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做客廣西黎塘鎮裏仁村,你以為除了大肉和廣西「公事包」就完了嗎

2024-01-08三農

遠眺裏仁村

裏仁村為賓陽黎塘鎮青山村委會六個下轄村之一,位於小鎮東南,三地交界的鎮龍山余脈之下,有七鼎峽風景區的溪流滋潤而土地肥沃。約三千人口,漢、壯民族聚居,以韋、楊兩姓為主,也算是黎塘鎮的大村屯了。2003年,青年韋兆安在廣東與兇徒搏鬥而身受重傷,被珠海市評為「見義勇英雄」,也是廣西子弟的血性傳承了。村離鎮街約三公裏,並緊鄰賓貴國道,隨著過境的貴隆高速公路開通,裏仁村成了全縣最近高速路進出口的村屯,交通極為便利。

航拍裏仁村(來源於網路)

受黎塘工業鎮廠礦多的影響,全村以傳統種養為主,兼顧就近務工而安居樂業,繁衍生息。所產甘蔗名聲較為出名。據了解,曾單在鎮上一個廣西電力路線器材廠就有近50位村民在打工上班,甚至有些已是兩代人了。早些年,曾名列賓陽縣十大景點的裏仁村「荷香人間」農業旅遊綜合開發計畫,一時紅火一陣,最後卻荒廢而止,於前年被拆除歸田。而樸實的裏仁村人民也被忽悠了好些年。

作為稻作地區的廣西鄉村有著許多文化習俗,大多離不開延續對古農耕文明的敬畏。裏仁村民在元旦這一天,五谷皆已入倉,有著各家各戶備足酒菜,廣邀親友、賓客入席,以人多為榮,也是慶豐收,祈新年的傳統重大節日習俗。早些天有幸受邀,相約到村裏的韋弟家過元旦,得以走近探訪這個得天獨厚卻平實低調的村屯。

裏仁村雖人口不少,但村宅疏松,似乎隨路、塘而建,並不強求座向。眾多現代磚混樓宅中,參雜不少破舊的老泥坯房,在廢棄的空地除了種菜,還種了不少速生案,看似綠蔭,並不優美,這在廣西較為少見了。村巷有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村南有聚財之寓意的大荷塘,周圍停滿了到村裏各戶人家喝席的小車。綜觀村容、村貌總體一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新推進的鄉村風貌提升深化環境整治工作「三清三拆」後,會更為美觀。

村中唯一的一棟保存尚好老宅院,有八十多年歷史。據房主介紹:當年仍屬貧下中農成分的普通人家,自己砌有新房,但久不久回來住一下,增添人氣。宅院二層兩廳一井四合院對稱設計,宅門有些簡化,青磚墻體上有嚴實的木窗欄柵,上沿帶檐帽透著主家的小富足。天方地圓的中式「四水歸堂」小天井,亦有著嶺南民居建築遺風。廚房保存有老式的手動采光天窗 ,前人的智慧,第一次見識令人稱奇。難得是隨老房保留不少陳舊古式家具,無聲述說著過往歲月...如果都能保承下來,建議設定為村史館挺好的。

韋弟家建於村東,倆口子在鎮上工廠打工多年,空閑也得在家和老人做些農活,養育著兩小孩,在不大的院子起了三層多樓房。雖為普通的人家,但今天亦是傾情準備了六桌招待來客。提前備了許多農家食材,一大早全家就開始忙活。好在來客也不「客氣」,齊齊動手幫忙,場面很是熱鬧,小院充滿了節氣的歡聲笑語。

原以為主家待客,無非準備些廣西傳統的農家扣肉、雞鴨魚等大肉,外加廣西特制米酒「公事包」就0K了。但是,因為這裏是廣西黎塘的裏仁村,有心的韋弟家卻另準備了一百多斤的本地特色美食「糯米白糍粑」,還自做了甜酒,米粽,釀豆腐, 腌酸菜等讓大家品嘗分享。知道有不少來客從南寧城裏來,又收割了一大波地裏的甘蔗、「土」青菜等讓大家回時都一起帶走。並說:在我們農村慶豐收嘛,就是要吃夠吃剩,來年才會有多多收獲的。今招待不好,路途辛苦,歡迎大家明年又來...

看著樣式豐富,味道鮮美,根本吃不完的滿桌酒菜,頗為震驚,心有愧疚。不得不說,裏仁村人民真的太熱情,太熱情了。來,不說了韋老弟,先幹了這一杯!! 衷心祝福裏仁村。明年元旦,還約嗎?