不超過30%為宜。 當然了,在高房價的一二線城市,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突破30%,比如預期未來家庭收入會不斷增加,房產上的開銷也可以增加。

投資房產還有一個基本原則: 不要在投資房上耗盡你的流動資金。 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購房很吃力,租房也可以。

鳳凰網: 在經濟上行期和經濟下行期,人們對養老的態度有差別嗎?

閻誌鵬: 肯定有的。經濟下行期,企業和個人會擔憂利潤、收入。在投資方面,尤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養老方面,人們會覺得沒有必要做長期的準備,對吧?

這種時候 反而是投資和準備的好時機。 定投比較適合波動較大的市場,比如在市場大跌的時候,1萬塊錢定投可以購買更多份額,當價格回升,更多的份額就能幫你賺錢。在股市不太明朗的時候,你會擔憂風險,但是你可以投資儲蓄、保險產品,它基本上是不會虧損的。不管怎麽樣, 不能放棄長期投資的理念。

鳳凰網: 年輕人在網上討論,存夠多少錢就提前退休、躺平。你如何看待這種想法?

閻誌鵬: 像小紅書上有的網友特別節約,一個月只花多少錢,達到一個目標就退休了。一方面,這是可喜的,因為他們意識到節流對財富積累的作用, 比起開源,節流是你更能控制的。 比如我今天是在交大食堂裏吃10塊錢的面,還是在外面吃一頓300塊錢的大餐。

另一方面, 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財富未來未必夠用。 假如你存了200萬,不進行很好的財務規劃和投資,很可能一場重大疾病或者一場意外事故,你的錢就不夠用了。另外,現在的通貨膨脹率不高,90年代的通貨膨脹率一度上升到24.1%,你的購買力會因為某段時間通貨膨脹大幅上升從而急劇下降。

即使你達到了存款目標,我建議要不斷地對財富做整體規劃。我在學校講到財富框架分三個目標:

首先是最基本的保障性目標,無論發生什麽意外,我能拿出應急基金,保障我和家人能有尊嚴的活著;

其次是中長期目標,比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購房購車;

最後是夢想目標,比如你想讀個學位,想實作財富的向上跨越。那你可能要做高風險投資,但你要做好本金可能大幅甚至全部損失的風險。 即使你達到了200萬存款的目標,我建議你千萬不要躺平。

鳳凰網: 你父母的養老是如何安排的?

閻誌鵬: 我父親今年81歲,母親86歲,身體都不是很好。我原本在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教書,是終身教授。我回國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慮父母的養老,希望離家近一點。我母親去年5月在上海肺科醫院做肺癌早期的手術,之後每半年要復查一次,我在她身邊的話是一種精神支持。我父母目前是居家養老,生活可以自理,估計過一兩年要請保姆照顧。

鳳凰網: 你去考察過上海的養老院嗎?

閻誌鵬: 我去年在交大高金學院設計了一門新課,叫養老金融與規劃課。為了準備這門課,我實地走訪了一些養護機構,從高端養護院到社群養護院都有。

社群養護院一個月的費用大概5、6千元, 涵蓋吃飯、住宿和護理。如果你去 高端的機構養老,一個月至少1.5萬, 如果是重度護理,就要2萬以上了,這超出了很多老年人的經濟承受能力。

從盈利角度,不少養老院過得並不好,入住率不高。即使是保險公司建設的養老機構,很多也不賺錢,不過他們存在集團的聯動,比如透過養老機構賣養老保險產品。建設一個養老院對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照顧長者有很多方面的考量,比如法律風險,長者摔倒了怎麽辦?怎麽培訓和留住照護人員,讓他們對工作產生認同感?

我當時去了徐匯區的一家社群養老院,入住老人平均年齡是87歲,相當一部份人是有認知障礙的。我平時在學校見的都是年輕人,很少在一棟樓裏面一看,全是八九十歲的老人。

鳳凰網: 你在養老方面的準備和規劃是怎樣的?

