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村裏孤兒回家辦喪事沒人幫,父親出手相助,多年後意外的事情來了

2024-01-08三農

父親當年幫助的村裏孤兒,辦完葬禮後全家搬走,多年後又回來了!

老話說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說的就是誰家有了白事,鄰裏之間要去幫忙一下,而孝子也會在一個長輩的帶領下,去給村裏人磕頭,感謝他們的幫助和付出,這樣的農村淳樸的民風,一直存在著。建業的父親去世了,這幾天他正在忙活,家裏這幾天一直有前來吊唁的,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春生和他的家人也從外地回來了,他們是回來參加建業父親的葬禮。他們一家人早就不住在村裏了, 誰也沒想到,他們會因為建業的父親,再回來一次!

1.

建業所在的這個村莊不算大,但姓氏比較多,聽老一輩人說,那個年代家家戶戶吃不飽飯,孩子又多,所以就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拖家帶口的要飯,他們是走到哪算哪,有的人可能要到飯了,就把飯帶回家,有的是遇到好心人了,便留了下來。

人,也不知道是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走走停停,就這麽定居了下來,即便是大家都不熟悉,但經過兩三代人的生活沈澱,最後也就成了一個村的人,甚至還有了親戚關系。

建業的這個村,就是屬於這種情況,而春生這一家,就是當年要飯的時候,留下來的。

春生的太爺爺那一輩人,從外地走到了這個村子,便生活了下來,經過兩代人的沈澱,大家也就生活在一起了,漸漸地,也就沒人再說當年的事情,甚至很多後來人也沒有再提過這樣的話,春生的爺爺,更是沒有回過之前的那個家,因為他們就把這裏當成了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家都一樣,過著鄉下的生活。

但春生的命運不算是很好,他的母親在生完小妹之後就去世了,家裏就剩下春生和父親以及妹妹三個人了。

春生的父親叫牛耿,是村裏有名的打燒餅師傅,在那個年代,這也就是他們家的營收手段了。牛耿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和面,然後拉著他的裝置去集鎮上賣,有時候賣不完,春生就和妹妹兩個人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的賣。

附近的幾個村子,是他們常在的地方,不過有時候也會跑的遠一點,就是想賣出去更多的燒餅。

晚上回來的時候,天已經很黑,那個年代,農村的房子還沒有現在多,甚至要走好遠才能夠看到一個村莊,在還沒有那麽普及通電的年代,四下無人,黑燈瞎火的,總是令人害怕,妹妹也是哭的走不動路。有時候,牛耿就會舉著火把出來找人,建業當年小的時候,也會跟著出來。畢竟建業知道,他跟出來,很可能也會有一個燒餅吃, 小孩子嘛,也就那麽點心思了。

春生家的日子,和大家過的都差不多,牛耿又是當爹又是當媽的,但也有時候犯愁,針線活終究是做不好,春生的衣服上面都是窟窿,甚至袖子掉了半截,但就是縫不上去。

在那個時候,誰家有個縫紉機,那可是了不起的事情。

建業的母親看不下去,有時候會到春生家裏把孩子的衣服拿回家,給他們縫縫補補,然後再送回來。

牛耿總是不好意思,每次都會特意留兩個燒餅給到建業家。

2.

村裏過年,向來都是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忙活了,很多人開始想著辦法把家裏的什麽東西給賣了換錢,然後再給家裏置辦一點年貨。

這裏離集鎮很遠,每天都是早上剛吃過飯,村裏的鄰居就三五成群的拿著尿 素袋去集鎮上買年貨,但今年,牛耿似乎是有點艱難。

他們家,基本上是沒什麽吃的了。

牛耿家,算是一個絕戶,上面沒有什麽親戚,下面沒有什麽弟弟妹妹,他想要借糧食都找不到人可以借,再說,家家戶戶的日子都差不多,有的人家孩子五六個,需要吃飯的人更多,誰還能夠空出來幾口飯呢?

牛耿的火爐壞了,沒有辦法再打燒餅,就靠家裏的那點地,是實在不行。

建業的父親,那個冬天,給他送過去了兩顆白菜,還送過去一點面,讓他給孩子們做點東西吃。

年根了,建業的母親炸了一些丸子,用一個塑膠袋兜起來給春生拿過去,雖然不多,但是也像那麽回事,誰家過年,不得添點東西呢?

牛耿總是說,等過了年,打了糧食,就會還給建業家一點,但建業的父親總是不在意,還說鄰裏之間,相互幫一下總是應該的。

每年收糧食,或是耕種的時候,總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除了豐收的喜悅,就是鄰居之間的唇舌之爭。

不是誰占了誰家兩攏地,就是誰多收了誰家的兩攏麥子。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會在這田間地頭上演。

牛耿家,更沒有例外,畢竟他是外來姓,有地已經是不錯的事情了,左右兩家都想占一點他的地,畢竟莊稼人,看中的就是那一畝三分地。

牛耿忍了一年又一年,但眼看孩子長大了,家裏的東西也不夠吃,他這一年就硬氣起來,還揚言說,誰再欺負他,他就跟人打架。

但,事與願違,人家壓根就沒有把他放 在眼 裏,該怎麽占他的地還是怎麽占。

牛耿氣的不行,想找人幫忙說理,但大家都似乎是團結好了,只孤立他一個人,就算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誰也不樂意幫他說句話。

最後,建業的父親站出來了,他說了別人不想說的話,經過一系列的唇舌之爭,最後幫牛耿要回來7分地。

這個時候就有鄰居問建業的父親,幹嘛要摻和這樣的事情,幫助一個外來姓?

