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蘋果種植很賺錢的一個大叔,資深農業人總結的3條大果園盈利經驗

2024-07-09三農

大叔今年已六十有余,卻思想前衛。時逢今年蘋果價格腰斬,大家都賠錢,而他家的蘋果卻掙好錢。大家都想更換新品種,而大叔去年就栽上了新品種。

我們村的大叔,雖然六十幾歲了,但思想卻很前衛。他是我們村最早的一個在網上銷售蘋果的,他還有自己品牌名子叫「崔大大」蘋果。他們家的蘋果一般都在網上賣完,有時候不夠還調別人家的貨。人家的蘋果收益那是杠杠的。

今年蘋果行情不好,大家存庫的都賠錢,大叔家蘋果一個袋子還管將近2.00元錢。蘋果價格不好,大家就想更換新品種,而大叔去年就種了一塊新品種。他家的一塊地伐了老果樹,去年栽了一半魯麗,一半愛妃。

大叔說,魯麗屬於早熟果,成熟期早,正好與晚熟富士錯開,這樣不管是管理還是銷售都能錯開,人也輕松,銷售也好賣。而愛妃屬晚熟品種,口感好,在網上銷售很受歡迎,價格也很好。

大叔每天都在地裏擺弄他的果樹,這些小樹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他精心管理,那個小樹擺弄的真是,要型有型,要旺勁有旺勁。我們都很佩服,他的精氣神和眼光。他每天都要去蘋果地裏看一看,樂此不疲。

現在的紅富士在全國種植面之廣,量之大,使我們不得不考慮紅富士產量過剩,銷售壓力大,怎樣才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我們果農辛辛苦苦管理,為的就是多賣幾個錢。

今年蘋果不值錢,有好多果農都說好賴管理吧,還不知道能賣幾個錢,少點投資,價格不好就得減少投資。可今年的行情,好蘋果價價格也不低,我覺得還是管理個好蘋果才對,最起碼好賣,價格肯定也高於其他品質的蘋果。

規模化種植的果園要實作盈利,首先得保證自己能活下來,能長期地生存下去,才會有機會實作盈利。

一、

規劃定位要準確。

關鍵點:優勢的品種+優勢的產區+優秀的團隊。

優勢的品種:不要去追最火的品種,比如陽光玫瑰葡萄、藍莓等,更不要去選一些稀奇古怪的品種,要選一些有市場發展空間的、同時又符合人們消費理念轉變和昇華需求的。

以前大家吃水果都只是關註在甜不甜,後來慢慢地轉變到脆不脆、香不香,再到最後會關註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好處,也就是它的營養價值。

現在,消費者吃水果不單是解決舌尖上的快感,更多的是關註水果的保健養生效果,這是一個趨勢,也是我們選品種的一個參照,健康性保健性的水果將是未來的主流水果。我從當初選種火龍果到現在專種百香果,也是出於以上考慮的。

優勢的產區:在品種選定之後,我們就要去尋找適應這個品種生長發育的產區,包括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環境資源等。

千萬不能逆天,不要試圖去改變農作物的生長規律,這樣會付出很多,甚至慘痛的代價,這些事就留給科研部門。我們要的是高產量、高品質,最後實作高報酬。

優勢產區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所選的產區要有利於自身計畫的發展,有利於把計畫打造成該區域的龍頭計畫。也就是,我們要在短期之內,成為該區域該產業的老大,成了該區域的老大了以後,從市場資源的角度來講,所有大的經銷商都會找你。

因為他不找你,他拿不到足夠的貨,農戶的貨他也看不上,這時,話語權就掌握在你手上了。

還有就是從政府資源來說,我們成了這個區域老大後,政府也會給我們一些幫助和支持。

優秀的團隊:包含掌舵人、高層決策者、田間生產管理人員(含技術員)、市場行銷人員等。

掌舵人對市場的洞察和前瞻效能否得到高層決策者認同和支持,這非常關鍵。

田間生產管理人員一定要有能力讓土地的利用率最大化,實作高產,生產出高品質的商品果,甚至精品果。有產量了、有品質了,才有機會賣到錢,才有機會實作盈利。如果連果都沒有,那什麽都別談了。

市場銷售人員一定要加強和田間生產管理人員的溝通,即時了解基地生產情況,以便做好市場布局,提升產品附加值。

二、

資金的合理分配

關鍵點:3+3+4黃金法則。

計畫預算可用總投入按30%+30%+40%來規劃使用。

30%用於規劃種植、生產。比如說說手頭有1000萬元,只能規劃300萬元的種植規模。

30%用於產品包裝宣傳推廣以及銷售渠道和銷售團隊的建設。

40%作為備用金,不到關鍵時刻,不能動用。一旦前面所規劃的300萬元的種植計畫出現了問題,還可以再動300萬元來翻身,也就是前面所講的「保證自己能活下來」,才有機會實作「盈利」。

三、

標準化

關鍵點:建園標準化+操作標準化(盡量避開用人的風險)。

1、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從建園選址開始,一定要從標準化角度來規劃設計果園,盡可能實作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從而減少人工的投入。人工用的越多,存在的風險就會越大,人是最難管的,因為人的隨意性很大。我們在2016年試種百香果的時候,就是因為人工施肥的隨意性,使得試種區域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因此,人是我們農業種植投資者最大的風險。

2、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包含種植管理標準、品控標準和危機處置標準),並督促嚴格執行,以便出現問題時方便追溯和及時啟用應對方案,從而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