閻誌鵬: 我30歲在美國工作的時候,就拼命為養老投資。大部份美國人22歲本科畢業就工作,為養老金做積累,而我已經落後了,我當時有危機感。於是,我不但投了美國的401(k)帳戶(職業養老金),還頂額投資了403(b)計劃。也就是說, 我為養老頂額投資了兩份錢。

我考慮到教授工作穩定,所以我選擇投資高風險的金融資產——我的養老金100%投資了美股。很幸運,美股大盤在2009年3月探底後漲了7倍多,我的養老金帳戶也隨之而漲。

很多人覺得美國人不存錢,其實是誤會。美國人開始工作的時候,大部份就投第二、三支柱的養老金計劃,開始為養老做積累。

我剛回上海時,我的家人暫時沒有跟我一起回來,我想我一個人沒必要住自己的房子,我就住在交大的教工公寓。我把我的房子租出來,這樣既省錢,也省時間,每天從公寓到辦公室只需要5分鐘,一日三餐在食堂解決。個人養老金制度一落地,我就繳了足額的1.2萬,今年是第三年。

我的學生是MBA學員,他們平均工作年限9.5年,有相當一部份人來自金融機構。按道理來說,這部份人對於投資養老的認知要比老百姓高。實際上,我發現不少學生認為自己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沒有必要為養老做準備,並且缺乏基本的認知——國家提供的基本養老金只能保「基本」,我們的預期壽命比父輩長。我認為,你越早為養老做準備今後就越輕松。

鳳凰網: 如果一位年輕人手裏有50萬存款,你會給他什麽養老建議?

閻誌鵬: 在不清楚個人的具體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的情況下, 一個簡單的建議是:使用「100減去年齡」的簡單投資法則, 它可以幫助投資者確定其投資組合中高風險資產(如股票、商品)和低風險資產(如債券、貨幣基金等)的比例。這個法則的基本思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投資者應逐漸減少高風險資產的持有比例,增加低風險資產的比例,以降低市場波動對其資產的影響,保護其積累的財富。

如果你現在30歲,那麽你應該將70%(100-30)的投資資金放在高風險資產上(如高度多元化的指數基金或ETF),剩余的資金應投資於低風險資產(如長期國債)。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對「100-年齡」法則進行適當調整,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可以選擇「110-年紀」法則。

鳳凰網: 獨生子女肩負著沈重的養老壓力,你會給他們什麽建議?

閻誌鵬:養老的壓力不僅僅是財務上,還有情感上和精神上的。 父母年紀越大,越需要子女情感和精神上的陪伴。獨生子女自己的事業要發展,要支持自己的孩子,這時還要照顧父母,確實壓力很大。

一個好的方式是盡早地、經常性地和父母溝通,了解父母對養老的真實需求: 是想居家養老,社群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是願意和自己住在一起,住得靠近,還是只需要自己經常性看望?是否需要經常性旅遊?願不願意雇用住家保姆等等。對父母的需求了解的越深越細致,子女就越能和父母一起盡早做規劃。例如,父母願意75歲後到離自己較近的機構養老,子女就可以提前了解附近養老機構的特點、費用,並在此基礎上做好財務規劃。

鳳凰網: 一位60歲老人擔心2035年養老金結余耗盡,會影響他的退休金。那麽,他現在是攢錢以應對可能的變化,還是無需擔心?

閻誌鵬: 首先,60歲還不算「老人」。在人的壽命不斷延長的今天,在「百歲人生」時代,60歲的人還很年輕。

其次,我對國家基本養老金的給付充滿信心。為其公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是一個國家應盡的義務。我相信我們的黨和國家有能力和意願為所有中國公民提供基本養老金。

但是,國家基本養老金只能是提供「基本」保障。如果想在2035年的時候,能夠在「基本」的基礎上活得更好, 對於已經退休且主要依靠基本養老金生活的60歲的人,我的建議是:節流、開源加儲蓄。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賺取額外的收入,並將額外的收入儲蓄起來,或投資在較低風險的產品上(如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鳳凰網: 假如你今年30歲,你需要攢多少錢,才能在30年後過上和父母今天一樣的退休生活?

閻誌鵬: 目前全國企業退休職工月平均養老金約為3500元,養老金替代率40%左右。假設退休人員在財務上較為富足,養老金替代率需70%,每月實際需要養老金6125元(=3500/40%*70%)。也就說,父母今天需要6125元/月過上不錯的退休生活。假設30年後國家提供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從現在的40%下降到30%。按照今天的購買力,你每個月自己要額外準備3500元(=6125*4/7)。

假設你可活到95歲,即60歲退休後還能生存35年。按照今天的購買力,這35年總共需要147萬元(=3500*12*35)。

假設未來30年,通貨膨脹率平均每年為3%,那你在30年後,60歲退休時需要356.81萬元(=147*1.03^30)。

排版 魏蔚

鳳凰網原創歡迎新聞線索和讀者意見

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1. 三十年後你的錢夠花嗎,閻誌鵬,中國工信出版集團

2. 怎樣養老,財新周刊,2024年5月27日

3. 周小川:探索個人帳戶養老金‘供一配一’模式,財新網,2024年5月7日

4. 中國老齡化報告2024,澤平宏觀,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