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潮聲丨土雞土鴨土豬土牛,舌尖上的拯救行動

2024-03-27三農

潮新聞客戶端 執筆 來逸晨 肖暖暖 何冬健

紅燒豬肉。圖源:視覺中國

地道美味,來之不易。

肉質鮮嫩、膠質多的江山白毛烏骨雞,肥瘦相間、鮮美多汁的太湖豬,燉湯清香鮮美、肉入口酥嫩的縉雲麻鴨……當我們惦記「小時候味道」的時候,到底在惦記什麽?

僅僅10.55萬平方公裏土地的浙江,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先天條件的局限,註定了其「農業小省」的定位。然而,在這裏,單單列入省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的地方特色品種,就有41種,涵蓋豬、雞、鴨、鵝、牛、羊、蜂、鴿八大類別。

翻開【中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在現存個體數和血統家系數的雙重「審視」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僅有159種珍貴特色畜禽品種資源進榜,其中,「農業小省」浙江足足占了14個,妥妥的「畜禽資源大省」。

對於自家風味絕佳的「舌尖明珠」,浙江人的傳承保護意識向來深遠。前不久,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在杭州臨安正式動工,浙江打造畜禽種業振興的省級重要平台,又一次在畜禽資源保護上率「全國之先」。

人們說,這是為地方特色品種的保護利用,建起遺傳資源「銀行」、產業發展「金庫」。讓我們從三個不同維度的故事中,走近它,認識它,理解它。

失而復得

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一期臨時庫中的液氮罐。受訪者供圖

在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已投用的一期臨時庫中,一只只巨大的液氮罐,存放著29個特色品種的17.6萬份生物遺傳資料。

凍精、體細胞、胚胎、血液……它們被有序按品類編號,裝入專業容器,整齊存放在罐內的多層支架上。

其中的一只裏,藏著近年浙西南山區一次「失而復得」的驚喜意外。

「土豬肉」,是人們追求的一口老底子味道。在老一輩人印象裏,家鄉的土豬總一身黑毛,逢年過節的年豬宴上,咬一口土豬肉,細膩柔軟,唇齒綿香。

如今,年輕一代幾乎不曾擁有這種體驗。菜市場、商超上,土豬肉的市場占比已經從上世紀的超九成,下降至現在的2%上下。以杜洛克豬、藍瑞斯、大約克豬為代表的「洋豬」因其瘦肉率高、生長周期短的經濟效益優勢,迅速「霸屏」全國養殖戶的豬欄圈舍。被大幅擠壓生存空間的土豬悄無聲息地走向瀕危與消失。

為支撐國人龐大的豬肉消費需求,國家每年要從海外進口數萬頭種豬。由於核心種源不在自己手上,這些進口種豬的優良性狀總是在繁育了幾代之後退化,需要不斷引進才能保障生產。

在早已邁過溫飽線的今天,不論是為擺脫種源依賴,還是追求更高品質食材,經老祖宗長期選育而來的優質地方豬種,再度受到人們重視。

在溫州市平陽縣北港一帶,人們一直有個遺憾:當地肉脂兼用型的特色豬種「北港豬」已20多年未見蹤跡。3年前,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在浙江進行,調查隊接基層農戶反映,當地騰蛟鎮赤塯村一養殖戶飼養了某種不明品種的土豬多年。

北港豬。受訪者供圖

會不會是「北港豬」?這一訊息刺激了省內各路專家的「神經」。 於是,來自浙江大學、浙江畜牧農機開發中心、省畜牧總站、省農科院、溫州市畜牧獸醫管理中心、市農科院的專家深入現場查驗,最終認定該品種就是北港豬。

此後,圍繞這一地方豬種的擴繁和保種行動,科學而迅速地鋪展開來。浙大專家團隊負責保種技術方案指導和基因測序、指紋圖譜建設,省畜牧總站負責遺傳材料的收集、制作、保存、鑒定、效果評估,當地各級農業部門具體落實活體保種擴繁,建立系譜檔案,記錄飼養數據……

如今,平陽北港豬已擁有按國家級標準改建一新的保種場,群體規模和家系數量穩定上漲,擴繁至300多頭。其中4公7母,11頭分屬不同家系的北港豬均已采集了精液和體細胞,冷凍保存。

在「活體保種」和「遺傳材料保種」的雙重保險下,這種集「早熟易肥、耐粗飼、適應力強、繁殖力高、體質強壯、皮薄毛細、肉質細嫩」等優點為一身的優質本土豬種,終於有望回歸。

別樣復活

在大海之濱舟山,養殖大戶鄭意勝投身當地特色海島品種「舟山牛」的保護已整整13年。

2021年,一期臨時庫投用之初,他就積極籌措,請來省城和當地專家,采集制作冷凍精液和胚胎樣本入庫。

鄭意勝守護的,正是兒時海島春耕秋收的得力幫手、高大健碩的優質役用牛——舟山牛。隨著耕地用牛時代的結束,該牛種一度走向命運終點:純種舟山牛數量越來越少,瀕臨滅絕。2011年6月當地科技工作者協會進行調查,全舟山僅剩40余頭舟山黃牛,其中只有20來頭可用於實際繁育。

