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由降轉漲,中國2月CPI結束「四連負」,下階段怎麽走丨火線解讀

2024-03-11三農

3月9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2024年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

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CPI環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同比由上月下降0.8%轉為上漲0.7%,回升較多。2月份,全國PPI環比下降0.2%,降幅與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略有擴大。

機構指出,2月CPI同比重新回正、PPI同比略有回踩,均包含春節因素的影響。3月在節後效應下,不排除會數據徘徊;但二季度起價格中樞逐步回升趨勢機率較大,這有助於企業盈利、消費預期、稅收等領域的改善。名義GDP修復仍是2024年宏觀面的基準情形。

CPI由降轉漲,結束「四連負」

數據顯示,2月份,

蛋類價格下降5.1%,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

鮮果價格下降4.1%,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

畜肉類價格下降2.9%,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

水產品價格上漲4.1%,影響CPI上漲約0.08個百分點;

鮮菜價格上漲2.9%,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糧食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從同比看,2月CPI同比回升較多,除受本月環比價格上漲影響外,也有春節錯月的影響。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5.0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17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在連續下降9個月後首次轉漲,上漲0.2%;據測算,在2月份0.7%的CPI同比變動中,翹尾影響約為-0.6個百分點,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

海通證券指出,2月CPI表現超預期,除了春節錯位外,假期較熱的出行和文娛活動是主要的推動力,旅遊CPI環比漲幅創出歷史新高。而假期過後日常消費能否同樣快速恢復,還需要看居民的就業和收入恢復的情況。

國盛證券指出,2月CPI結束連續4個月的同比負增,但是,如果剔除春節影響,物價仍在低位,跟近期PMI等數據訊號一致,指向當前經濟仍有壓力。未來1-2個月是重要觀察期,新一輪政策有望陸續出台。

PPI同比降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指出,2月份,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處於傳統淡季。從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其中,2月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4%,影響PPI總水平下降約2.51個百分點。采掘工業價格下降5.5%,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3.4%,加工工業價格下降3.2%。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9%,影響PPI下降約0.2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9%,衣著價格上漲0.3%,一般日用品價格持平,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1.9%。據測算,在2月份-2.7%的PPI同比變動中,翹尾影響約為-2.3個百分點,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

東吳證券指出,PPI環比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同比因基數效應退坡,回落至-2.7%,內部需求不足仍是價格回落的主因:節後復工開工節奏不及去年同期,2月下旬水泥產能利用率與瀝青開工率都位於歷史同期低位,且2月新房銷售數據平淡,導向基建與地產施工進度偏緩。

海通證券指出,2月PPI環比降幅與前一月持平,同比較前一月降幅擴大。結合PMI數據看,春節假期計畫施工強度低,產需均季節性偏弱,影響工業品價格表現。

下階段走勢如何?

東吳證券指出,2月的CPI漲價因素難以持續,預計3-5月CPI同比回落至0.3%水平。一是節後豬肉消費需求退坡,供給充足下豬價難見大漲,其他農產品節後供大於求的局面預計也將短期持續;二是3-4月假期與電商活動偏少,居民出行與耐用品消費進入傳統淡季,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望成為耐用品再通脹的著力點。按照CPI環比歷史季節性,預計3-5月CPI同比將回落至0.3%水平,核心CPI表現預計回歸平穩。

華西證券稱,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延續了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單獨把價格水平目標分拆出來,體現了政策層對於物價的重視。預計2024年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減弱以及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持續恢復,CPI將呈現溫和回升態勢,中樞較2023年有所修復。

西部證券認為,年內物價可能溫和回升。春節後食品和核心CPI季節性回落,3月CPI同比增速可能回落,但可能延續正增長。預計今年CPI增速高於去年,PPI年均增速未必轉正、但跌幅可能明顯收窄。物價溫和回升將有利於名義GDP和企業盈利增速改善。

海通證券指出,對於下階段的CPI,居民就業收入恢復和住房價格調整或產生主要影響,仍取決於穩增長政策的推出和落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強調「今年人民銀行將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葛文和回升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這意味著,政策對通脹的關註度有所提升,接下來可能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發力來推動價葛文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