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農業的作用及發展建議

2024-05-22三農

轉載【農業資訊化】雜誌

摘要:

發展智慧農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必然要求。該文介紹了現階段推進智慧農業建設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從提升農民資訊化素養,降本增效建設數位基礎設施,強化政策支撐和人才培養引進,強化數據共享標準化等方面予以改進的建議,旨在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鄉村振興;智慧農業;農業經濟;問題與對策

智慧農業是指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物聯網技術,透過對農業生產、資源環境等進行數位化、智慧化的管理,實作農業生產精準化、智慧化、視覺化、可控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1]。通常需要結合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透過對農業生產各方面的監控和高效分析,實作農業生產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性。該文介紹了智慧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並提出了相關發展建議。

1 智慧農業的作用

1.1 農業生產智慧化

借助農業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智慧農業技術,實作農業生產的智慧化管理,強化數據的共享和分析,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性和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2]。智慧農業技術主要運用在下列3個板塊。

1.1.1數據采集和監測

透過對養殖種植環境、動植物健康狀況以及生長階段等數據的即時采集和全程監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比如利用人工智慧視訊分析和雲端運算等技術采集和監測動物生長階段、進食量、糞便堆積量、行為學變化等數據,透過各類傳感器測定種植環境、土壤肥力、氣象數據等數據。這種數據收集方式相對於傳統人工觀測更迅速、更便捷、更全面,是後續進行科學分析並作出決策的基礎。

1.1.2遠端管理和控制

遠端控制裝置自動化作業,降低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成本,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農業中的防疫難題。比如透過物聯網技術實作自動化餵食、清糞等,透過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實作對農田的精準施肥和噴藥,均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性和效益。

1.1.3數據分析和預警

透過雲端系統分析數據,系統除了可自動作出一般性的決策,還可以及時對異常情況及時作出預警,畜牧上,可以監控動物行為,發現母豬壓住了仔豬,系統可及時向飼養員客戶端推播預警資訊;種植上,透過分析物件數據、土壤數據、作物數據等,可以預測病蟲害發生機率,實作了對疫病及異常情況的早期監測與預警,降低了疫病或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2 賦能農村金融和農村產業

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智慧農業可分析預測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和需求,實作金融服務的數位化、線上化和智慧化,提高效率和精準度,增加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同時,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成本,農村的居民和小微企業得到了實惠,也提高了金融服務的競爭力。此外,鄉村智慧農業建設可以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發展出農產品電商平台、農業保險平台等,為農民提供更多的銷售渠道和保障,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和就業機會,推動了農村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2 智慧農業面臨的挑戰

2.1 農民資訊科技接受能力亟待提升

建設鄉村智慧農業需要配套高品質數位化教育體系。個別地區數位化教育滯後,同時農民習慣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無法理解智慧農業含義與操作方式,產生抵觸心理,嚴重影響了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推進。

2.2 基礎硬體設施有待完善

智慧農業相對傳統農業更需要覆蓋面廣、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基礎硬體設施,但部份地區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導致數位化套用難以普及和推廣。比如一些地區的網路基礎設施不完善,網路訊號不穩定,或者電力供應不穩定,導致數位化裝置損壞或無法正常工作,這都影響了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推進和實施效果。此外,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大量的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數位化裝置,但是一些地區這些裝置普及率不高,導致智慧農業的推廣受到限制。

2.3 各方面制度保障需繼續跟進

鄉村智慧農業需要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制來保障其正常執行和發展,尤其是需要統一的標準體系來保障資訊互聯互通和資訊化建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但目前鄉村智慧農業的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如現有資訊保安保障機制存在一定的資訊泄露和安全風險,企業和農民的資訊保安和私密權益不能得到完全保證,影響了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品質和效果。此外,鄉村智慧農業建設需要健全的產業支持政策,但一些地區尚未配套,影響了數位產業鏈的構建和資訊科技的推廣套用。