建業的父親就說 「人家祖上三代都是這個村的,孩子也是這個村的,怎麽就還是外來姓了呢?」

3.

牛耿種了地,就帶著兩個孩子出去打工了,而春生,也算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在外地上學讀書的孩子。

往後的好多年,只有收莊稼或是種莊稼的時候,牛耿會回來住幾天,把家裏收拾好了再走,他的孩子,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一次。每年大年初一,牛耿就會帶著兩個孩子去給村裏的長輩們拜年,畢竟一年到頭出門在外,年底了也該露臉一下,否則人家還以為你不是這個村的。

尤其是牛耿,每次回來的時候,如果聽說誰家孩子結婚,誰家老人去世,他都會第一時間沖過去幫忙,再拿一點禮金,雖然不多,但意思是到位的。要知道,在村裏,這樣的人情世故是需要人到場的,你來我往,就是這個意思。

漸漸地,村裏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裏生活的人不是很多,大家一年到頭在外奔波,也就年底的時候,會見一面。

一直到好多年後的某個夏天,牛耿帶著春生回來了。

原來,春生考上了大學,但是,沒錢。

牛耿回來,想要請村裏的村 長寫個證 明(或是介 紹 信),大概意思就是說春生的家庭是多麽的困難,實在是沒錢,希望拿著這個證 明,到大學報到的時候,能夠申請一定的補 助。

但這個也只能說試一試,畢竟具體的情況誰也不知道。

沒辦法,牛耿又把家裏的幾畝地都包給了村裏的一個人,那鄰居也是覺得春生不容易,所以也是一次性給出了兩年的包地錢。

建業也是去年考上大學的,在村裏轟動一時。其實只要家裏有個大學生,也是知道現在牛耿的心情,又想讓孩子安心上學,但兜裏的錢又不夠。

像建業的家庭,可以去跟親戚們借一點錢,但是牛耿怎麽辦?他跟誰借呢?

他沒有什麽親戚可以借。

這天,建業的父親過來了,拿出來1000塊錢,交給了牛耿 「我實在是沒錢,幫不了你太多,這錢你先拿著給孩子上學用吧!」

牛耿激動的很,非要寫一個字據,說等孩子畢業了,這個錢可以按利 息還。實在不行,把宅子抵出去也行。

建業的父親讓牛耿放寬心,不要有什麽壓力,都是一個村的,誰沒有難的時候?大家相互幫一下,這難關也就邁過去了!

春生上了大學之後,牛耿在外工作了幾年,直到有一年腿摔斷了,就從外地回來,在老家生活。

村子裏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沒有什麽年輕人,都是一些老年人和孩子在家生活。

牛耿雖然腿不大行,但還是很勤快的,有時候會力所能及的幫助一下村裏的老人,這一點,和多年前一樣。

幾年後,春生畢業了,也賺到了錢,就開始把牛耿接到了外地生活。

這一走,又是好多年。

牛耿的那個老家,已經荒廢了。

之前村裏人家蓋房子,就會先住進牛耿的家,等房子蓋好之後,再搬出去。這似乎是個沒有明說的約定,村裏誰家蓋房子,沒有地方住,就會去牛耿的家裏暫時住一段時間。過年的時候,有的人還過來跟牛耿說這個事情,甚至還拿出煙或是酒什麽的給到牛耿,算是使用他房子的報 酬。

但牛耿從來都沒有收過誰家的煙或是酒,他總是那麽樂呵呵的說房子不住就廢了,鄰居們幫他住一下,也算是增添了人氣,自己感謝還來不及呢。

不過漸漸地,牛耿也回來的少了,春生有了孩子,他在家幫忙照顧孫子,再說,老家也沒了親人,他回來,確實意義不大。

村裏誰家結婚,誰家老人去世,頭幾年牛耿還親自回家參加,但這些年,只是轉錢過來,人是到不了場。

他說人老了,走不動道。

牛耿跟建業的父親關系還是很好,有時候,錢是打到建業父親手裏,他父親代替牛耿給主家送過去。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等再一次見到春生的時候,竟然是他回來安葬牛耿。

4.

