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天府林改進行時|雅安市雨城區:探索合作經營機制 盤活集體林地資源

2024-09-13三農

來源:【綠色四川】

四方村,隸屬於雅安市雨城區望魚鎮,幅員面積2.7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3萬畝,占比達85%。受世界銀行貸款造林等政策影響,該村林農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柳杉林。由於自然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宜,柳杉林生長迅速,但因栽植密度過大,缺乏撫育間伐等營林措施,林中光照營養不足,進入中齡林後生長受到抑制,成林不成材,成為典型的「黑森林」。由於該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條件比較落後,經濟發展相對遲緩,農村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林農無力經營「黑森林」,存在「有地無人管、有人無力管、有力無技術」的現象,資源富集與經濟落後反差明顯。

中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策出台以後,雅安市雨城區以放活林地經營權為突破,以林業計畫為支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建設,將林農散戶林地聚集起來,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四方村試點探索「林業計畫+村集體+企業+林農」合作經營機制,吸納林農參與集體林經營3000余畝,逐步實作「林地增效、林農增收、集體收益、公司發展」的多贏局面。

探索:以林業計畫為依托,開展合作經營

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和林業部門指導下,四方村村集體以林業計畫為依托,引進專業化的雅安市振瀚林業有限公司,探索實施「林業計畫+村集體+企業+林農」合作經營機制,充分利用企業專業化管理、機械化施工,技術培訓監管等優勢,實施規模化經營,完成油茶推廣種植計畫400畝、世行貸款四川長江流域上遊森林生態系恢復計畫385畝、森林永續經營試點計畫533.1畝。計畫建設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實惠,也逐步解決了集體林經營「小、散、差」問題。

林農進入公司采伐隊伍就近務工

提升:以合作入股為契機,盤活林地資源

在建立合作經營機制的基礎上,基層黨組織順勢而為,引導林農將集體林經營權流轉給公司企業。在自願參與、產權明晰的前提下,村集體將林農不願管、不想管、不能管、經濟效益差的低產低效林、殘敗林約3000余畝林地交由企業入股代管,同時拿出9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入股發展基金,與企業簽訂入股協定,建立了村集體、林農、企業三方利益聯結機制,盤活了林地資源。入股代管後的林地實施科學合理的撫育間伐,開展了香樟、黃柏等針闊混交林建設,最佳化了樹種結構,森林品質和效益得到提升。

柳杉林實施科學撫育後

創新:發揮企業經營優勢,打造「森林糧庫」

企業充分發揮資金、技術、資訊等市場有利競爭,利用山區自然條件進行油茶、筍用竹、林下種養等多品類的「林糧」生產培育,提供「供、清、造、種、管、防、收、運、銷」的全流程服務。全村累計新發展油茶3000畝、筍用竹2000畝,林下山藥、蓮花白等產量1000噸,放射線推廣面積超2萬畝,產值達500萬元。企業探索「寬窄巷造林+藥渣堆肥育菜」技術創新,套用面積超4000畝。生產出的蓮花白、茄子、芋頭、竹筍等森林蔬菜食品與盒馬生鮮、四川雅竹食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系,實作繳稅超26萬元。

四方村林下蔬菜

惠農:激發林農內生動力,實作富民增收

為鼓勵林農主動參與建設,企業優先聘用代管入股的村民參與營林撫育、林下種養、包裝運輸等生產經營活動,讓當地林農獲取勞務報酬,學習先進經驗,推動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村集體累計獲得林下經濟銷售分成26.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1年的1.83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12.3萬元,2023年則進一步提高至21.5萬元,實作事業突破和營收翻倍。全村林農務工收入超過25萬元,有力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林農領取務工勞務收入

四方村「林業計畫+村集體+企業+林農」合作模式,讓林地小塊變大塊、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透過多種林業計畫建設,促進了山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村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合作模式搭建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平台,有效解決了林農「種什麽、怎麽種、賣給誰」的現實問題。村民透過投工投勞,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學到了經營技術,為今後持續實施綠色發展、永續經營奠定了基礎。

來源:宣傳中心、雅安市林業局、雨城區林業局

作者:田鴻、代永剛

編輯:羅 晗

二審:余萌萌

三審:鄧遠菊

本文來自【綠色四川】,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