2.4 智慧農業相關人才短缺

鄉村智慧農業建設需要涉及資訊科技、金融、農業在內的多個領域專業人才的營運團隊來推動其發展和套用,但農村這些人才相對匱乏。不多的資訊化人才則能力單一,缺乏能夠熟練運用多種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一專多能」型人才和既具備資訊科技知識又了解農村市場的綜合型資訊化人才,尤其是既能夠開發套用軟體又能夠服務於農村市場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更是短缺。此外,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待遇等方面競爭力不足,導致許多人才在農村發展起來後更容易離開農村或者轉行,從而影響了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推進和實施效果。

2.5 智慧農業使用不充分導致的資訊不對稱

鄉村智慧農業建設雖能夠提高農村的資訊化和數位化水平,但由於渠道多樣化不足、資訊上傳不及時、系統使用難度大、資訊失真等問題而出現了資訊不對稱。這種不對稱出現在農民和生產資料供應商,農民和消費者,農民和技術提供者,農民和政府監管部門,以及農業生產環節和管理環節之間。這種資訊不對稱導致各主體自行其是,市場無法有效配置資源,嚴重影響了生產者的正確決策、融資能力和經營效益,出現市場失靈。

3 建設鄉村智慧農業發展建議

解決這些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共同發力,首先是要加大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民的資訊素養和技術套用能力,並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撐。同時,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鄉村智慧農業建設,推動數位技術在農業、旅遊、教育等領域的套用,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3]。

3.1 提升農民資訊化素養

政府應建立面向農民的全方位智慧農業推廣學習機制,如在村委會、村莊廣場等公共場所設定數智慧農業展示區,向農民介紹智慧農業相關套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時促進家庭農場等有強烈示範帶動效應的農業主體第一批享受農業電商平台、農業物聯網、農業雲端運算等智慧農業的優質服務,帶動農民對數位化產品和服務的使用率和認可度。

3.2 強化數位基礎設施建設降本增效

要繼續加強農村的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如光纖網路、行動通訊基站、變電站等,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胡品質。可以透過引入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制定合理的營運維護成本控制計劃,最佳化人員配置和資源利用等方式,來降低數位化套用的運維成本,提高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效益[4]。

3.3 多管齊下強化政策支撐

政府應為鄉村智慧農業建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降低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門檻和成本。首先要加大對智慧農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積極投入智慧農業建設。其次引導金融機構為智慧農業企業提供優惠貸款。最後可以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加大對智慧農業用地的支持保障力度。此外,還應該加強對數位化套用的監管,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和農民的合法權益。

3.4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要加大對智慧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為智慧農業企業提供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支持。首先是要應該加強對本土優秀青年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對智慧農業相關知識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為智慧農業一線供應一批套用型人才。

人才引進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並留住更多的人才參與到鄉村智慧農業建設中來。還應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農村開展人才培養尤其是新農科「智慧農業」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工作,共同推動鄉村智慧農業建設的發展。

3.5 強化數據共享標準化

為了提升智慧農業技術的有效使用,必須建立一個數據共享標準化平台,推進農業數據的采集和利用。將不同部門和不同領域的數據,統一采集、儲存、處理、共享的標準,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平台,確保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可靠性;采取加密、許可權控制等措施,建立數據安全保障機制,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明確數據的所有權、管理責任和使用規則,建立數據治理機制,確保數據合規性;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和歸檔再開展數據開發與利用,為後續數據共享和利用提供參考和依據[5]。

4 結語

鄉村智慧農業是一個新興事物,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引擎之一。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技術研發和套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同時,還需要註重保護生態環境,實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推動鄉村智慧農業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溫濤, 陳一明. 數位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 農業經濟問題, 2020(7):12.

[2]趙春江. 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21, 42(6):7.

[3]胡亞蘭, 張榮. 中國智慧農業的營運模式問題與戰略對策[J]. 經濟體制改革, 2017(4):7.

[4]張在一, 毛學峰. "互聯網+"重塑中國農業:表征,機制與本質[J]. 改革, 2020(7):11.

[5]蔣璐聞,梅燕.典型已開發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18,212(5):158-164.

作者單位:重慶市榮昌區清升鎮人民政府

「 本文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授權,不得部份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