牛耿在外地去世了。

但是他在臨終前,跟春生說, 希望把他安葬在農村老家,人講究一個落葉歸根,他祖上的墳地就在村頭,所以自己老去之後,也是想要安葬在村裏。

落葉歸根,夢回故裏,這是所有遊子們的最終願景吧。

春生回來了,要安葬自己的父親。

但是說實話,春生已經好多年沒有回過這個村子,上學那麽多年,畢業後也一直在外地,他跟這個村裏的人,不熟。

如果是自己的父親,那倒也可以,但是他自己回來辦事的話,就像是一個人到了陌生城市,人生地不熟,餓了沒人問,冷了沒人管。

對於春生而言,這個村子,只是自己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這個村子,只是有一處房子,是屬於曾經的自己。

這就犯了愁,如果回家辦葬禮,冷冷清清的沒有人,那就十分的尷尬

但,也實在是沒辦法,村裏一來是沒有多少人在家,二來,自己跟村裏人也不熟啊!

他倒是去請了幾個人,最後也就來了5個人。

這個時候,建業的父親出來了。

他是看著春生長大的,心裏也知道春生的難。

於是他帶著春生,挨家挨戶的去請人了。

每到一戶人家,春生就直接跪下磕頭,請他們過去幫忙,送自己的父親一程。

有時候,建業的父親也說「老牛兄弟在世的時候,誰家辦事,他是第一個沖過來的,他誰的禮也沒落下,現在咱也該送老牛一程了!都是街坊鄰居的,能搭把手搭把手,別讓孝子為難!」

建業的父親這話一出,村裏的不少老少爺們開始出來了,見到春生跪下的時候,還讓他趕緊起來,並說一定會到場的。

到下午的時候,漸漸地,村裏的人,有的人搬著凳子,有的人拿著茶壺,有的人拿著鐵鍁,開始陸陸續續的去春生的家裏。

本來挺冷清了,結果在建業父親的帶領下,春生挨個去請了一遍,人竟然多了起來。

建業的母親,這幾天也在忙活,一直幫著春生各種事情。

葬禮結束了,人也散去了。

建業的母親跟春生說,以後沒事,就不用回來了。

這倒不是趕走春生,而是一句實話。

春生從小沒了母親,現在沒了父親,這裏除了一個破舊的房子,真的什麽都沒了,所以還回來幹嘛呢?

隔天,春生走了。

這一走,就是好多年。

村裏又開始恢復以前的模樣,也沒什麽人還記得春生這個人了,只是偶爾提起來當年的大學生,可能有人會說一句關於春生的事情。

直到這一天,春生拖家帶口的,回來了!

5.

建業的父親去世了,這幾天,建業一直在忙。

前來吊唁的人都來的差不多了,就準備著明天下葬,沒想到這個時候,家門口來了兩輛車下來了大概有七八個人。

那男人一下車就哭了起來「我明叔走了,我連叔也沒有了(建業父親的名字裏帶個明字,春生一直喊明叔。)」

建業一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春生。

春生似乎是蒼老了很多,這些年,也沒人知道他經歷了什麽。

他也不知道從哪聽說的,但知道訊息之後,他跟妹妹打了電話,兩家的人來了七八個,都從外地趕回來,參加明叔的葬禮。

建業把春生帶到屋裏,春生直接跪了下來,其他的幾個人也跟著跪了下來。

春生哭的很傷心,嘴裏一直說著對明叔的思念。

旁邊不明所以的人都在好奇這是建業家的哪家親戚,直到知道是春生 的時候,大家也就詫異了 「這麽多年不回來,怎麽跟建業家關系這麽好?」

葬禮結束後,春生找到了建業的母親,雙手握著她的手,眼睛還是濕潤的 「嬸,我太沒良心了,這麽多年沒回來看看你和明叔,我不孝順啊!」

「孩子,我不是不讓你再回來了嗎?你回來幹啥呢?人都走了,回來也見不到了!」

春生聽了這話,又傷感了起來。

春生一直在回憶當年明叔對他以及對他一家人的幫助,那些點點滴滴,到了現在依然是記得了。

春生不是沒想過回來,但是後來想,回來住哪呢?老家早就沒了自己可以住的地方了,沒有了父母,自己就是一個孤兒,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

他也曾回來過,每次給父母上完墳,也就匆匆離開。 他也曾找過建業一家,想要看看明叔明嬸,跟他們說說話,但好幾次,都是大門緊閉。

春生知道,現在大家都出去打工賺錢,老家確實很難見到人了!當他知道建業把兩個老人接到外地之後,他回來的也就更少了!

只是沒想到,再次回來,卻是這樣的場景。

臨走的時候,春生留給了明嬸2萬塊錢,讓她拿著。

明嬸百般拒絕,但她拗不過春生「當年明叔幫我們的,可比這多多了,您就收下吧,如果不收下,那我真的是不孝了!」

春生走了,臨走的時候還說等有時間會常回來看看明嬸,看看這個曾經的家。

但對於他來說,這裏,只是他的故鄉了!

漂泊在外的人,回一趟老家,實在是太難了!

而建業也沒有想到,當年自己的父親,只是做了一些鄰裏之間該做的事情,竟然會被人家牢記一輩子,甚至不遠萬裏拖家帶口來參加葬禮,這也算是有心了!

善意,總是會被傳遞和被銘記的!

網圖,配圖所用,侵刪

頭條上先發,抄襲搬運必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