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百姓故事 | 兩代煙農的「煙葉情」

2024-01-10三農

深冬時節,對於忙碌了一年的煙農來說,正是可以歇口氣的時候。但對於郟縣李口鎮白龍廟村煙農王子浩來說,還得忙上一陣兒。

盤算著利用短暫空閑,他要和李口煙站站長張新帥,還有一對一指導他種煙的煙技員謝顯峰「切磋切磋」。

1月3日下午,筆者來到王子浩家,其妻趙延培說:「晌午飯吃罷,碗一丟,就去煙站了,恁去那兒找他,準在。」

果不其然,來到李口煙站,王子浩和張新帥、謝顯峰正聊得熱鬧。

「光蠻幹不行,還得分析、復盤、總結。要想當好新時代煙農,要常琢磨技術。」王子浩坦言,他把張新帥和謝顯峰當成了「智囊團」。

說是「智囊團」,並不誇張,確實是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王子浩從種煙「小白」成為煙葉種植的一把好手。

父親勸他返鄉種煙

王子浩今年35歲,10年前中專畢業到鄭州富士康打工。雖是打工,但王子浩也「打」出了名堂,連續3年被富士康評為優秀員工,富士康還出資讓他報名參加了武漢大學的函授大專班並取得大專文憑。「當上領班後,手底下管理著100多人。」提到在富士康工作的時光,王子浩至今都很自豪。

「我們夫妻倆都在外地打工,父親勸我回來,還說現在回鄉種煙不比在城裏打工掙得少。」王子浩說。

王子浩的父親王占民今年58歲,種了30多年煙,因此勸兒子回來種煙,他是有底氣的。

郟縣是河南省煙葉種植核心縣、濃香型烤煙核心區,煙葉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8萬畝(1畝≈666.67平方米)以上,而李口鎮是該縣煙葉種植大鎮。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李口鎮政府積極探索煙葉產業發展新路子,透過示範帶動、技術支持等措施,引導群眾種植煙葉,以煙葉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他勸父親學習技術

2018年,也就是國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年,王子浩返鄉創業當起了煙農。

起初,跟著父親種,在父親承包的20畝煙地裏摸爬滾打。「從記事兒起,我就跟著父親到煙地裏掐煙,二三十年過去了,再跟著父親到煙地,心裏很不是味兒。30多歲的人了,還跟在父親屁股後頭,讓他操心。」王子浩說。

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多學技術,幹出一番天地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特點。相比父輩傳統的種煙方式,王子浩更註重利用科學技術。

王子浩(左)在煙地裏向市煙葉生產技術中心工作人員請教煙葉種植技術(資料圖片)。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供圖

「以前,我父親他們炕煙,都是用燒煤的烤房,吃苦受累,還不環保。如今,我們用上了電烤房,濕度、溫度甚至烤房內煙葉的變化情況,我手機上一點,即時都能看到。」說著,王子浩演示起了手機上安裝的「智慧烘烤科學家」App。

「種了一輩子煙,攢了半輩子的經驗,沒想到被一個手機軟體全都‘學’走了,不但省時省力省錢,而且烤出來的煙色澤金黃,油分還足,輕輕松松都能賣個好價錢。」王占民說。

靠著愛學習、愛鉆研,5年間,王子浩也成了煙葉種植的一把好手,不僅自己種植煙葉,還加入了李口鎮煙葉種植合作社。今年,他除了烘烤自己家的20畝煙葉外,還在合作社的安排下,為其他煙農烘烤了20多炕烤煙,光是這一項就增收15000多元。

「跟煙葉有關的活兒,他都會幹。像這樣的新煙農肯學肯幹,我們也心甘情願多教多幫。」這話,張新帥是發自內心的。

自己致富也帶動就業

種煙給李口鎮煙農帶來的實惠是實打實的。拿王子浩為例,去年種植了20畝煙,凈賺六七萬元;管理育苗大棚期間的3個月,收入1萬多元;烘烤期間,炕煙又賺了1萬多元。一年下來,僅靠煙葉種植、加工,他就收入9萬多元。

「賺錢是一方面,關鍵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王子浩說,「為了輪作倒茬,我今年還流轉了20畝地種紅薯。這樣煙薯輪作對煙葉生長有好處,還能增加收入。」

「有技術、有信心、有幹勁兒,俺明年還會繼續種。」王子浩很欣慰,現在回頭看,放棄打工回家種地的選擇沒錯。

最讓王子浩欣慰的是,過去在富士康給別人打工,是人家給他發薪資。「我們優先使用村裏的困難戶或是家有病人出不了遠門打工的,幫助這些人就業。現在,我和俺爸長期工、短期工用了20多個,是我給他們發薪資。」王子浩說,煙農也得有社會責任感。

兒子有兒子的欣慰,父親也有父親的驕傲。「現在村裏的人提起俺,都喊俺‘子浩他爸’。兒子種煙有技術,帶動更多的鄉親走上致富路,好啊!」王占民說,「這一切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鄉村振興的好時代。」

(本報記者 毛璽璽 通訊員 李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