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火了,「船超」又來了。時值端午,廣東各地的龍舟賽接踵而來。據上遊新聞報道,6月8日下午,中國(佛山)疊滘龍船漂移大賽暨南海龍舟超級聯賽(桂城站)(以下簡稱「龍超」)在疊滘河湧正式開飆,數萬觀眾現場觀賽,在狹窄的河道內,能夠漂移、手剎、倒擋的疊滘龍船在社交媒體上再度刷屏。(上遊新聞 【 贏了免房租輸了跪祠堂?廣東「水上F1」又刷屏了,現場觀眾:有人通宵占位】 )
「龍超」的出圈,不禁給人更多想象:是否能像村超、村BA一樣,打造成當地的文化盛事和旅遊景觀?和足球、籃球這種世界運動不同的是,劃龍舟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它能否成為一項全民運動,自然也備受關註。
從數據來看,這樣的「野心」似乎有實作的可能。2023年端午期間,佛山南海「龍超」就曾吸引全閘道器註,創造了2億多閱讀量、3150多萬直播觀看量。另據統計,2023年端午假日三天,南海區共接待遊客數量65.6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人數9.18萬人,旅遊收入3.8億元,同比增加35.4%。
由此可見,圍繞「龍超」打造一條產業鏈,已隱約有了可能。從龍舟觀賽到文創周邊,如何進一步布局拓展,還需要當地好好籌劃。
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成為新的文旅亮點, 「新中式旅遊」的概念也火了。不僅僅是體驗傳統民俗,參觀歷史博物館、感受非遺文化、漢服妝造體驗等都日漸成為新的文旅增長點。人們的旅遊目的,已不只是景點打卡、品嘗美食,體驗「在地文化」也顯出越來越重要的分量。
這些都表明,人們對傳統文化抱有強烈的興趣,也願意為之買單。而隨著傳播形態的演變、消費心態的變化,由傳統文化、民間習俗驅動的文旅增長,相信也將成為一種常態。反過來,傳統文化與民俗進入現代語境,融入市場經濟,演變成新的消費物件,市場價值上來了,自然也能避免景觀化、花瓶化,真正達到傳承與弘揚的目的。
當然,在文旅熱之外,我們也要看到民俗保護、文化傳承的冷峻現實。比如,2020年曾有一份關於非遺的相關報告釋出,調研發現44.1%的受訪傳承人認為,非遺領域「面臨傳承危機」。如今,由傳統民俗帶來的文旅大熱,能否給文化傳承帶來新的解法,這是值得深思的。碎片化的爆款短視訊,如何帶動民俗整體的文化傳播?突然暴增的旅遊收入,如何為民間技藝、民俗文化輸送資源?偶然獲得的知名度,如何形成長期記憶點?這些都值得細致謀劃。
總而言之,今天的文旅趨勢、消費熱點,都在顯示出傳統文化巨大的經濟潛力。那麽接下來該思考的,就是創收和保護的相得益彰:既為消費提升註入動力,也為文化傳承提供解法;在市場繁榮的同時,也讓那些難得的文化風物得到悉心的呵護。
特約評論員 易之
上遊評論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