舟山牛。受訪者供圖

鄭意勝從9頭牛、一個家系開始,看書請教,邊幹邊學,將舟山牛群體數量成功擴繁至5個家系、163頭牛。

探索更多開發利用的空間,才是優質地方畜禽品種長久留存的動力。鄭意勝深知這點,他為昔日的「種田牛」找到了另一種發展出路——食用肉牛。

民間對牛肉的品質曾經有「一黑二黃三花四白」的說法,黑牛的牛肉品質最佳。舟山黃牛成年後就是黑毛,體格巨大,肌纖維粗壯,脂肪少、精肉多,膠原蛋白也多,牛肉口感好,營養佳。鄭意勝抓住這點,登門拜訪了浙江籍中國著名畜牧專家陳幼春。

「閱牛無數」的陳幼春,肯定了這一想法。他告訴鄭意勝,舟山黃牛確實為黑牛,體型巨大,全國罕見,世界少有,作為海島特色牛品種,在體格和抗性上優於大多數大陸牛。從肉用價值說,陳幼春甚至認為,從體型、重量、肉質等來看,舟山黃牛可以與頗受食界追捧的「日本神戶牛」媲美。

鄭意勝的舟山牛保種牧場。受訪者供圖

如今,鄭意勝的牧場擴張到了200多畝地,有110頭遺傳性狀好、基因純度高的「核心群」種牛。他將部份牛肉少量投放市場,「吃過的人都說鮮香美味,反復問我還有沒有賣。」

鄭意勝有了更大的舟山牛「復興」計劃——

再用十年時間,培養出總量200頭的舟山牛「核心群」,嘗試和省內外其他良種牛進行雜交,繁育出更優質的肉牛品種;同時,逐步開展商業化養殖,在牧場開發觀光旅遊、餵牛體驗等,促地方經濟,帶動更多農戶致富增收。

他說,待那時,舟山牛就真正地「活」了。

攻關進行時

最近,在杭州市臨安區太湖源鎮畈龍村,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二期工程正式開工,這座「畜禽種質資源銀行」預計2025年建成啟用。開工當天,浙江省農科院畜禽種質創新基地也在此落戶。

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建成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一處辦公室,省農業科學院家禽遺傳改良研究室主任盧立誌,正埋頭在一堆數據和試驗報告中。「做了一些微小的貢獻。」他謙虛透露,自己和團隊,為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提供了一些技術上的咨詢。

一期臨時庫內,靈昆雞、絲羽烏骨雞、白毛烏骨雞、蕭山雞、仙居雞等11個浙江省優秀地方雞種的精液,已透過玻璃化冷凍技術,被瞬間冷凍儲存在-196℃的液氮罐中,需要時可隨時解凍使用,同時將血液、組織等保存於超低溫冰箱中。

這些浙江先民馴化千百年而得的土雞土鴨,因資源庫的存在,其獨到的優良性狀得以持續造福後人。

眼下,省農科院禽類專家團隊與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省畜禽遺傳資源庫等單位已完成「浙江省主要雞種遺傳多型性和遺傳距離的研究」和「家禽精液冷凍技術及復蘇工藝研究」等課題。

研究人員從液氮罐中取凍精。受訪者供圖

「卵生動物的生殖細胞冷凍保存比胎生動物更難,解凍復蘇之後的功能也會稍顯薄弱,研究起步也較晚。」盧立誌說。

如何提高禽類凍精在解凍復蘇後的配種受精率?這個難題,目前世界禽類保種領域尚且未找到很好的突破方案。現在,入駐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庫的專家團隊,正展開持續不懈的攻關。

「更多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計畫正在規劃中。」 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有關負責人透露,總體投用後,這裏每年都將實施科研計畫超6項。

屆時,41個現有省內特色品種、更多新發現並申報透過的本土品種,都將在此測定並制作全基因組「分子身份證」,並由此獲得液相靶向芯片,像「ph試紙測酸堿」一樣,方便地測出個體的品種純度。

各路專家團隊不僅可以在此利用胚胎移植、體細胞複制、原始生殖細胞套用等先進技術,對瀕危畜禽品種進行適時、有效復蘇;還可以有的放矢,高效配種,結合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每年培育1至2個國家級畜禽新品種。

備受喜愛的仙居雞。受訪者供圖

有多少美味,曾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收錄在農業部典籍【中國家禽誌】首位的仙居雞,古來多為台州仙居地區家家戶戶堂前屋後自然散養,當地有民諺「逢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透漏出這種肉質鮮嫩爽口、體態小產蛋好的特色雞種,曾盛極一時。明太祖朱元璋嘗後十分喜愛,因其爪羽喙均呈現黃色,故親賜名「三黃雞」,列為貢品。而今,若不深入探尋,難以嘗到正宗。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在快和美味之間,人們一度做出了選擇。可是,舌尖的記憶總是在提醒我們:有些滋味,靠的是歲月不急不慢的滋養。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浙江人餐桌上的「舌尖明珠」, 經歷了千百年的馴化篩選、優勝劣汰,它們不應該是消逝的命運。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